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受戰》旨在闡述處於被敵包圍的情況下作戰所應注意掌握的問題。它認為,凡在我軍突然被敵重兵包圍的情勢下,不可輕易逃走,以防敵人尾隨追擊。應當在查明敵情後,布列圓形陣地以迎戰敵人的圍攻。縱然敵人包圍我時留有缺口,我當自行予以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奮戰的決心。《受戰》選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1]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
譯文
大凡在作戰中,如果敵人兵多我軍兵少,敵人突然對我實施包圍時,我必須在查明敵人眾寡強弱情況後採取行動,不可輕易未經交戰就逃走,這主要怕被敵人尾隨追擊。(在力量對比可以迎戰敵人的情況下),我應布列成圓形陣地而外向,以迎戰敵人的圍攻;敵人即使留有缺口處,我軍應當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一戰的決心,四面奮擊圍攻之敵,這樣就一定能獲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敵人如果兵力眾多,就要在查明敵情後,準備在可能被包圍的情況下迎戰敵人。」
《北史》記載: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歡率兵討伐并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春,高歡便攻占了鄴城。這時,爾朱光率軍自長安出發,爾朱兆率軍自晉陽出發,爾朱度律率軍自洛陽出發,爾朱仲遠率軍自東郡出發,企圖四路會師於鄴城地區圍攻高歡軍,共有兵力二十萬人,憑據洹水而紮營。高歡領兵自鄴南下進駐紫陌,其部隊有騎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滿三萬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高歡將其部隊於韓陵山布列成環形陣地,又把牛驢連綴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隊的退路。於是,部隊將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戰的決心。高歡挑選精銳步騎兵從陣地中突然衝出,四面襲擊圍攻之敵,結果大敗爾朱兆等部隊。
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暴來圍我,須相察眾寡虛實之形,不可輕易遁去,恐為尾擊。當圓陣外向,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心。四面奮擊,必獲其利。法曰:「敵若眾,則相眾而受敵。」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歡討并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鄴。爾朱光自長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同會於鄴,眾二十萬,挾洹水而軍。歡出頓紫陌,馬不滿二千,步不滿三萬,〔眾寡不敵〕。乃於韓陵為圓陣,連牛驢以塞歸路。〔於是〕將士皆為死志,選精銳步騎從中出,四面擊之,大破兆等。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視頻
受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 ↑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 ↑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