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用戶:Hwx/沙盒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靖

{{|名稱=李靖 (隋末唐初軍事家) |朝代=隋末唐初 |姓= 李 |名= 靖 |字= 藥師 |別稱=李衛公 |身份=軍事家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日期=571年 |出生地點= 雍州三原) |逝世日期= 649年(-54--53歲) |主要作品=《李衛公兵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李靖六軍鏡》 等 |主要成就=滅蕭梁,破輔公祏,擊滅東突厥,平定吐谷渾 |官職=尚書右僕射 |爵位=衛國公 |追贈=司徒、并州都督 |諡號=景武 |地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Template:隋末唐初軍事家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賜諡「景武」,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1]

軍事成就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着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秀的軍事著作,僅見於《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所著錄的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可惜後世都失傳了。今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或稱《李衛公問對》)可能系宋人所撰,盜用李靖之名,不足為據。原著有《李衛公兵法》,原書今佚,但從散見於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覽·兵部》中的《衛公兵法》,猶能管中窺豹,有關李靖的治軍、行軍作戰、紮營斥候等都有所記載。 [36]

人物評價

總評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將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2]

逸聞趣事

見微知著 李靖明察事件,善於見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後來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說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唐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學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此時,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跡,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後回尚書省,侯君集騎馬越過省門數步尚未發覺。李靖見到這種情況,便對人說:「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將謀反。」至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與太子承乾謀反,事情敗露後被殺,證明了李靖的預見準確無誤。[3]

後世地位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李靖名列其中,位於第八名。 神龍元年(705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李靖便在名單之上,「所食實封,並依舊給」。 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置武成王廟。武成王廟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武廟十哲」的只有英國公李勣而已。 天寶六載(747年)正月十二日,李靖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杜如晦一同配享太宗廟廷。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五日,唐德宗評定前代功臣,李靖等二十四人被定為第一等。 十二月,朝廷敕:「國初以來將相功臣。名跡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為二等」(分上等和次等)。經過評定,李靖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開寶三年(970年)十月,宋太祖下詔,為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專門設置守冢人。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靖。[4]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靖亦位列其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李靖。[5] 至清代,李靖的塑像還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親屬成員

曾祖父: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縣開國公; 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於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北周時封永康縣公。 父親:李詮,隋趙郡太守、臨汾襄公; 母親:韓氏 兄長:李正明,唐左驍衛、右屯衛、左衛將軍、蘭夔原靈四州都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襲永康公,贈秦渭等四州諸軍事、秦州都督; 兄長:李端,字藥王,隋將; 弟弟:李客師,唐左領軍大將軍、幽州都督、丹陽郡公; 弟弟:李偉節,隋司隸州刺史;

兒子:李德謇、李德獎。

  1.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9-11
  2.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9-11
  3. [1.《大唐新語》:侯君集得幸於太宗,命李靖教其兵法。既而奏曰:「李靖將反,至隱微之際,輒不以示臣。」太宗以讓靖,靖對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異志焉!」時靖為左僕射,君集為兵部尚書,俱自朝還省。君集馬過門數步而不覺,靖謂人曰:「君集意不在人,必將反矣。」至十七年四月,大理囚紇干承基告太子承乾、漢王元昌與侯君集反。太宗大驚,亟命召之,以出期不鞠問,且將貰其死。群臣固爭,遽請斬之,以明大法。謂之曰:「與公長訣矣!」遂歔欷下泣。君集亦自投於地,遂戮於四達之衢。 2.《隋唐嘉話》:太宗令衛公教侯君集兵法。既而君集言於帝曰:「李靖將反。至於微隱之際,輒不以示臣。」帝以讓靖,靖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他心焉。]
  4.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1
  5.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