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軍事鬥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軍事鬥爭

軍事鬥爭國家民族政治集團之間為達成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以軍事手段為主進行的相互威懾和對抗的活動。由戰爭方式軍事鬥爭和非戰爭方式軍事鬥爭兩部分組成。戰爭方式是軍事鬥爭的最高表現形式。非戰爭方式指除戰爭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軍事鬥爭,包括軍事威懾、邊海空防鬥爭反恐怖鬥爭維護穩定鬥爭軍事危機處置軍事外交鬥爭等。[1]

軍事鬥爭是矛盾雙方進行軍事對抗活動的統一體,貫穿於戰爭與和平的全部歷史階段。軍事鬥爭的主體、客體、環境、目的、手段是其基本構成要素。主體是武裝力量,非武裝力量配合武裝力量開展軍事鬥爭;客體(即鬥爭對象)是敵對的武裝集團或暴力組織,包括現實和潛在的敵人;環境是對抗雙方所處的地理環境、政治經濟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還包括信息環境;

目的是由政治決定的,服從並服務於政治鬥爭,以達成遏制戰爭、打贏戰爭、鞏固和平的目的;手段分為戰爭手段和非戰爭手段兩大類,戰爭手段可進一步分為核化生等非常規戰爭手段和常規戰爭手段,非戰爭手段可進一步分為帶有作戰性質與對抗和合作性質的鬥爭手段。

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現象,軍事鬥爭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主要特點是其特有的暴力對抗性,以及由此產生的高危險性和高風險性。尤其是戰爭方式軍事鬥爭暴力對抗激烈,成敗關係着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危險性和風險性是其他領域鬥爭所不能比擬的。軍事鬥爭是一個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動態過程,不同時期軍事鬥爭的手段、對象和重點都有其特定的時代烙印。

①不同歷史條件下政治鬥爭對軍事鬥爭的特定需求,從根本上規定了軍事鬥爭的特定對象和目標,進而決定軍事鬥爭手段的選擇。全面戰爭時期,一切軍事鬥爭圍繞打贏戰爭這一主題展開,非戰爭方式軍事鬥爭從屬於戰爭方式軍事鬥爭。和平發展時期,非戰爭方式軍事鬥爭具有相對獨立性,在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和遏制戰爭上具有獨特的作用,相對於戰爭方式軍事鬥爭變得更為活躍和突出。

②伴隨戰略環境的變化,國家之間和社會內部矛盾的演變使國家面臨的威脅不斷變化,新的威脅導致出現新的軍事鬥爭對象,推動軍事鬥爭的領域和內容演變發展。例如,恐怖主義的興起,促成了反恐怖軍事鬥爭這一新的鬥爭形式。[2]

③科學技術進步推動軍事鬥爭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從古至今,軍事鬥爭的時空觀已發生重大變化,從陸地延伸到海洋進而發展到太空,還深入到信息領域。軍事鬥爭的手段也從低技術走向高技術,推動軍事鬥爭的形式、方法不斷由低級向高級轉化。

信息時代,軍事鬥爭的效益觀受到廣泛重視。世界各國武裝力量普遍追求戰爭方式軍事鬥爭與非戰爭方式軍事鬥爭的整體效益、軍事鬥爭與其他領域鬥爭的整體效益,高度強調軍事鬥爭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力量與結構的統一、現實與未來的統一,以此為原則指導軍事鬥爭實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