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煉
出生 195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
知名於 1983年,楊煉以長詩《諾日朗》出名
知名作品大海停止之處
《同心圓》

楊煉,當代著名詩人。 [1]

1955年出生於瑞士伯爾尼,6歲時回到北京,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北京昌平縣插隊,之後開始寫詩,並成為《今天》雜誌的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楊煉以長詩《諾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國內地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同年在北京與芒克多多等創立「倖存者詩歌俱樂部」。[2] 現定居倫敦,繼續從事文學創作。

人物經歷

1955年生於瑞士伯爾尼,祖籍山東,6歲隨家遷居北京。

1974年高中畢業後去北京昌平縣插隊。

1978年參加「北京之春」民主運動,成為《今天》主要作者之一。

1983年,以長詩《諾日朗》引起詩壇關注,後在「清除精神污染」政治運動中遭到批判。

1987年,與芒克、多多、唐曉渡等在北京創立「倖存者」詩人俱樂部,編輯首期《倖存者》雜誌。

1988年,應澳大利亞文學藝術委員會邀請,做訪問作家。

1989年,赴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亞洲語言文學系做訪問學者。

1993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亞洲學院駐校作家。

2003年,美國紐約州Bard學院訪問教授。

2005年,瑞士EGS哲學與詩講座訪問教授。

曾任德國威瑪(WEIMAR)國際論文競賽、「德國之聲」國際廣播文學競賽評審,「台北國際詩歌節」海外顧問及「柏林國際文學節」顧問等。

2008年,在第74屆國際筆會大會上,當選國際筆會理事。

2011年起,主持以中國復旦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東安格利亞大學為基地的中英詩歌翻譯項目,持續推進中英詩人間的思想——藝術對話,以詩歌的能量追問人類的根本困境。系以倫敦為基地的私人國際文學藝術系列項目《唯一的母語》藝術總監。

2012年6月,倫敦「文化奧運」的「詩雨」活動空投了204個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300位詩人的作品,旅居倫敦的楊煉是唯一入選的中國詩人。

主要作品

創作年表

1978——1979年:《土地》,詩集。

1979——1981年:《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大型組詩。

1981年:《海邊的孩子》,散文詩集。

1982——1984年:《禮魂》,大型組詩。

1984年:《西藏》,組詩。

1985年:《逝者》,散文詩三章。

1985年——1989年:《》,長詩。

1989年:《面具與鱷魚》,組詩。

1991年:《無人稱》,1982——1991短詩自選集。

1990——1992年:《鬼話》,散文集。

1992年——1993年:《大海停止之處》,短詩集。

1994年:《十意象》,散文十章。

1994年——1997年:《同心圓》,長詩。

1998年——1999年:《十六行詩》,短詩集。

1999年:《那些一》,長篇散文。

2000年:《幸福鬼魂手記》,組詩。

2000年:《骨灰瓮》,長篇散文。

2001年:《月蝕的七個半夜》,長篇散文。

2000——2002年:《李河谷的詩》,短詩集。

2003——2004年:《艷詩》,短詩集。

2005——2009年:《敘事詩》,長詩。 [3]


出版年表

1985年:《禮魂》,詩選,中國西安,中國青年詩人叢書。

1986年:《荒魂》,詩選,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9年:《黃》,詩選,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的自覺》,論文,中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因故中止)。

《朝聖》,德譯詩選,奧地利因斯布魯克,Hande出版社。

《與死亡對稱》,中英文對照詩選並作者朗誦錄像,澳大利亞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出版社。

1990年:《面具與鱷魚》,中英文對照詩選,澳大利亞悉尼,悉尼大學東亞叢書,Wild Peony出版社。

《流亡的死者》,中英文對照詩選,澳大利亞堪培拉,Tiananmen版社。

1991年:《太陽與人》,長詩,中國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En De Rest Ven De Wereld,中荷對照詩選,荷蘭鹿特丹國際詩歌節出版系列。

1993年:《詩》,德文翻譯詩選,瑞士蘇黎世,Ammann出版社。

1994年:《》,長詩,台灣台北,現代詩叢書。

《鬼話》,散文集,台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人景——鬼話》,詩文集,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與友友合著)。

《無人稱》,中英對照詩選,英國,Wellsweep出版社。

《面具與鱷魚》,德文翻譯詩選,德國DAAD叢書,Aufbau出版社。

1995年:《鬼話》,德文翻譯散文集,瑞士蘇黎世,Ammann出版社。

《大海停止之處》,中英文對照組詩,英國,Wellsweep出版社。


《中國日記》,中德文對照詩歌與照片合集,德國,Schwarzkolt & Schwartzkoft出版社。

1996年:《大海停止之處》,德文翻譯詩選,德國斯圖加特,Schloss Solitude叢書。

《大海停止之處》,丹麥文翻譯詩選,丹麥哥本哈根,Pplitisk Revy出版社。

1998年:《楊煉作品1992——1997》(詩歌卷:大海停止之處;散文、文論卷:鬼話、智力的空間),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年:《大海停止之處——新作集》,中英文對照詩選,英國,Bloodaxe出版社。本書獲得一九九九年度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翻譯詩集獎。

《大海停止之處》,意大利中文對照組詩,意大利佩斯卡拉,Flaiano國際詩歌獎獲獎者叢書。

2000年:《死詩人的城》,CD-Rom並附中英文文本、朗誦及採訪,德國路德威格莎芬,Cyperfiction出版社。

2001年:《月食的七個半夜》,散文集,台灣台北,聯合文學叢書。


《流亡使我們獲得了什麼?》,德文翻譯高行健、楊煉長篇對話,德國柏林,DAAD叢書。

《流亡使我們獲得了什麼?》,意大利文翻譯高行健、楊煉長篇對話,意大利米蘭,Medusa出版社。 《YI》,中英文對照長詩,美國洛杉磯,Green Integer出版社。

《河口上的房間》,中法文對照詩選,法國聖拿薩爾,M.E.E.T.出版社。

2002年:《幸福鬼魂手記》,英文翻譯詩選,香港,Renditions Paperback叢書。

《面具與鱷魚》,中法文對照詩選,法國第戎,Virgile Ulysse Fin De Siecle出版社。

2003年:《幸福鬼魂手記——楊煉新作1998——2002》(詩歌、散文、文論集),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楊煉作品1992——1997》(詩歌卷:大海停止之處;散文、文論卷:鬼話、智力的空間),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

2004年:《大海停止之處》,法文翻譯詩選,法國巴黎,Caracteres出版社。

《流亡使我們獲得了什麼?》,法文翻譯高行健、楊煉長篇對話,法國巴黎,Caracteres出版社。

《大海停止之處》,意大利、英、中文對照詩選,意大利米蘭,Libri Scheiwiller出版社。

2005年:《幸福鬼魂手記》,日文翻譯詩選,日本東京,思潮社。

《同心圓》,英文翻譯長詩,英國,Bloodaxe出版社。

《大海停止之處》,低地蘇格蘭文翻譯詩選,蘇格蘭愛丁堡,Kettillonia出版社。

《水手之家》,「水手之家」詩歌節文獻本,六種原文對照英譯,楊煉主編並序,英國,Shearsman出版社。

《YI》,中英文全文朗誦長詩《》,一套四張CD,澳大利亞悉尼,Joyce出版社。

2006年:《幻象中的城市》,英文翻譯詩文集,新西蘭奧克蘭,奧克蘭大學出版社(AUP)。

2008年:《艷詩》,詩集,中國山東,《誰》詩刊。

《騎乘雙魚座——五詩集選》,中英文對照詩選,英國,Shearsman出版社。

2009年:《艷詩》,詩集,台灣台北,傾向出版社。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文論集,中國北京,鳳凰出版社。

《李河谷的詩》,中英文對照詩選,英國,Bloodaxe出版社。

《幸福鬼魂手記》,德文翻譯詩文集,德國,Suhrkamp出版社。

2010年:《雁對我說》,詩、散文、文論自選集,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

《雁對我說》,詩、散文、文論自選集,新加坡,青年書局(世界當代華文文學精讀文庫)。

《幸福鬼魂手記》,法文翻譯詩歌、散文集,法國巴黎,Caracteres出版社。

2011年:《敘事詩》,長詩,北京華夏出版社。


主要榮譽

1999年,獲得意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獎;同年他的詩集《大海停止之處》,獲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英譯詩集;

2012年,楊煉獲得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任評審團主席的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 2012)。

2012年,獲得德國柏林」超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獎金。 [4]

2013年,獲天鐸長詩獎。

2014年獲卡普里國際詩歌獎。 [5]

寫作風格

楊煉的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其詩集八種、散文集兩種,與眾多文章已被譯成二十餘種外文,在各國出版。他不停參加世界文學、藝術及學術活動,被稱為當代中國文學最有代表性的聲音之一。《大海停止之處》、《同心圓》等被稱為楊煉的代表作。

《大海停止之處》以特定的組詩形式,把外在漂流轉為一場內心之旅。

《同心圓》更是取消了時間概念,直指人性不變之處境。 [6]

如果說,楊煉屬於當代中國最早達成了詩的自覺、嘗試建立自洽的個體詩學,並用以指導自身寫作的詩人之一,那首先是因為他最早深切體驗並透徹反思了母語現實和文化的雙重困境,由此拓開一條決絕的向詩之路。「一顆無法孵化的心獨自醒來」(《半坡·石斧》,那一刻也就是孤獨的漂泊之旅啟程的時刻。

從澳大利亞到新西蘭,到美國到德國再到英國,二十年來楊煉漂泊的足跡印遍了大半個世界,其要旨或許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以生存方式的簡約,換取精神宇宙的豐富。在他的身後,不斷矗立起以他所鍾愛的組詩形式構成的紙上建築群。那是他的世界,一個足以與他走過的世界相對稱的同樣浩瀚,同樣深邃,同樣生生不息的漢語詩歌世界:《面具與鱷魚》(1989)、《無人稱》(1991)、《大海停止之處》(1992—1993)、《同心圓》(1994—1997)、《十六行詩》(1998—1999)、《幸福鬼魂手記》(2000)、《李河谷的詩》(2001—2002)等。

此外,他還以類組詩的結構創作了長篇散文《鬼話》(1990—1992,由16篇構成)、《十意象》(1994)、《那些一》(1999,由5篇構成)、《骨灰瓮》(2000)、《月蝕的七個半夜》(2001,由7篇構成)等。這些作品,再加上他此一時期的二十餘篇理論、批評文章,如同由一個看不見的中心(虛無的中心)興發,波向四面八方的道道漣漪,構成了他創作自身的「同心圓」。「同心圓」既是他個體詩學的核心概念,是他心目中的詩歌秩序圖像,也是他把握生存,語言臨界點的方式。

人物評價

楊煉楊煉把詩意的語言擴張到了語言學的極限。——奧爾比斯國際文學季刊(134號)

楊煉繁富而令人震驚的巴洛克式傑作《同心圓》,展示在霍布恩和陳虹莊小姐的精彩譯文中。——W N Herbert

在當代中國詩人之間,楊煉以表現「中央帝國」眾多歷史時期間生存的痛苦著稱。這清晰體現在他的英譯詩選《面具與鱷魚》等作品中。……一個世界文學的老問題,由中國文學提供了最新版本:怎樣靠獨立的而非群體的靈感,繼續把新異的經驗帶入自己的創作?……我推薦楊煉請你們關注。 ——美國:艾倫 金斯堡

《大海停止之處》是最具衝擊力的詩作之一。它雖薄薄一冊,楊煉卻是多年來我所讀到的最令人震驚的詩人之一。他使西方現代的與古老中國的、幾乎是巫師式的感知相融合,同時激動你和驚嚇你——像麥克迪爾米德遇見了里爾克,還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 ——英國:《蘇格蘭人報》(W H 赫伯特)

(楊煉)繼續以他的作品建造着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之間的橋樑。他令人震驚的想像力,結合以簡捷文字捕獲意像和情緒的才華,顯示出楊煉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每首詩迸射出急迫的能量,觸目地超出了陰鬱壓抑的題材,輝煌展示於譯文中……這不是一部僅僅應被推薦的作品——它是必讀的。 ——英國:《愛丁堡書評》

楊煉的主題是當代的,並不遵循古典詩歌的嚴格規範,但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種對過去的偉大自覺,以及對怎樣與之關連的心領神會。這在那未曾被鼓勵學習古典詩歌的一代中是不同凡響的。將此呈現出來的是閱讀他詩行時感到的豐富音質、他使用深奧典故的愛好、和他極力張揚的精神上的自由。——英國:《當代世界作家詞典》(D 戴文)

……偉大的孤獨、黑暗的洞察力和靈視的顯現,接近了一種神秘主義……清楚的兩點是:楊煉鍛造了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被表現和造形上無疑的輝煌震顫着的材料;另外,他諄諄告誡了他的同代人——沒有詩人經得起僅僅重複他自己。 ——美國:《粉碎的世界 當代中國文學及其讀者》(S 高遁,J 閔福德)

(楊煉的)詩意更像一個末日祭司,肆無忌憚地跨越於中國原始文化和西方世界兩側。他不像他的歐洲同行那樣安靜的冷嘲——這成了他的優勢——他去嚇退到處盯視着他的危險的「面具與鱷魚」。——德國:《時代》

是……技巧與內容的立體結合,語言的多元性使古調、現代腔、外來語、俚俗之詞俱發揮了恰切的功能。這種可森林可群棲可交響樂的結構,如與當前籍自然風物詠懷之作相較,則後者便成了小花小草。如與時下流行的嘲噓俏弄的章句對比,相形之下,後者便成了插科打諢。壯哉《》之出版問世,厥為詩史上的一件大事呀! ——台灣:《現代詩》(鄭愁予)

讀楊煉這些作品,必須一句一句讀,每一句都是完整的思維;必須一段一段讀,每一段都是死裡求生之後的剎那寧靜。 ——台灣:《中國時報》( 林耀德 )

楊煉更獨特的是他錘鍊死亡的方式。他往往徘徊在奧古斯丁式的冥想和波德萊爾式的駭人意像之間,然後隨着自己的流浪步調用第二人稱經營「情節」,此所以《鬼話》有其敘述的整體性。冥想可以跨越時空。駭人意像則可以耳提面命——為自己,也為世人。……經過死亡洗禮,生命確實會變得更堅韌,一如經過虛構重寫或改寫,真實也會變得更真實。《鬼話》由個人寫到歷史,由散文寫成小說,又把「詭話」倒轉成真理,可見楊煉才情確非泛泛,可以歸入當今大陸一流想像高手之林 ——台灣:《中時晚報》(李爽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