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霖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雨霖铃慢》)
前往: 導覽搜尋

雨霖鈴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又名《雨霖鈴慢》。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太真外傳》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1]

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後闋各五[仄]韻,本調常用入聲韻,且多用拗句。上闋九句五十一字;下闋八句五十二字。

詞牌沿革

雨霖鈴,原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始見於宋柳永《樂章集》。《樂章集》入雙調(夾鍾商)。「雨霖鈴」曾載入唐崔令欽《教坊記》曲名。

段安節《樂府雜錄》云:「《雨霖鈴》者,因唐明皇駕回至駱谷,聞雨淋鑾鈴,因令張野狐撰為曲名。」唐鄭處誨《明皇雜錄》:「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善吹觜篥者張野狐,惟此人從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車駕復幸華清官,從官嬪御多非舊人。上於望京樓下命野狐奏《雨霖鈴》曲,未半,上四顧淒涼,不覺流涕。左右感動,與之欺欷。其曲今傳於法部。」據此可知,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亂後奔蜀途中所作,由於在「馬嵬之變」中處死了楊貴妃,玄宗作此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別之恨。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曾引唐代羅隱、杜牧、張祜詩,詳作考證。羅隱詩「細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鈴」,言聞鈴之地在四川梓桐。杜牧詩「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寫返京後奏曲情景。張祜詩「雨霖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2],言明皇入蜀時作此曲,至歸秦後,猶是張野狐向來新曲。中唐時,元稹作《琵琶歌》,中有「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可知此曲之悲傷幽怨。王灼並云:「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詞

柳永

  • 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視頻

雨霖鈴 相關視頻

雨霖鈴課文朗誦
柳永《雨霖鈴》講解鑑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