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人與火組詩:玄武岩台地(楊煉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與火組詩:玄武岩台地》是詩人楊煉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就這樣:巨石如吼,千萬頭燒傷的野獸

被太陽之手仰面而鑿,大地高懸一塊浮雕

突入比黃昏更黑更靜止的一瞬


血紅的巢傾覆,抓住世界

像抓住一隻鳥。流不動的洪水泛濫

萬物緩緩逼近一雙發光的眼帘

我下面:河床和風,失眠的魚和荊棘

叫喊穿不透永遠暮色的天空

敲打穿不透,與夢最象形的石頭

比夜更冷更沉重


比死亡更深,這座花園開滿多孔的黑玫瑰

這片松林,剎那間學會像偉大一樣無聲

像地平線般遼遠,為風化而搖曳

石頭的心,在石頭的鷹俯衝下抽搐


所有春天從此不會忘記我的名字

一塊碑文上,熾熱的愛有粗糙的形狀

灌木像埋藏的骨骼一樣堅硬

河流阻塞誕生湖,湖湧起誕生白花花的鷗鳥

從記憶陰影下,到我的盡頭高叫一片蔚藍

大地展翅靜靜飛越千年

一隻蜥蜴忽視時空向太陽舞蹈


一種最痛苦的驕傲,從火中降臨

我被灼疼的胸脯,在無數星群間延伸

野茅草發紅了,岩石的呼吸

從未停歇:最沉寂的海,看不見的搏動


就這樣突入命運,在瞬間

高懸的風景突入歷史,在某個黃昏

天空像一頁反覆寫滿又擦淨的紙

無言而潔淨

一塊浮雕,已穿過烈火

再次敞開這顆洗滌世界的心——

巨石,更黑

千萬頭燒傷的野獸,更靜止

作者簡介

楊煉(1955-),男,出生於瑞士伯爾尼,祖籍山東,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利西斯獎」評委。[1]

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北京昌平縣插隊,之後開始寫詩,並成為《今天》雜誌的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楊煉以長詩《諾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國內地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同年在北京與芒克、多多等創立「倖存者詩歌俱樂部」。[2]

楊煉的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其詩集八種、散文集兩種,與眾多文章已被譯成二十餘種外文,在各國出版。他不停參加世界文學、藝術及學術活動,被稱為當代中國文學最有代表性的聲音之一。《大海停止之處》、《同心圓》等被稱為楊煉的代表作。《大海停止之處》以特定的組詩形式,把外在漂流轉為一場內心之旅。《同心圓》更是取消了時間概念,直指人性不變之處境。[3]

如果說,楊煉屬於當代中國最早達成了詩的自覺、嘗試建立自洽的個體詩學,並用以指導自身寫作的詩人之一,那首先是因為他最早深切體驗並透徹反思了母語現實和文化的雙重困境,由此拓開一條決絕的向詩之路。「一顆無法孵化的心獨自醒來」(《半坡·石斧》,那一刻也就是孤獨的漂泊之旅啟程的時刻。[4]

從澳大利亞到新西蘭,到美國到德國再到英國,二十年來楊煉漂泊的足跡印遍了大半個世界,其要旨或許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以生存方式的簡約,換取精神宇宙的豐富。在他的身後,不斷矗立起以他所鍾愛的組詩形式構成的紙上建築群。那是他的世界,一個足以與他走過的世界相對稱的同樣浩瀚,同樣深邃,同樣生生不息的漢語詩歌世界:《面具與鱷魚》(1989)、《無人稱》(1991)、《大海停止之處》(1992—1993)、《同心圓》(1994—1997)、《十六行詩》(1998—1999)、《幸福鬼魂手記》(2000)、《李河谷的詩》(2001—2002)等。此外,他還以類組詩的結構創作了長篇散文《鬼話》(1990—1992,由16篇構成)、《十意象》(1994)、《那些一》(1999,由5篇構成)、《骨灰瓮》(2000)、《月蝕的七個半夜》(2001,由7篇構成)等。這些作品,再加上他此一時期的二十餘篇理論、批評文章,如同由一個看不見的中心(虛無的中心)興發,波向四面八方的道道漣漪,構成了他創作自身的「同心圓」。「同心圓」既是他個體詩學的核心概念,是他心目中的詩歌秩序圖像,也是他把握生存,語言臨界點的方式。[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