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T-62是前蘇聯研製的主戰坦克,是在T-55型主戰坦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115毫米滑膛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滑膛坦克炮[1]

目錄

發展

直到1960年代初葉,T-54/55使用的D-10T系列主炮都是蘇聯主戰坦克的唯一裝備。 因此在1950年代中期以後蘇軍發現主戰坦克已難以對付M48坦克,而裝備着APDS這一蘇聯所不具備的有力彈種(直到1966年使用D-10系列火炮的單位配發的BM-8 APDS彈藥才有所改善)的西方坦克卻能在正常距離上擊穿T-55。 這種不利狀況即蘇聯開發T-62的初衷。 該車先後(其實許多計劃是平行進行的)經歷了139、140和141工程(Объект,羅馬轉寫:Ob'yekt,英譯為:object,一般翻譯作「計劃」或是「工程」)等許多早期設計,和165/166工程的最終樣車發展。現在回顧這段歷史會發現這一坦克的發展充斥着蘇聯式的官僚主義作風導致的繁瑣冗長研發歷程和坦克設計局間的複雜關係。

蘇聯設計師為應對上述情況所進行的火力升級嘗試中,較早且影響最大的是的D-54系列坦克炮,設計計劃開始於1952年,由第9設計局(ОКБ-9)設計。最初目的之一是應對西方105毫米L7線膛坦克炮。該炮發射普通穿甲彈時初速可達到1015m/s,而發射超速穿甲彈(俄語:Бронебойный подкалиберный,大意為次口徑彈,不清楚具體是APCR還是APDS)更是能夠達到可觀的1535m/s,在一千米上的穿深為310(一說350)毫米,而D-10T只能達到185毫米。搭載D-54系列的坦克樣車有許多,而D-54系列也有很多派生型號:

D-54:配用「彩虹」單向穩定器的早期型號,曾搭載於141工程。

D-54TS:配用更新的雙向穩定器「閃電」,搭載於139、140、430工程。由於效果不佳,又配用新的雙向穩定器「暴風雪」,搭載於140工程第二樣車和142工程樣車。

U-8TS:經過大幅修改的D-54,加強了身管強度以適應更強的彈藥(推測為APDS),膛線更陡,配用更新的「彗星」雙向穩定器,搭載於165工程(也就是後來的T-62A),獲得工廠代號U-8TS。最終由於165工程的裝備(雖然只是短期的實驗性裝備)獲得炮兵裝備局正式代號2A24。後來又曾作為其他試驗車的主炮。

D-60:採用同類身管設計的試驗性牽引式反坦克炮

雖然D-54系列作為多種試驗車的主炮持續多年,也擁有不輸於L7的優秀潛力,但最終沒有成為大批量裝備的制式坦克炮,僅165工程曾試驗性裝備。

雖然OKB-520設計局將140工程的構想用到了165工程(140工程的炮塔與150工程的車體結合成了165工程方案)上,但是此時赫魯曉夫於1958年看到了T-12 100毫米牽引型滑膛反坦克炮於其配用的新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後十分欣賞,堅持用它作為坦克主炮。不過T-12型反坦克炮的彈藥長度過大,無法在坦克炮塔內順利裝填和拋殼,於是又OKB-9設計局在D-54(U-8T)的基礎上研發了U-5T型滑膛坦克炮,為了在縮短彈藥長度的同時保證威力,將口徑擴大至115毫米,並使用了一個大錐度的粗短藥筒。U-5T沒有D-54系列一貫的炮口制退器,而抽煙裝置也移到身管中部。520設計局下屬的24研究中心設法將其成功裝車於165工程,新車代號166工程。

由於滑膛炮在那個年代是新生事物,對於其效能存有一定擔憂,所以軍方決定將165工程與166工程同時投入試生產,165工程命名為T-62A,而166就是現在的T-62工程。經過一段時間的裝備,軍方發現,雖然U-8TS的性能不輸於(甚至在對垂直裝甲的侵徹力方面有微弱優勢且精度更佳)U-5T,但是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特有的轉正效應優勢在對於傾斜裝甲的打擊效果上更勝一籌(那個年代線膛炮還無法發射APFSDS)。鑑於當時坦克已經廣泛採用傾斜裝甲,且在實戰中以理想的垂直角度命中裝甲的可能性很低,U-5T總體優勢明顯。於是,在短暫的並行裝備試驗期後,T-62A的生產與裝備被終止,僅產數輛。T-62最終大規模裝備。

有一種傳聞說1961年一名伊朗軍官駕M60A1逃到蘇聯,蘇聯經評估後重新進行了該坦克的防護設計 但是這極不正確因為當時M60A1並不存在。T-62的觀瞄設備都和T-55一致,只是炮手用了新的TSh-2B-41瞄準鏡有4倍和7倍的變焦。同時還配有光學測距儀。 它是首款徹底實現核防護的蘇聯坦克,並且配有自動拋殼機,T-62型坦克自1961年開始生產,一直生產到1975年[2]

T-62型坦克一度是蘇聯裝甲部隊的主要裝備,代替了一部分T-55型坦克(雖然T-55生產的時間和產量都超過T-62)。T-62型坦克後來被T-64T-72主戰坦克所代替。

視頻

T-62 相關視頻

軍武次位面:他們繳獲的T-62坦克,對坦克有了新的認識!
T-62坦克全速前進,這黑煙冒得也太大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