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子王旗(鮑培轉寫:Dörbed qosiɣu,西里爾字母:Дөрвөд хошуу)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的西北部。其西北與蒙古國接壤,其東北是錫林郭勒盟,東南是烏蘭察布市的察右後旗、卓資縣,正南是內蒙古自治區的省會呼和浩特市,西南屬包頭市。
蒙語名字為杜爾伯特旗,得名於諾顏泰奧特根的四個兒子。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為匈奴地。
秦漢時為雁門定襄郡之徼外地、匈奴中部單于庭轄地。
魏晉南北朝時為跖跋氏據地,隸屬撫冥鎮。
隋朝時為突厥族牧地。
唐朝時屬振武軍兼大單于大都護府。
遼代時期屬豐州東北境,隸西京道。
金屬西京路。
元朝時為淨州路及西南境沙井總管府之各郡,中東西部皆為趙王傳世食邑。
明朝時為察哈爾部林丹汗右翼屬地。
清朝初期封給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後裔,稱四子部落旗。
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代孫腦音泰生有四子:長子僧格、尊號莫爾根忽少奇;次子索納木、尊號達爾汗台吉;三子鄂木布、尊號布庫台吉;四子伊爾扎木、尊號莫爾根台吉,遊牧於呼倫貝爾。
17世紀30年代初歸附後金,後因戰事逐漸西遷於此。崇德元年(1636年),清朝皇帝賜鄂木布為達爾汗卓哩克圖,授札薩克,統領四子部落。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多羅郡王,世襲罔替。
民國三年(1914年),旗地受綏遠特別行政區都統節制。民國17年(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為綏遠省,旗地屬綏遠省烏蘭察布盟領導。民國38年(1949年)9月19日,綏遠省和平解放,隨着四子王旗的解放,封建王公世襲制及清朝盟旗制也隨之而土崩瓦解了。
解放初,旗地屬綏遠省烏蘭察布盟領導。
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烏蘭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領導;1954年3月6日,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併,四子王旗歸屬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人民政府領導。1958年4月,烏蘭察布盟人民委員會改為烏蘭察布盟行政公署,四子王旗屬烏盟行政公署領導。
2000年,四子王旗轄1個鎮、10個蘇木、15個鄉。
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烏蘭察布盟建制設烏蘭察布市[1],四子王旗屬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領導。
行政區劃
2006年撤併鄉鎮後,四子王旗轄5個鎮、3個鄉、5個蘇木、1個牧場:烏蘭花鎮、吉生太鎮、庫倫圖鎮、供濟堂鎮、白音朝克圖鎮、紅格爾蘇木、江岸蘇木、查干補力格蘇木、腦木更蘇木、東八號鄉、忽雞圖鄉、烏蘭牧場。
航天器着陸場
四子王旗是目前為止所有11艘神舟飛船返回艙的着陸處[2],此外還有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以及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嫦娥五號探路星)在本着陸場着陸。
視頻
四子王旗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同意內蒙古自治區撤銷烏蘭察布盟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的批覆,中國政府網
- ↑ 烏蘭察布四子王旗將將迎來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的着陸,360個人圖書館,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