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三首》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遣興三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第一首詩寫詩人行經戰場所見,譏諷邊將邀功滋事;第二首詩寫馬邑州中歸附的夷民被調去東征安史叛軍,諷刺諸將無功而封王侯;第三首詩寫晚秋莊稼豐熟,並由此聯想到賢士的晚遇,用以鼓勵士人。全詩語言洗鍊,含蘊深刻。
[1] 作品名稱 遣興三首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別名 遣興
作品原文
遣興三首⑴ 其一
下馬古戰場,四顧但茫然。
風悲浮雲去,黃葉墜我前⑵。
朽骨穴螻蟻,又為蔓草纏。
故老行嘆息,今人尚開邊⑶。
漢虜互勝負⑷,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頗將⑸,三軍同晏眠⑹。
其二
高秋登塞山⑺,南望馬邑州⒙。
降虜東擊胡⑼,壯健盡不留。
穹廬莽牢落⑽,上有行雲愁。
老弱哭道路,願聞甲兵休。
鄴中事反覆,死人積如丘⑾。
諸將已茅土⑿,載驅誰與謀⒀。
其三
豐年孰雲遲⒁,甘澤不在早⒂。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顏色同日老⒃。
勸汝衡門士⒄,忽悲尚枯槁⒅。
時來展材力⒆,先後無丑好。
但訝鹿皮翁⒇,忘機對芳草。
注釋譯文
⑴遣興:猶遣懷,即有所感觸,作詩排遣抒發。
⑵墜:一作「墮」。
⑶開邊:用武力開拓疆土。此指唐玄宗在天寶年間發兵攻打吐蕃。
⑷漢虜:即敵我。漢為唐,虜為吐蕃。勝負:一作「失約」。
⑸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曾先後破齊、拒秦,安邊持重而不生事,其事跡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頗,一作「恥」。
⑹晏眠:安眠,高枕無憂。
⑺塞:邊塞。一作「寒」。
⑻馬邑州:唐代州名,在今甘肅天水市與成縣之間。《新唐書·地理志》:羈縻州內有馬邑州,隸秦州,開元十七年(729)置。
⑼降虜:指居於秦州一帶的少數民族。朱鶴齡註:「降虜,謂秦隴間屬夷,調發討賊者。舊注指回紇,非。」胡:指安史叛軍。
⑽穹(qióng)廬:遊牧民族的帳篷。牢落:稀疏貌。
⑾「鄴(yè)中」二句:指鄴城唐軍潰敗事。事反覆,一作「何蕭條」。
⑿諸將:指朝中得寵的大將軍們。茅土:指受封為王侯。帝王社祭之壇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壇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於被封者。
⒀載(zài)驅:即驅馳。《詩經·鄘風·載馳》:「載馳載驅。」載,發語詞,猶「乃」。
⒁孰:一作「既」,一作「亦」。
⒂甘澤:即好雨,喜雨。
⒃同日老:指節令已到,全都成熟。
⒄衡門:橫木為門,貧者居處。
⒅枯槁(gǎo):困苦,貧窮。陶淵明《飲酒》之十一:「一生亦枯槁。」
⒆材力:才能,能力。
⒇鹿皮翁:即鹿皮公。傳說為淄川人,少為府小吏。岑山上有神泉,乃作室其旁,食芝飲泉七十餘年。淄水暴漲,呼族人登山,活者六十餘人。水退,遣族人下山,自着鹿皮衣,復上閣。後百餘年,人又見其賣藥於市。事見《列仙傳》卷下。 [1-2]
白話譯文
其一 下馬憑弔古戰場,放眼四望,只見一片茫然。
風聲悲涼,浮雲飄向遠天,黃葉紛紛,墜落在眼前。
朽骨成了螞蟻的巢穴,上面還有蔓草糾纏。
這悽慘的景象使我嘆息,如今的人們是如此地崇尚開邊!
戰爭的結果是雙方互有勝負,擴充的疆士不能長期保全。
如何才能得到廉頗那樣的將領,讓三軍將士得以安眠? 其二
深秋時節登上寒山,向南遙望馬邑州。
那裡居住着歸順的夷人,健壯的男子都被徵調東擊叛軍。
氈帳荒涼啊人煙稀少,慘澹的愁雲掠過馬邑的上空。
老老小小哭於道路,盼望聽到戰爭結束。
鄴城戰役唐軍失敗,死人堆積如同山丘。
將領們卻已封王封侯,有誰為疾行的軍隊苦心參謀?
其三
誰說豐年來遲了?甘雨的恩澤並不在早晚。
自從耕田中下足了秋雨,禾黍茂盛得遮住了道路。
春苗長到了九月,齊刷刷地都黃熟了。
奉勸你們這些貧士,不要悲傷自己的依然枯槁。
時運一來自可施展才力,先達與後進並無優劣之分。
只是驚詫那位鹿皮翁,身懷絕技卻遁世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