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WeWork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WeWork

WeWork,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眾創空間。2019年11月19日,WeWork董事長在電郵中證實裁員計劃 最早本周開始。[1]

2019年10月,軟銀集團(SoftBank)已準備了一套融資方案,這將使其獲得WeWork的完整控制權,並進一步降低其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的影響力,以換取幫助這家共享辦公空間初創企業緩解迫在眉睫的現金短缺危機。10月15日,眾創空間公司WeWork發現了高濃度甲醛,宣布關閉美國和加拿大223個辦公場所的約2300個公用電話亭。[2]

產品服務

WeWork最早於2011年4月向紐約市的創業人士提供服務。

截至2016年3月,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擁有80個共享辦公場所,分布在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費城華盛頓特區、邁阿密芝加哥奧斯汀伯克利舊金山洛杉磯波特蘭西雅圖等城市,以及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特拉維夫等。

發展經歷

2016年3月,WeWork表示,聯想控股和弘毅資本牽頭了本輪融資,WeWork本輪融資的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弘毅資本首席執行官趙令歡在聲明中則表示,「WeWork非常適合中國的文化。」WeWork並未透露本輪融資對公司的估值。不過消息人士透露,WeWork本輪融資的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

2016年7月,WeWork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首站是上海。截至2018年2月,WeWork在大中華區只進入了上海北京香港三座城市,開店數量是11家。

2018年7月,WeWork宣布中國WeWork獲得由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軟銀願景基金(「願景基金」)及弘毅投資領投的共計五億美元B輪融資。[3]

2018年8月10日,美國共享辦公企業WeWork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它在報告中透露,軟銀將會以可轉換票據的形式再次向公司投資10億美元。

2018年11月14日,根據路透社的一份投資者報告顯示,WeWork Cos已從日本軟銀集團公司獲得3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

2019年5月15日,WeWork宣布正在創建ARK,這是一個「全球房地產收購和管理平台」,藉此入股其計劃租賃大量空間的大樓。該基金初始階段的總股本約為29億美元。10月15日,眾創空間公司WeWork發現了高濃度甲醛,宣布關閉美國和加拿大223個辦公場所的約2300個公用電話亭。[4]

2019年10月23日,WeWork宣布,公司已接受最大股東軟銀集團的救助方案,同時軟銀將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公司前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將離開WeWork董事會,並由軟銀高管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接替。諾依曼仍將以董事會觀察者的身份,與公司保持聯繫。

軟銀還將向現有股東發起高達3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15億美元投資完成後,克勞爾將正式接替諾依曼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長,董事會席位也將增加。

2019年11月19日,紐約州總檢察長(NYAG)正對WeWork發起調查,NYAG關注的問題之一是WeWor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Adam Neumann)是否假公濟私,為自己謀利。這已非NYAG第一次對WeWork發起調查。去年,在與總檢察長達成和解後,公司曾撤銷要求員工簽署非競爭性協議的政策。[5]

上市歷程

2018年年底,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提交了IPO招股書

2019年8月中旬,WeWork公開向SEC提交了招股書。

2019年9月9日—15日,WeWork將啟動IPO路演,最早9月份上市。

2019年9月10日晚間消息,路透社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共享辦公空間巨頭WeWork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估值可能低至150億美元至18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2019年前六個月,WeWork營收為15.4億美元,淨虧損超過9億美元。而2018年前六個月營收為7.64億美元,淨虧損7.22億美元。[6]

2019年10月1日,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已正式撤回美國上市申請,推遲原定於2019年內的上市計劃。[7]

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WeWork排名第9位。[8]

前景日益惡化 WeWork宣布全球裁員近2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