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拉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拉臘,外文名:ARARAT,基督教聖經地名。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1]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耶穌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2],勸人悔改,轉離惡行。
簡介
Ⅰ 聖經的證據
亞拉臘這名稱在聖經出現過四次。這是山巒起伏的地帶(來: ha{re^ ~@ra{ra{t],「亞拉臘眾山」),挪亞方舟停擱在(此創八4。有報導說亞拉臘山上科帕湖 [Lake Kop] 發現的「古木殘片」,是與挪亞*洪水的方舟有關,但這在考古學上得不到證實,「古木」的日期也遲於主前2500);亞得米勒和沙利色弒父西拿基立之後,逃至此地(來:~eres])避難(王下十九37= 賽卅七38);耶利米先知在預言中號召米尼、亞實基拿攻打巴比倫時,把亞拉臘王國(來:m]amla{k[a^)也列為呼籲對像(耶五十一27)。AV 譯本在列王紀和以賽亞書上述兩段經文裡,都將這字譯作「亞美尼亞」('Armenia'),即依循七十士譯本里以賽亞書(譯作 Armenian)的做法。
Ⅱ 聖經以外的證據
幾無疑問,聖經上的 ~@ra{ra{t],就是亞述碑文所論及的烏拉圖(Urart]u);這王國在亞述帝國時期,於亞美尼亞的梵湖(Lake Van)附近昌盛一時。亞述君王常提到烏拉,說她是麻煩的北方鄰國,但事實上她卻深受米所波大米的文化影響,並且在主前九世紀,採用了楔形文字的字體,以此書寫烏拉圖文(亦稱「溫尼文」 [Vannic] 或「查爾迪安文」 [Chaldian],有別於「迦勒底文」 [Chaldean])。這種語言也與亞甲文毫無關連。我們所知的烏拉圖銘刻,約有二百個。碑文稱此地為比愛內(Biainae),稱人民為「〔國神〕哈迪的兒女」('children of H\aldi')。考古學家在靠近梵湖的托拉凱利(Toprak Kale,舊首都 T]us%pa 的一部分),在蘇聯境內伊賴范(Erivan)城附近的卡米布(Karmir Blur)鎮,以及在靠近歐津坎(Erzincan)的阿町特皮(Alting Tepe)等地的發掘中,找到了藝術和建築方面的出土文物。
Ⅲ 烏拉圖
主前十三世紀,撒縵以色一世的碑文首次提到烏拉圖之時,她只是介乎梵湖和烏米亞(Urmia)湖中間的一個小國。但跟着的幾個世紀,亞述國勢衰落,烏拉圖的勢力卻似乎與日俱增。在九世紀,較常有報導提到亞述對烏拉圖的征討;那時,烏拉圖的版圖已深入擴張到北部和西部的地方。約在主前830年,薩都一世(Sardur I)建立了新的王朝,定都於塔斯帕(T]us%pa)。薩都一世接着幾位繼承人穩守邊境,但烏拉圖在八世紀的末期,卻遭金米人(Cimmerian)(*歌篾)入侵,國勢大受搖動。七世紀中葉,魯薩二世(Rusa II)只短暫中興國運。當日弒西拿基立的刺客,可能就是得到魯薩二世的庇護。烏拉圖的結局,史載不詳,但印歐語系的亞美尼亞人,於主前六世紀的末葉,必已定居該地,因為在貝希斯頓(Behistun)銘刻上,古波斯文版本作 arminiya 之處,相應的巴比倫版本卻作 uras%t]u,而來自伊里芬丁的阿蘭文版本亦作 ~rrt]。烏拉圖這國家大概亡於六世紀初葉,約於耶利米發出先知呼籲之時。
參考文獻
- ↑ 《文學回憶錄》聽與讀 | 第五講: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搜狐,2017-04-14
- ↑ 耶穌基督的福音,教會,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