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菲爾·卡拉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卡菲爾·卡拉古城卡菲爾·卡拉古城Kafirkala Settlement,,公元1至9世紀

卡菲爾卡拉考古遺址是一個戰略要塞,從公元1世紀到9世紀控制着撒馬爾罕和潘吉肯特之間沿扎拉夫尚-卡拉庫姆走廊的絲綢之路南北通道。它是行政、經濟中心,可能是撒馬爾罕(魯瓦達德)伊克希德(前伊斯蘭統治者)的皇家住所,具有獨特的規劃和防禦工事,許多精美的木雕裝飾,以及其他重要發現,如錢幣窖藏和已丟失文件的各種封印。它代表了撒馬爾罕-卡拉庫姆走廊絲綢之路上早期伊斯蘭化的例子,因為該定居點在阿拉伯征服後仍保留其經濟作用,而摧毀城堡的火災肯定發生在710年屈塔巴的戰役中(貝格馬托夫,2018)。它是水資源在灌溉和防禦系統中使用的一個例子。它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生產中心,特別是其窯爐,是晚期粟特[[陶器[1]]]生產的起源,模仿雲母銀,這在7世紀和8世紀沿絲綢之路交易的金屬和陶器容器中有許多相似之處。

有人推測,流經卡菲爾·卡拉的較細的河流,是科克特佩二期文明所挖掘的,因為該河流的周邊發現了許多考古遺址,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遺址是科克特佩二期之後才出現的。

澤拉夫善河以北也有河道,為了當時農業發展開闢了河道。粟特人農業開發能力強,走到哪裡都會開闢一些河道。卡菲爾·卡拉遺址也是在他們所開闢的河道支流上。

航拍圖中間應為王城,周邊分布百姓居住,外面有城牆包圍。中亞古城常見的名為Rabat的郭城區域是農民和底層人民生活的地方,而王城周圍是武士、大臣和高官所居住的區域。公元2-3世紀,城一般分為三部分,王城、高官和平民百姓。城內河道,達爾干河。

該區域埋有少量同時期墓葬。王城約有15-20米高,每個王城只有一個入口,保衛措施完善。在阿拉伯人入侵時,高聳的城牆帶來了很好的防護效果。雖然按理來說這樣的結構不方便逃跑,但王族最終自己放火併逃出了圍城。[[考古[2]]]挖掘時,在城的角落發現了金飾以及其它一些貴重的財物。

卡菲爾·卡拉王城的平面圖。對於王城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該城是古撒馬爾罕王的行宮;也有一種說法,該城是瑣教的祭祀遺址。因為城址發掘出土有瑣教祭祀過程中所使用的一些重要物品。

圖中是出土的典型粟特文化的陶器,主要為泥制,中間還摻雜了一些其他物質,使其有銅器一般的效果,是粟特文化的顯著特徵。同時期也使用銅器,只是平民百姓買不起,只得使陶器具有類似銅器的色澤。

粟特時期的印章封泥

在商貿的過程中,傳輸信件為保密,特別蓋上印章封泥,而只有富裕的人才有此類印章。在卡菲爾·卡拉遺址中有一處出土了600多個此類的印章。一些專家認為此處是拜火教的遺址。封泥上所刻畫的人形十分有意思,有些是佛像,也有是拜火教的像,也有突厥人的形象。其中最早的有亞歷山大時期一些人物的形象。

佛像的細節非常逼真,座位和背光刻畫的非常細緻。

其他封泥還有被解讀是拜火教印章的;主管動物的娜娜女神的;武士在騎馬刺殺一個人的;男性據考證可能是突厥人的;還有封泥上有半月形,專家認為是有伊朗文化的影響。

這個封泥出現狼的形象,與如圖所示的其他文物類似,由此說明中亞的遊牧部落曾有過崇拜狼的時期。

《唐書》上有記載關於突厥人的形象,以及他們的旗幟上有狼的形象。

直到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居民仍保留有很多與狼相關的習俗。比如產婦在臨產前會掛着一個狼牙,手上握一個狼骨。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受伊朗文化影響較大的區域,對狼的描繪則比較負面,而在烏茲別克斯坦狼是保護神的形象。俄羅斯的歷史描述,狼的形象也是比較負面的。對於烏茲別克斯坦人,狼的每一個部分都有着保佑的象徵和意涵。

撒馬爾罕的一個壁畫,有一隻母狼在哺育幼兒。唐書有記載,突厥人是起源於狼哺育的一個孩子,一些烏茲別克斯坦出土的器物也可以印證這一觀點。同樣有傳說,羅馬城也是狼餵養的孩子所成立的。羅馬也有同樣的標誌,撒馬爾罕有這個壁畫,講述的是相同的故事,具體如何流傳的卻不得而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