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知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樂天知命 (拼音:lè tiān zhī mì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周·姬昌《周易·繫辭上》。 樂天知命(樂:樂觀)指順應天意的安排,安於自己的處境;也指以樂觀的狀態面對困境,以睿智的胸懷通達人生。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1]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樂天知命」指順應天意的安排,安於自己的處境;也指以樂觀的狀態面對困境,以睿智的胸懷通達人生。 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運用示例
東漢·蔡邕《陳太丘碑文》:「今遭黨事禁錮二十年,樂天知命,澹然自逸。」
唐·陳子昂《無端帖》:「道既不行,復不能知命樂天,又不能隱于山藪。」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八回:「近來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幾首詩,吟詠性情,要他知道樂天知命的道理,在我膝下承歡便了。」
成語出處
西周·姬昌《周易·繫辭上》:「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樂天知命」。
成語故事
春秋末年,在繁華的魯國國都曲阜城中,有一處極淡雅寧靜的院落。院中整齊潔淨,纖塵不染,竹梅並茂,暗香浮動,房屋的主人孔子正獨自愁雲滿面地坐在廳中。 一會兒,弟子子貢手托茶盤走進廳中,將茶杯輕輕地放在孔子身旁的小几上,孔子竟然絲毫未覺。子貢見孔子面帶憂煩,不敢驚動,便悄悄地退了出去。 子貢出來以後,擔心地對顏回說:「老師今天看起來很憂愁,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呀?」 顏回想了想,就笑着說:「我能使老師轉憂為喜。」子貢半信半疑。只見顏回拿來一把瑤琴,席地坐在院子中央,撫琴而歌。 「鏗、鏗、鏗」幾下琴聲,就如冰消雪釋,泉水歡快地湧出山谷。顏回引吭而歌,歌聲圓潤嘹亮,琴聲伴和,仿佛春回大地,百鳥齊鳴。子貢聽得喜悅歡暢,如醉如痴。顏回仍舊端坐院中,微笑不語。一會兒,果然孔子站在廳口,召喚顏回入廳敘話。顏回走進廳中,孔子便問道:「你為什麼一個人那麼快樂呢?」顏回躬身,反問道:「老師您為什麼一個人那麼憂愁呢?」孔子看了看顏回,說道:「先說說你的道理吧!」顏回回答道:「我過去常聽老師您說,樂天知命就不憂愁。我跟隨老師學習多年,對天、命也略微有所知、有所悟了,所以彈琴高歌,直抒胸臆,快樂無比。」 孔子悽然垂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嘆息地抬起頭,說道:「有這種說法嗎?你的理解太狹隘了。這是我過去的說法,今天我要為你重新解釋它的本義。」顏回很是驚奇,忙凝神側立,等待孔子講解。 孔子繼續說道:「你只知道樂天知命沒有憂愁,卻不知道樂天知命有大憂愁呀!靜心修養自身,不管窮困還是顯達,都在天由命,所以都不在意。這就是你所說的樂天知命沒有憂愁的意思。從前我編著《詩》《書》《禮》《樂》,想用它們治理天下,並遺留給後世子孫。不僅僅只想用它們修養自身,治理魯國一個國家。可是,當今魯國的君臣日益喪失他們本來的秩序,仁德義氣衰微,人情友誼薄如白紙。《詩》《書》《禮》《樂》在當前的魯國都不能推行,又何談治理天下,遺留後代呢?我這才知道它們對於治亂沒有什麼補益,但也沒有改革它們的辦法。這就是樂天知命的憂愁之處呀!即使這樣,我還是明白了,『樂』與『知』並不是古人所說的『樂』與『知』。無樂無知,是真樂真知,所以無所不樂,無所不知,無所不憂,無所不為。《詩》《書》《禮》《樂》還有必要改革嗎?」 顏回聽後,肅然起敬,拱手再拜,說道:「我也明白了。」顏回出來後,就把這件事告訴給子貢。子貢聽了,茫然不解,便回到家中閉門反思。整整苦思了七天七夜,寢食俱廢。顏回再去看他時,只見他形容枯槁,痩骨嶙峋。顏回大吃一驚。就悉心講解,做喻點撥。子貢感到心中豁然開朗,身體很快復原了。於是,便重返孔丘門下,撫琴高歌,讀書誦史,終生不止。
成語寓意
樂天知命被認為是聖人修養的最豁達境界,孔子說,克制自己的欲望,知天命而順其自然,只有無樂無知的「無為」之道,才是聖人的最高境界。保持樂觀的心態,用豁達的心胸面對每個人每件事。而這,正是一種寶貴的自律修身品質。正確對待人生的名與利,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鼓掌,能等閒視之;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對於大的挫折與災難,能坦然承受之。只有這樣的氣度和心態,才能面對榮譽讚美而心不膨脹,面對詆毀挫折而不喪失信念,修心修德,不辜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