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末雜想(鄒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夜末雜想》是中國當代作家鄒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末雜想
家鄉,有句有名的俗話:「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後睡不着」。 這句俗話來歷很久,由前輩的前輩不知哪一代傳下來,流傳至今。在不同場合與不同人生時期,自己皆聽人說過。算是耳熟能詳。
前些年,與自己偶閒與困頓有關,或與自己閱讀雜想有關,也就無聊地揣摩了這句俗語。盲目判定,其中還是蘊含有一些哲理的含義。隱約,算是說教一類。類同當下流行的心靈雞湯、勵志格言,或哲思與生命感悟,或佛教信仰者說的禪語。中國古人,三十歲左右是人生一道坎,人生觀逐步養成,待人接物方式更趨成熟與個性化。另一方面,說的約莫是中年人的一種生理現象。人,若是到了一定年紀,在夜末的那一些時間,假使是勉強地合上眼睛,也難得入眠。
夜末,該是叫停身體機能所有運作,令勞頓一日的身心「打烊收攤」了。偏偏,無奈地遇到許多難眠之夜末,偶爾會盤點心境,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偶爾,也會清空心裡頭裝着的,放得下或放不下的,放得開的或放不開的,大大小小的諸事體。
風黑天高,眼界俱空。古代,夜闌人靜之時,樽中月影、淺淺鄉愁、幽幽離情、痴痴愛恨,等等諸多的情愫,往往會被文人雅士們演繹成詩詞與器樂。如今,時過境遷。自己只是覺得,選擇在夜末思考問題,是十分獨立與安靜的。絕不會,有人來與你論長道短窮原竟委;也絕不會,耳聞他人的高談闊論顛唇簸嘴。
如何能讓自己徹底地安頓下來?不同的人會有一些不同的作法,幾成習慣定勢。比如,隨手翻開床頭柜上擺的哪一本書籍或刊物;或者,按下電視機遙控定格在新聞頻道聽聽新聞;或者,打開手機音樂播放器聽聽先前下載的那些老歌;或者,乾脆打一通電話拉着老朋友嘮叨;偶爾,也與在身邊的家人溝通溝通。
有人把夜末那段時間,形象生動地比喻為圍棋對局術語中的「收官」階段。下棋的人都知曉,「收拾殘局」煞費心機,相當需要棋力與功底。若對戰雙方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則需寸土必爭、一目不失,博弈起來會十分殘酷,甚至異常慘烈。若雙方棋局的差距很大,更會有兩種結局:專業棋手之間對局,站下風者,會體面地棄子認輸;換成業餘弈者,眼見敗局難以逆轉,也要盡心盡力地縮小差距,挽回顏面。
夜末,假若心境不闊達,遇有突發事件,或面臨抉擇躑躅難行等,會有一個叫「心魔」的東西被喚醒,鬼使神差地在人的內心裡,盲目地派生出一個模擬棋局。對局者,也可稱為對手,就是兩個虛擬的「我」,一方執黑棋,另一方執白棋。執黑棋的「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或在某些問題的辨識上,持有肯定態度,與執白棋的「我」也是否定的「我」,展開較量。你爭我斗的「兩我」,雖不是真槍實彈,但在相互辯駁間,不斷地推翻與被推翻,不斷地說服與被說服,彼此難以糾纏清白。事實上,任何一場棋局,沒有任何一個對手是可以算得上完勝的。
古人,還流傳下一句直指人性根宗的話:萬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
清代王永彬於《圍爐夜話》中言:揆諸理而信言,問諸心始行事。夜末之時,更會令人深刻地領悟出此言中的真諦。現實中,塵俗之輩盡屬蜉蝣,多端寡要並無必要,修為再多,修行再大,也算不上屬於一個能夠道關會尾的禪師。不由得感嘆世界變化真快,比如,曾經有些被以為顛撲不破的道理,湮滅於偉大的時空里;再比如,另有無數被神話鍍上金身的大仙,被歷史還原撕掉偽裝揭穿畫皮。對諸多問題存而不論,免受紛繁瑣事的騷撓,不完全算得上是消極的避世者,或迷醉笙歌的逍遙派。保守,區別於消極,區別於叛離,更明顯地區別於激進,起碼能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心不安,神不穩,夜不眠。於心理生理健康的角度上講,不去胡思雜想,最大的益處,在於不會突然地抑鬱,或者徹底地患上精神疾病。如此,未免不算一樁幸事?因此,有些懼怕在夜末的時侯,太過細膩地思考一些問題。懼怕的原因,是覺得用糾結狀的邏輯思維去考量問題,去決斷事情,可能會於事無補。即使,平日你自以為,或被人認為,非常地高才博學聰明睿智,也不可避諱產生偏離脫離正常軌道。
離世未幾年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明代有個從事古董交易的人,對該行當作出評價,說了三句很高明的話,一是自欺,二是欺人,三是被人欺。自己固執地認為:人的一生,何嘗又不是只做了這三樁事情——自欺、欺人與被人欺。假若,這一判定成立,便可以如此類推出一個結論:凡是在夜末冥頑不化地思考問題,類似於自欺。自欺產生的直接後果,不僅是不利於心理減壓,還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失眠」。有好些次,自己試着佯裝睡去,屏住呼吸,忍住鼻息,不讓老婆以為自己會在睡着後呼吸暫停猝死。但次日上午起床時,困頓的樣子就會真實地寫在臉上。
醫學上講,不安心睡去,不安神睡着,可能都可以算作是「失眠」的;「失眠」現象,也是精神疾病的表現與症狀之一。
這是一個講究效能的時代,各行各業導入激烈競爭機制。人們在奔跑着,拓寬生存空間,插上翅膀,追逐智慧、理想、利益。「適者生存」的法則,成為「硬道理」,得到大多數人們認可,這一簡截了當法則,往往是殘酷地令人不可違抗。在適應適從社會潮流的過程里,似乎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沒有喊過忙叫過累。
有人提出一個建議:當你對快節奏覺得太過費心勞神,試着關閉手機兩三日,切斷與外界的關聯。但,真的這樣做下來,你往往會感覺寂寞無聊。靜不下來,適應不了孤獨,也是社會的一種通病。一位禪師說過他成功悟道的經驗,就是很簡單的四個字:我能孤獨。
在當下國學復興潮流中,最時尚的,恐怕算是孔子儒學。修習老莊之道,偶會被視為不合時宜者。但是,關於夜末思考的問題,建議不妨讀讀清代洪應明的作品《菜根譚》,記住裡面這樣富含哲理的兩句話: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慾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土。[1]
作者簡介
鄒斌,網名為革命攆兔子,網絡寫手,僥倖混入兩家省部級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