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市棲居和鄉村情結(傅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市棲居和鄉村情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城市棲居和鄉村情結》中國當代作家傅建國的散文。

作品欣賞

城市棲居和鄉村情結

傅建國的中篇小說集《奶奶的村莊》,收入了作者從2006年至今所寫的五個中篇小說。正如作者在後記里所說:「五個中篇,寫了十年。並非作品多麼優秀,而是一個人在文學路上匍匐而行,一直沒有歇腳。」當然這不僅是傳建國的生活道路上「一直沒有歇腳」的腳印,也是他從農村到城市之間的心路歷程。也正因為這五個中篇小說的發表和出版,使得傅建國在十年中,艱難地完成了從村民到市民、從打工者到寫作者之間的身份轉變。因此,這本中篇小說集,更應該看作是專屬傅建國小說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標籤。

一般來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成長記憶和生活經歷。這些記憶和經歷,往往不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被淡忘或消失,而是在生命中形成能夠刺激或滿足人想象性的情結。傅建國在皖南農村生活了三十來年,十幾年前來到溫州,在溫州打拚的十幾年中,又經歷了在城市棲居的漂泊、隔膜和融入的艱難。在面對這些艱難中,他一直陷進「離土」和「戀土」的鄉村情結中。《奶奶的村莊》中的這五個中篇小說,正是他城市棲居和鄉村情結這些糾結的反映。從小說的內容看,《打工往事》和《雪花巷房客》屬於前者;《命根兒》、《牌坊村人家》和《奶奶的村莊》屬於後者。仔細來分析這五個小說的人物和故事,就能明晰地看出傅建國這些年來所經歷過的感情糾結和心路歷程。

一是對城市棲居的隔膜、疏離和惶恐。

《打工往事》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把主人公的身份及窘境定格下來了:「我每天睜開眼,疲倦的身體就像一尾不幸落岸的魚,掙扎着從緊挨着鍋爐的椅子床上彈跳起來。」你看,主人公根生的身份是鍋爐工,住處沒有,只睡在「緊挨着鍋爐房的椅子床上」,處境如同「一尾不幸落岸的魚。」這不像濱臨絕望的處境嗎?並且,這個城市在他一到來就給他一個巨大的打擊:「正月我剛從老家來鹿城時,在西站去勞務市場的公交車上錢包遭竊,身無分文的我在塘河嶼一帶流浪了三天兩夜……」正因這樣,鄉村來的根生是自卑的,對城市是隔膜的疏離的,即使城裡女人(《打工往事》中的舒婕)向他示愛,他都是惶恐的,不敢接受的。

《雪花巷房客》也這樣。租房開洗衣店的鄉下女人余香挑,對房東都是很怕的:「房東的『陰陽臉』讓她望而生畏,有種令人驚恐的感覺。」不光是怕房東,她更怕的暴力拆遷隊。余香桃開的洗衣店生意不溫不火,還日日為拆遷而擔驚受怕。最後,店鋪還是被強行折遷的暴力打得稀巴爛:「一場打打砸砸的突擊行動,在余香桃那雙驚恐無助的眼皮底下展開了。屋子裡的洗衣機烘乾機等物件眨眼間被這幫傢伙搗毀,連抽水馬桶、防盜門窗也被砸個稀巴爛。」「余香桃欲哭無淚,像個木偶人似的立在屋子中央一動不動,一副天由命任人宰割的姿態。」

余香桃還算好的,文中的鄉下來的洗腳妹左彩雲的經歷更慘。因為是暗中做「小姐」,「被民警弄過去了……看樣子像身心遭受了嚴重打擊,精神不大正常,說話有點顛三倒四的。」最後,拆遷隊「叭叭給她兩個耳光,接着又朝她肚皮狠狠踹了一腳。左彩雲嚇得神經病發作,抱着頭在地上直打哆嗦。余香桃見彩雲小妹受欺負,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悲憤,她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在高個子面前,死死抱住他的大腿求饒……」

多慘的場面!

作者從農村來城市打工,他的骨子裡還透着農民的根性。有着來自鄉村的善良和質樸,並充滿對城市生活的熱情,和對周圍難以進入的隔閡和迷惘。在他看來,外地打工者好像是油,而城市卻是水,油和水是那樣地不可交融。

二是對鄉村生活的留戀、鍾愛和回望。

由於對城市生活的隔閡和迷惘,作者對他經歷過的鄉村生活就更其留戀和鍾愛。於是他在寫作中,更多的是對鄉村生活的回望。《牌坊村人家》《奶奶的村莊》《命根兒》三篇所展現的,都是作者的鄉村生活。比如《牌坊村人家》中寫的鄉村生活儘管有苦也有甜,鄉村人物儘管有善也有惡,但作者都是融入的,都是帶着悽美憂鬱的情緒歌頌着的,懷着深情留戀着的。就是在《奶奶的村莊》中,來自大上海的奶奶,居然也迷戀上鄉村。先是不肯回城,後是回城也呆不住,急急要回到鄉村來。甚至連她寄住過的破舊不堪的陳氏祖屋,都不讓人拆除。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上海來的奶奶能有這麼深的鄉村情結嗎?傅建國沒有寫出這個「為什麼」來。是奶奶在鄉村的生活很富裕呢,還是奶奶的丈夫很優秀?都不是,這就有點不真實了。其實,這上海奶奶是傅建國理想化了的。他用自己的鄉村情結,取代上海來的知青奶奶了。而《命根兒》呢,更悲情一點。寫的是葉根生的妻子去東菀打工,先是攀上別的男子不回家,後來連兒子也顧不上了,以至兒子在生病手術中喪命。這就不僅只是對城市的隔閡了,簡直是對妻子離鄉進城的無聲控訴了。

賈平凹說:「故鄉是你身體和靈魂的地脈。」傅建國的故鄉在農村,所以他不管寫城市還是寫鄉村,都離不開他的鄉村情結,對城市進入都有一種隔閡。所以,不要說寫農村,就是在他的城市打工小說中,都蘊含着他的鄉村意識、鄉村意象和鄉村隱喻。傅建國在「後記」里說:「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故鄉!」傅建國還在「後記」里說:在他創作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時,「都仿佛是作者人在旅途中的最後一場『告別』。」都「幾乎是一個自我折磨的過程,清貧而孤獨。」可是,正是因為作者有這種折磨,他的小說集《奶奶的村莊》就作為「專屬傅建國的一個重要標籤」而讓他在文壇中有了立足之地。也是因為有這種折磨,我們就更有理由對傳建國今後的小說創作充滿着更多的期待。 [1]

作者簡介

傅建國,1963年5月生,安徽青陽人,現居溫州。曾務農,代課,做篾匠。長期從事皮革銷售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