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是一個以工程專業為主體的學院,成立於1985年,是雲南民族大學中規模最大、簽約就業率最高的學院之一。學院全體教師秉承「格物致理、知行相濟」的學院院訓,盡心盡責為每一名學生服務,已為國家培養了全日制研究生、本、專科生及夜函大畢業生4000餘人。畢業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及全國24個省區市,大多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
學院具有學術型碩士學位(信息與通信工程)和專業型碩士學位(電氣工程)授予權。具有七個工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網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土木工程[1]、建築電氣與智能化)和二個理學(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四年制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是省級本科特色專業和省級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於2016年列為省級品牌專業;電氣信息工程實驗中心、電氣工程虛擬仿真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雲南省高校「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重點實驗室」、「民族文化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處理工程研究中心」等三個科研平台,承擔着國家級、省級和企業委託的數十個科研項目。學院於2016年被批准為省級「轉型試點發展學院」。
科研成果
學院教師的研究優勢為:(1) 通信網絡理論與技術。開展通信網絡,特別是RFID和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理論及其在有害氣體監測、災害預警、水質檢測、頻譜監測中的應用與設備研發。(2) 通信信號處理。採用認知無線電技術控制發射功率及動態管理頻譜;以統計學為基礎對通信網絡進行建模;採用信號處理技術解決無線通信系統效率等實際問題。(3) 少數民族資源信息化與處理。建立民族語言文字庫、輸入法、字符識別等民族語言文字智能化處理;採用虛擬現實技術,對重要的民族文獻、文物開展數字化建模與保護研究等。(4) 智能系統及檢測技術。以計算機控制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等知識為基礎,結合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開展工業生產過程及智能電網中的過程參數實施採集與檢測、故障診斷與識別、網絡化測控系統等方面的技術研究與應用。(5)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複雜力學計算、裝配式建築結構設計與開發、岩石力學彈塑性-損傷耦合模型數值計算等方面開展了相關縱橫向課題研究,在土木工程裝配式結構設計和岩石力學方面得到較多應用。
合作與交流
學院非常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學院教師與中鐵昆明大型養護設備集團公司合作開發了新一代控制系統與設備,為提升本土企業的自動化能力做出了積極貢獻;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網絡研究實驗室簽訂了成立聯合實驗室的合作協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江學者李贊受聘為學校特聘教授,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行為信息學專家操龍兵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院士為本學科點的客座教授[2]。
學院現有約1300名全日制學生。學生自主建立了科技服務協會、創新訓練中心。他們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被鼓勵參加各類課外科技競賽,在挑戰杯大賽、飛斯卡爾智能車大賽、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賽事中取得過國家級、省級獎的優秀成績。
學院現有教職工56人,其中,教授9人,碩導16人;教師中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8人,雲南省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1人。專任教師絕大多數畢業於著名大學,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有博士(後)16人。
視頻
雲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土木工程 ,搜狐,2016-02-25
- ↑ 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到底是什麼東西? ,搜狐,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