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憑誰意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憑誰意行》,作 者:梁 家 麟,出版社:基道書樓。

內容簡介

如何尋求上帝的旨意是一個古老的神學課題,但尋求上帝旨意並不能對事情的得失成敗提供簡單解釋,更不能掩蓋人必須在該事上承擔責任、學習功課。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1]「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2]」一詞進行翻譯。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作者簡介

梁家麟,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歷史研究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後赴加拿大維真神學院攻讀神學,獲基督教文憑及道學碩士學位。曾任《突破雜誌》執行編輯,現為建道神學院教授及學術副院長。

目錄

寫在系列前面

小 序

第一章 為何需要尋求上帝的旨意?

第二章 成敗論英雄

第三章 敞開的人生觀

第四章 上帝顯明的旨意

第五章 具體個別的指引

第六章 憑理性與喜好作抉擇

第七章 上帝旨意與人的旨意的協調

第八章 結語

附 錄

參考文獻

  1. 希伯來語簡介,豆丁網,2010-05-01
  2. 中國信仰里的「神」 ,搜狐,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