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解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千解草,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千解草Pygmaeopremna herbacea (Roxb.) Moldenke [ Premna herbacea Roxb.]的全株。分布於海南及雲南西部。具有活血止痛,祛風除濕,健脾消食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瀉,瘡瘍腫毒。[1]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微苦、甘,性微溫。
功效
活血止痛,祛風除濕,健脾消食。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瀉,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切段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千解草又名草臭黃荊、細三對草、細八棱馬。直立矮小亞灌木,高約數厘米,稀達15cm。根木質化,呈不規則塊狀、圓柱狀或彎曲,黃棕色,有縱紋。莖高約9cm,疏生黃棕色柔毛或無毛。葉2(-4)對,具極短或長達6.5cm的節間;葉片紙質,倒卵狀長圓形、匙形或近圓形,大小不等,長4-14cm,寬2-6cm,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疏齒,稀僅上部有小齒或近全緣,先端鈍圓,兩面均疏被短柔毛及金黃色腺點。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小而密集,長寬約1.5cm,稀有長達3-5cm,被短柔毛;花序柄長0.5-1.3cm,密生細柔毛;苞片小,線形至披針形,長約1mm;花萼杯狀,長約2.5mm,先端5淺裂,微呈二唇形,裂片鈍三角形,外面被疏毛;雄蕊4,短於花冠。核果圓球形或倒卵形,直徑4-5mm。果期6月。
生長環境
為海拔200-1670m的經常火燒地帶特有種。分布于海南及雲南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