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預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臨近預報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未來2小時內的天氣預報。
臨近預報曾被稱為「現時預報」或「短時預報」。在1985年,世界氣象組織定義臨近預報為描述現時天氣狀況和0~2小時的天氣預報。臨近預報是一種預防緊急局地強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賦予社會經濟效益的預報服務項目,目的是儘可能地滿足各類經濟部門的特殊氣象服務要求,並為廣大社會公眾活動提供高質量的氣象保障服務。
臨近預報主要包括災害性天氣警報,具體是預報局地災害性天氣的種類、強度、影響範圍和時間等,也包括詳細預報降水、濕度、氣溫、風、雲、能見度等常規信息。臨近預報的理論基礎是中尺度氣象學,主要研究中尺度天氣系統及其產生的中尺度天氣現象。空間尺度為幾千米到1000千米,時間尺度為0~12小時的大氣運動系統。預報時考慮天氣尺度背景下的天氣系統,與中尺度天氣系統的耦合作用。中尺度概念模式、靜止衛星、雷達回波概念模式的應用以及統計學和物理學模型給出一些客觀的預報均可為預報員提供各種依據。
臨近預報需要應用衛星、雷達、加密的觀測站網資料以及常規天氣實況資料等,對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增強監視,並結合前期天氣背景、當時天氣氣候特點和服務實際需求等綜合分析之後製作其預報產品。由於天氣雷達觀測資料的時效和分辨率高,製作臨近預報的主要依據是天氣雷達觀測資料。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魅力無窮,搜狐,2022-11-20
- ↑ 詩酒趁年華 | 品中國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