776,775
次編輯
變更
维也纳
,無編輯摘要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1469年,[[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 [[ 匈雅提·马加什 ]] 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 [[ 波希米亚 ]] 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 [[ 奥斯曼帝国 ]] 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 [[ 波兰 ]] 国王 [[ 扬·索别斯基 ]] 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在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 [[ 巴洛克 ]] 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 [[ 欧根 ]] 的 [[ 贝尔佛第宫 ]] 。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 海顿 ]] 、 [[ 萨列里 ]] 、 [[ 莫扎特 ]] 、 [[ 贝多芬 ]] 和 [[ 舒伯特 ]] 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两奥帝国===
在 [[ 法国 ]] 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 [[ 拿破仑 ]] 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 [[ 弗朗茨二世 ]] 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 [[ 阿斯佩恩战役 ]] 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 [[ 克莱门斯·梅特涅 ]] 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 [[ 德国 ]] 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著名音乐家 [[ 小约翰·施特劳斯 ]] 创作了圆舞曲《 [[ 蓝色多瑙河 ]] 》。之后,奥匈帝国便进入了尾声,在这段时期中,维也纳攀上了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
===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 朝6 朝六 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 [[ 希特勒 ]] 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 [[ 历史 ]] ,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时期===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 苏联 ]] 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千米。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 [[ 斯蒂芬大教堂 ]] 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共产党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共产党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 [[ 马歇尔 ]] 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交通运输==
铁路:维也纳是奥地利铁路系统的一部分。维也纳铁路卡可适用于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凭维也纳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 水运: :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水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主要的交通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 [[ 布达佩斯 ]] 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则需要6小时20分钟。
==风俗文化==
维也纳 居民信仰 的 艺术 [[宗教]]主要有[[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新教]] 和 文化历史悠久 [[犹太教]]等 , 著名 维也纳是天主教总教区 的 文艺有戏剧,歌剧,古典音乐和美术等 所在地 。
维也纳的[[艺术]]和文化历史悠久,著名的文艺有[[戏剧]],[[歌剧]],古典音乐和美术等。 美食:维也纳还有着悠久的 [[ 蛋糕 ]] 和 [[ 甜点 ]] 传统,糕点师通常用热 [[ 苹果 ]] 、奶油 [[ 甜薄饼 ]] 和 [[ 饺子 ]] 做成一种 [[ 巧克力蛋糕 ]] 。这种蛋糕在欧洲有很高的知名度。
==风景名胜==
著名景点有 [[ 维也纳森林 ]] , [[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 , [[ 史蒂芬大教堂 ]] , [[ 霍夫堡皇宫 ]] , [[ 美泉宫 ]] , [[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 , [[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 等。
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素有“维也纳心脏”之称,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
维也纳的内城即老城:老城的中心是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老城内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环城大街,爵士酒吧、舞厅和艺术画廊等。维也纳的大部分旅游景点常年开放,比如美泉宫、霍夫堡皇宫、贝尔佛第宫和维也纳博物馆,游客大多选择夏季来旅游,也有不少游客在每年12月来到维也纳参加圣诞市场。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入选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的世界遗产,而市中心的斯蒂芬大教堂则是维也纳的标志。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 [[ 意大利 ]] 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 [[ 勃拉姆斯 ]] 曾负责组织音乐会。金色大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著名人物==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 勋伯格 ]] 、 [[ 韦伯恩 ]] 和 [[ 贝尔格 ]] 。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 [[ 舒伯特 ]] 、 [[ 老约翰·施特劳斯 ]] 、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和克热内克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和维瓦尔第等。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