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天然藥用資源研究開發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市天然藥用資源研究開發中心依託於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主要負責管理運行。中心主要從事藥用真菌及其它天然產物的化學成分、生物活性、發酵技術和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研究。
機構簡介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中心獲得國家及省市級立項的科研項目有45項,總經費4060萬元:作為主持單位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課題「珍稀真菌高值利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項目「食用菌保鮮加工與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靈芝孢子粉高產抗病新品種滬農靈芝1號的推廣應用」、國家星火計劃「食用菌多糖高效製備關鍵技術的集成研究和應用示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靈芝孢子高產相關的功能基因的發掘」、「香菇干制過程中特徵性含硫香氣成分形成機制研究」、「油酸促進靈芝液體深層發酵高產靈芝三萜的代謝調控研究」等11項國家級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委「上海食用菌高效生產和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農業成果轉化項目「雞腿菇活性多糖的規模化製備工藝開發」、東北振興項目「北冬蟲夏草廢棄培養基中活性物質的開發利用」,市農委重點公關項目「分子輔助定向選育高纖維素降解能力的靈芝品種」、「食用菌功能基因發掘和品種定向改良技術體系的研究」、「食用菌功能成份的挖掘和利用研究」等38項市級項目;同時還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閔行區領軍人才等多項培養計劃。
近5年來,中心配備新增了相關研究的Waters高效液相色譜2台、GE公司的柱層析系統並帶有紫外、電導、pH和示差等多種檢測器,Bio-Tek的酶標儀,5L、30L發酵罐(Sartorius公司出品),旋轉式搖床,BD公司的流式細胞儀,Thermo的紅外光譜儀,離子色譜儀,全自動總膳食纖維分析儀等多種儀器設備,同時還有一些配套設備如冷凍乾燥機,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恆溫烘箱,超淨台,真菌培養箱,電泳儀等設備。現擁有儀器設備60餘台/套,總資產2000多萬元。
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基本情況
中心現有科技人員16人,其中正高級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7人,具有博士學位[1]的13人,在讀博士1人。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有5人次赴國外學術機構進行進修,培養研究生[2]100多人次。
中心主任兼學術帶頭人:張勁松研究員,國家百千萬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焱研究員,上海市領軍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用真菌及天然產物的化學、發酵、工藝和活性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內容為:(1)藥用真菌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加工專用藥用菌品種選育(2)食藥用真菌中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和結構鑑定(3)食藥用真菌活性物質發酵生產及代謝調控技術的研究(4)食藥用真菌生物活性及相關作用機制的研究 (5)食藥用真菌功能性食品和風味產品研發及規模化工藝研究
代表性成果
十三五期間獲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1項,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技創新一等獎1項。院級科技成果獎8項。
省市級獎勵
1、天然活性多糖質效控制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2017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
2、加工專用靈芝新品種選育、推廣應用及其保健產品研發和產業化——2017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3、高品質靈芝新品種選育及其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2019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技創新一等獎
近10年來,中心申請發明專利75項,獲授權專利38項;通過靈芝新品種認定6個;猴頭菌新品種認定2個。已發表學術論文292篇,其中SCI收錄76篇。
中心大力推廣選育的滬農靈芝1號、2號和5號等靈芝新品種,在上海、福建、安徽、浙江等地進行推廣應用,已建立起示範基地4個,培訓農民250多人。其中「滬農靈芝1號」累計推廣5千萬袋,「滬農靈芝5號」推廣100萬袋,產生經濟效益約2.5億元,建立起適合當地栽培管理模式的收粉技術體系。與浙江海寧宏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淳安千島湖桑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進行了桑黃栽培技術和加工技術的合作,累計栽培桑黃1000萬棒。
參考文獻
- ↑ 新修訂!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 ,搜狐,2020-12-24
- ↑ 中外研究生教育的不同及優缺比較,豆丁網,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