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冕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冕服:古代中國(含東亞一些地區的某些歷史時間段)男性最高等級的禮服名稱。主要由冠(冕冠)、上衣(一般為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為色,即淺紅色。亦有朝代用黃色)、舄等主體部分及蔽膝、綬、佩等其他配件相構成。

冕服等級

周制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數量、長度與衣、裳上裝飾的「文章」種類、個數等內容相區別,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紅色下裳,即所謂的玄衣纁裳[1]

周禮六冕(註:此六冕之制,後世各代多不完全照搬):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華蟲六章紋,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紋,共十二章,因此又稱十二章服。

袞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宗彝三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粉米三章紋,裳繡黼、黻二章紋,共五章。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繡粉米一章紋,裳繡黼、黻二章紋。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時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無章紋,裳繡黻一章紋

沿革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範、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範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複,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清朝皇帝不再採用冕服,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自清乾隆時期起仍飾於皇帝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誌。據清史稿輿服二記載,皇帝袞服,「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四團,兩肩前後各一[2]。其章左日、右月,萬壽篆文,間以五色雲。春、秋棉、袷,冬裘、夏紗惟其時。 」

歷史上除中國外,冕服在東亞地區的日本、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中亦曾做為國君、儲君等人的最高等級禮服。

冕服的具體形制、構成要件

因各朝各國均有不同定製,情況較複雜,現選取明代皇帝袞冕為例。1957年,北京昌平明神宗的定陵出土有明代冕服上的冕冠、裳、中單、蔽膝、綬、佩、大帶等各部分,但唯獨缺少上衣,故中國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完整的冕服實物。

明代皇帝只用袞冕,廢除其餘五冕,為十二旒冕十二章服,用於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冊拜、正旦、冬至、聖節等場合。朝鮮國王,用九旒冕九章服、世子用八旒冕七章服、郡王用七旒冕五章服。

視頻

冕服 相關視頻

西周冕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