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雷斯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卡塞雷斯港(caceres)地理經度:-6.3724247,緯度:39.4752765。地東線航線主要港口之一, 卡塞雷斯是西班牙重要的海運港口。
卡塞雷斯(西班牙語:Cáceres;西班牙語發音:)西班牙城市,是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卡塞雷斯省的首府。其陸地管轄面積為1750.33km²,在西班牙城市中是最大的。2017年人口普查數據為95917人。
卡塞雷斯城是羅馬人在公元前25年建立的。歷史上這一帶經歷了許多戰爭。穆斯林統治時期修建的光塔至今仍有30座保存。老城區還保留了古代的城牆,裡面是一片完整的中世紀城鎮,沒有受到任何現代建築破壞。由於混合了古羅馬、伊斯蘭、哥特和意大利文藝復興多種風格的建築,卡塞雷斯古城在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1]。2003年,卡塞雷斯被提名參與2016年歐洲文化之都的評選,然而卻在2010年與其他城市的競爭中未能晉級。
在宗教上,卡塞雷斯城屬於羅馬天主教梅里達-巴達霍斯總教區下的科里亞-卡塞雷斯教區。
簡介
卡塞雷斯是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的卡塞雷斯省省府,人口約7萬,昔日為西班牙的首都。這裡的整個地貌處於開放的狀態。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的舊石器時代。在馬特維索(Maltravieso)洞裡展示着繪畫等的考古資料。
卡塞雷斯是歐洲保存得最好的城市之一[2]。在其摩爾式城牆內,有大量的宮殿、國家級教堂、塔、官邸。這些建築物為中世紀特色。這個區帶有首都的特點,建有功能式建築、運動區,數不清的酒店和飯店,跟現代都市很不一樣。穿越卡塞雷斯,能把您帶到繁複的過去又能融入到當今。
歷史
卡塞雷斯建立於公元前29年,歷史上起了防禦作用。城市建在類似平原的遼闊的埃什特雷馬杜拉上的一個山丘之巔。它位於托列多古城以西,與托列多古城同緯度,它距托戈河不遠,附近就是葡萄牙邊境。
3萬年以前就有人開始在這裡居住,凱爾特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均先後涉足此地,1127年併入利昂王國,成為埃斯特雷馬杜拉的一個重鎮,現在其城市老區依舊保留着阿拉伯城牆,城牆上原先有三十座塔,現存十座。1229年,阿方索九世最後征服該地。十三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貴族占領此地,並修建了不少宮殿和豪華建築,從而形成了現在卡塞雷斯老區的雛形。由於這裡宮殿的主人反對天主教國王爭奪卡斯蒂利亞王位,他們的宮殿塔頂大都被削平。十六世紀,卡塞雷斯的文化、藝術得到重要發展,所修建的宮殿受到文藝復興風格的影響,並構成了目前該城文物古蹟的主體部分。1986年,卡塞雷斯被命名為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城市。
西哥特人統治時期,在原先由古伊比利亞人占據的地方建立的諾爾巴獨裁者的羅馬殖民地,是第二大重要城市。公元9世紀,阿拉伯人占據了這座殖民城市,並稱之為「卡斯里」,即要塞。復地運動時期,基督教徒的內部鬥爭引發了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新的爭端。這一城市在四個不同的時期幾度得失。公元12世紀時,在來自馬格里布的阿爾莫哈德人的統治下,修築了大型城御系統,同時城市在這段時期繁榮擴張。卡塞雷斯成為伊斯蘭教的據點。公元1229年,古來昂王國國王阿方索九世最終從摩爾人手中奪取了卡塞雷斯。從14世紀到16世紀,隨着復地運動的結束、大批西班牙紳士的擁入以及美洲大陸的發現,這個封建城市建造了一些大型建築。
規劃
城市規劃可追溯到阿爾莫哈德人統治時期的中世紀不規則道路網重疊分布在依稀尚存的羅馬時代的規則軸線上。伸向廣場的狹窄街道不斷寬窄變幻,12公里長的梯形城牆環繞着這個城市,最初由羅馬人設計並建造的這道城牆在阿爾莫哈德人的改造下,外刷搗實粘土,使之更符合阿拉伯人建造城防工事的標準。除了這一城防系統外,屬於卡塞雷斯第一次城市發展時期的建築寥寥無幾。然而,在第二次城市發展時期建造的大量城防建築——宮殿、塔樓以及石屋——都保存下來,並隨着美洲大陸的開發,不斷修建新的宮殿而得到補充。卡塞雷斯的城牆是阿爾莫哈德人在西班牙構築城防工事的有力見證。
卡塞雷斯是在14世紀到16世紀期間受到各種敵對勢力統治的城市;其城防建築、宮殿以及塔樓決定了城市的空間布局。該城市由於受到各種包括阿拉伯伊斯蘭教藝術、北歐哥特式、意大利文藝復興式以及美洲新大陸藝術等不同甚至使相對抗風格的影響而分外獨特。
藝術
在卡塞雷斯城的歷史中,摩爾人和基督徒的鬥爭也反映在建築領域中。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是羅馬式、伊斯蘭式、北哥特式和意大利文藝復興式的融合。現仍保留的穆斯林時期的大約30座高塔建築中,布哈科塔是最著名的。
視頻
卡塞雷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城卡塞雷斯(西班牙遺產),地理教師網,2010-1-29
- ↑ 西班牙卡塞雷斯老城,保存完整的世界遺產,今日十大熱點,20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