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箐彝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後箐彝族鄉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 後箐彝族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雲縣 |
後箐彝族鄉,雲南省臨滄市雲縣下轄鄉,地處雲縣東南部,東以瀾滄江為界與景東縣慢等鄉、林街鄉隔江相望,南與栗樹鄉毗鄰,西與涌寶鎮相連,北與忙懷鄉接壤。後箐彝族鄉行政區域面積191.45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溫盈鄉。1988年3月,成立後箐彝族鄉。 截至2019年末,後箐彝族鄉戶籍人口21125人。 截至2020年6月,後箐彝族鄉下轄1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後符村。 截至2019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1]
位置境域
後箐彝族鄉地處雲縣東南部,東以瀾滄江為界與景東縣慢等鄉、林街鄉隔江相望,南與栗樹鄉毗鄰,西與涌寶鎮相連,北與忙懷鄉接壤。後箐彝族鄉行政區域面積191.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後箐彝族鄉境內地形以中度山地為主。最高點張道山位於栗樹鄉交界處,海拔2689.1米;最低點為大朝山電站庫區水位線,海拔899米。
氣候
後箐彝族鄉屬典型山區季風立體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0℃,1月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氣溫1℃(2007年2月1日);7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35℃。生長期年平均250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350天,最短為2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5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211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710毫米(2009年)。
水文
後箐彝族鄉境內主要河流有慢舊河、忙亞河和丙茂河,三條河由西向東注入瀾滄江。慢舊河發源大亮山腳,主要支流有響水河。忙亞河發源大木廠等,主要支流有大中河。丙茂河發源小光山腳。
自然資源
2011年,後箐彝族鄉耕地面積4.9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轄區總人口2.1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17萬人,占58.5%;女性0.98萬人,占41.5%;14歲以下0.36萬人,占18%;15—64歲1.57萬人,占71%;65歲以上0.22萬人,占11%。總人口中,以彝族為主,達1.51萬人,占75.5%。2011年,後箐彝族鄉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8人。 截至2019年末,後箐彝族鄉戶籍人口2112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後箐彝族鄉財政總支出457.2萬元,比上年下降7.4%。 截至2019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農業
2011年,後箐彝族鄉農業總產值11317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蕎麥、豆類、薯類等為主。2011年,小麥產量5噸,玉米產量8061噸,水稻產量281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烤煙、龍膽草、花生、咖啡等。2011年,核桃種植面積8.94萬畝,產量0.15萬噸,產值2850萬元;烤煙種植面積1630.5畝,產量5014.7擔,產值438萬元;茶園面積800畝,產量0.064萬噸,產值737萬元;南藥(龍膽草)種植面積6500畝,產量12.47噸,產值374萬元。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2.53萬頭,出欄2.31萬頭;羊年末存欄0.96萬隻;家禽年末存欄9.47萬羽,出欄13.26萬羽;畜牧業產值268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0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11所,在校生1505人,專任教師1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5人,專任教師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7%。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73.18萬元,比上年增長16.7%。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農家書屋11個,藏書2萬多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愛好者2人。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學校體育場地1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廣播電視站1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1個;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5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2%。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後箐彝族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戶,人數137人,支出28.29萬元,比上年增長9.5%;月人均172元,比上年增長8%。醫療救助2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32人次,支出11.1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1戶,人數2016人,支出227.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34元,比上年增長6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9.4萬元。社會福利費7.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