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奉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奉鐵路

中文名 : 京奉鐵路

京奉鐵路是中國於清朝末年修建的一條鐵路。起自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南側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站,終至奉天省的奉天城站(竣工後更名為遼寧總站,今瀋陽北站),全長約862Km,是今京哈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奉鐵路上最早建成的路段是1881年建成通車的唐胥鐵路(唐山至胥各莊),這一段鐵路最早於1877年開始修建,最初以騾馬作為牽引動力。1888年8月底延長至天津東站,本有延長至通州的計劃,後因清政府頑固勢力的阻撓最終擱置。 後經過廊坊、豐臺延長至北京。

京奉鐵路從1877年始建,1930年隨着遼寧總站(瀋陽北站)的落成而竣工,前後經歷了53年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京奉鐵路更名為京瀋鐵路,經過大規模的修繕與擴建,如今成為北京通往東北各地重要的鐵路動脈。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1]

鐵路簡介

京奉鐵路是中國清朝末年修建的一條鐵路。

京奉鐵路上最早建成的路段是1881年建成通車的唐胥鐵路(唐山至胥各莊)。後來至1893年唐胥鐵路的南端及北端終點分別延伸至天津和山海關,並改稱津榆鐵路,因山海關在歷史上曾稱"榆關"。1894年,津榆鐵路由天津經津蘆鐵路(天津-北京盧溝橋)延伸至北京,改稱京榆鐵路,又稱京山鐵路。1898年10月,清政府修築鐵路將京榆鐵路延伸至奉天(今稱瀋陽),改稱關內外鐵路,並與英國俄國簽定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1907年8月又改稱京奉鐵路。1912年京奉鐵路全線通車,並與由日本管轄的南滿鐵路接軌。(南滿鐵路已於1907年改建為標準軌距)

歷史

開端被稱為"馬車鐵路"

1877年,英商在唐山開辦開平煤礦公司。為了把開平煤礦的煤運出去,開平煤礦公司計劃修建一條從開平礦區直達北塘河口的鐵路。

清朝廷最擔心的是"機車行駛震壞東陵,噴煙傷害禾稼"。李鴻章等人多方努力,許諾將以騾馬拖載車廂在軌道上行駛,從而終於得以允許在開平礦區與胥各莊之間,修築一條輕便鐵路,這條鐵路也因此被稱為馬車鐵路。唐胥鐵路在1880年冬季開始鋪軌,於1881年夏初完成。這段9.7公里長的鐵路是京奉鐵路的第一段,也是京奉鐵路的開端。

中國首台機車名為"火箭"

英國技師金達提出按英國標準,在胥各莊建立了一個修理工廠(即唐山機車車輛工廠前身)。胥各莊修理廠用煤礦風機改制出了我國第一台能牽引百噸的蒸汽機車,稱"龍號"機車,金達把它命名為"中國火箭號"。機車於1881年6月9日投入使用,終結了馬車鐵路時代。

1888年8月底,鐵路通到了天津東站,唐山至天津之間鐵路完工通車,並辦理直通客貨運輸業務。接着,李鴻章打算把鐵路從天津接到北京東郊的通州,受到頑固勢力的堅決反對,津通路被擱置起來。

光緒下旨修建關外鐵路

1890年3月31日,光緒帝諭,東三省興辦鐵路,將津唐鐵路展築至山海關外,過錦州、新民、至盛京(瀋陽)達吉林,再經寧古塔、琿春至圖們江中俄交界修築關東鐵路,並從盛京(瀋陽)建一條支線到營口。

然而,關內、關外兩段鐵路才修了200來公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關東鐵路被迫停工。戰後,關東鐵路改名為關內外鐵路。

從1899到1907年,關內外鐵路自北京永定門車站至瀋陽皇姑屯車站,全長839.2公里,全線通車,改稱京奉鐵路。此時的終點站奉天城站地處皇姑屯位於奉天城外,離奉天城根還有3.9公里。

到1911年底京奉鐵路全線真正貫通之時,清廷已經滅亡。民國時期京奉鐵路仍為國有,民國初期隸屬交通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隸屬鐵道部。1921年一直修到1930年3月19日,中國設計師楊廷寶主持設計的北寧鐵路終點站落成,稱遼寧總站(今瀋陽老北站)。至此,京奉鐵路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發展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京奉鐵路改稱北寧鐵路,由北洋政府交通部管轄。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撤回奉天時,在北寧鐵路皇姑屯站附近的三洞橋被炸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同年6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完成北伐,並將北京改名北平,北寧鐵路也改稱平奉鐵路。1929年4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再次將平奉鐵路改稱北寧鐵路。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軍控制了北寧鐵路關外(山海關以北)。七七事變後,北寧鐵路全線被日軍控制。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寧鐵路改稱京瀋鐵路,後正式與原南滿鐵路哈爾濱至瀋陽段合併為京哈鐵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