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聖搬家(常玉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聖搬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大聖搬家》中國當代作家常玉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聖搬家

河南濟源有某文客,曾將王屋山修建大聖廟後,孫悟空與太上老君同來王屋山金爐頂上,為曾經的過失而致歉的故事寫成一篇文章,並公諸於世。悟空看到後,心中略感遺憾和歉意。上次到了金爐頂,由於心情欠佳,沒有去百姓為自己所建的大聖廟看一眼,更沒有看看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有負百姓和眾香客之美意。星轉斗移,時光荏苒,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孫悟空終於又再到濟源,並意外地與濟源結下了不解之緣,遺留下了這段假作真時真亦假的筆墨故事。

01

久居天庭煩仙事 飽覽盛景贊濟源

且說王屋山金爐頂下的大聖廟內,每日香火繚繞,供果豐盛。那孫悟空雖為猴性基因,但隨唐僧取經回來後,行滿功成,羽化登仙,被玉皇大帝封為天上神聖。他在天庭感受到人間善男信女的供奉,好不陶醉愜意,這比取經路上餐風露宿強過千百倍,怪不得人人都說神仙好。

悟空雖貴為大聖神,但端坐在天京宮殿,拿捏着作官架勢和腔調,沒有了以前桀驁不羈、叱咤風雲的灑脫,時感拘謹及煩悶。以前雖然有緊箍咒約束,但只是在唐僧認為自己無端殺人時才偶爾懲罰。現在,天庭的清規戒律太多,時時制約着所有的言談舉止,連走路也得故作斯文狀。他娘的,這當神仙作官也並非沒有弊端。我老孫何不學人間的官員,也時常到下面去視察調研,讓塵民頂禮膜拜一番,豈不快哉?王屋山大聖廟乃我之行宮,就到那裡去看看,好直接感受一下人間煙火。

悟空在天庭的官職,不過是在其功成名就後給他一個享受待遇的閒職。玉帝聽悟空請奏說想去人間調研,哪有不准之理,道:「去多多了解塵世情況,回來如實稟報與朕!」

悟空從寢宮中拿出久已不用的金箍棒,拭去浮塵,掄了兩圈,功能依舊。他啟開火眼金睛看準方向,一個跟頭向豫西北晉東南地帶翻將下去。

說時遲,那時快,悟空來到金爐頂,站在頂峰,舉目四望。上次隨太上老君來此,只是為自己一怒之下的舉足一踢和金箍棒一擲,致使金爐失而復得之誤向老君表示歉意。當時因滿懷心思,未及仔細觀看,只留下此處山青水秀之印象。現故地重遊,恰逢有閒情逸緻,真乃興從心至,景隨興來。只見奇峰疊崿,危岩嶙峋,蒼松如潮,薄雲繚繞。東南望去,峰上有絕頂,頂上有平壇,壇中設一瓊樓玉閣,祥雲氤氳其間。悟空微啟火眼金睛,見南額正中橫書「無極玄穹門」幾個遒勁大字,不知是什麼仙宮神殿所在。他心中讚嘆道:真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悟空隨唐僧取經路上,歷經千山萬水,閱盡天下奇景,到此中原腹地,原本只想草草一覽作為散步小憩,哪知僅此一覽,便興趣盎然,欲罷不能。他用金箍棒頓頓山石,山神便急忙破山而出,來到面前。

神界雖然沒有人間的5G通訊,但經過五千年渺渺時空的運轉、九萬里悠悠春秋的悟道,自然形成了它的超人通訊方式,就是我們人間所稱的「神通」。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和神足通等功能,比人間未來二十一世紀的衛星通訊還要先進許多,「神通廣大」一詞即由此而來。

早些年間,悟空的金箍棒上捅青天庭,下攪碧海宮,天上地下的神仙哪個不知?何況現在悟空又是天庭之神,這小小的山神接到金箍棒的信息,豈敢絲毫怠慢?只見他向悟空揖問:「不知大聖來此,有失遠迎,請問今來小地何事,小神甘效犬馬之勞!」

悟空抓抓耳腮道:「嗯嗯,這麼大的一個好去處,汝稱為小地,差亦!老孫我不曾知道這裡的情況,快給我介紹一番!」

山神言道:「這裡地處由濟瀆之源而得名的濟源縣轄區,距縣邑一百二十里。腳下之山因形似王者車蓋古人稱之為王屋山。絕頂有壇為軒轅祈天之所,古又曰天壇。此處旦夕可見五色山影,子夜可賞縹緲仙燈。若宿其頂,凌晨還可望日出東海。劉禹錫詩云:'陽落天壇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見日,月靜遠聞笙。』……」

悟空若有所思地拍拍頭擺手道:「停,停!嗯,我已想起,在天書上曾看到過也曾聽玉帝在殿上准奏過的皇帝祈天原來是在此處?嗯,明白了,明白了!」山神連連稱是,並繼續環顧四周,指着層層蒼山滔滔不絕地進行介紹


隨着山神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見麻龍山、胡峨山、聖佛山、玉陽山、金爐山、鰲背山等,山山綿亘起伏,層巒疊嶂;日精峰、月華峰、五斗峰、華蓋峰、聖祖峰、砥柱峰等,峰峰直插雲端,雲波雪濤;大羅嶺、八仙嶺、九芝嶺、八柱嶺、鐵山嶺、蒼龍嶺等,嶺嶺青翠迭巘,煙霧雲霞;王母洞、仙姑洞、麻姑洞、桃花洞、靈山洞、玄天洞等,洞洞古樸深邃,風簾翠幕。

悟空嘖嘖稱奇,連連讚嘆這太行王屋真乃寶山勝地,應為天地共享,不容小覷也!

悟空興之所至,擺擺手讓山神隱去,略頓足展臂,一朵祥雲便隨風而生。他駕雲升空,來到一片神奇的大地上面,滯雲停足,反手搭起涼棚,從高空環視鳥瞰,只見北邊和西邊的太行、王屋二山,延綿百里,青峰玉壑在雲霧下時隱時現,宛如大海之波濤,澎湃無聲。又若一巨大天然屏障,護衛着這片大地。南邊的邙山丘陵猶如一片阜丘,山陰下的黃河蜿蜒東去,流淌着幾多塵世的煙夢雲愁。黃河與太行之間,幾條小河渺如白練,分布在綠色的大地上,最後擰繞在一起,縹緲地融入東邊一望無際之原野。山河之間,眾多的大小湖泊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其中。一簇簇農舍村莊升起的裊裊炊煙,纏繞着樹幹枝丫,好似若隱若現的白紗。

悟空左看右看,覺得這個如同簸箕狀的大地,祥雲繚繞,福光四射,猶如一個碩大的聚寶盆。天上雖然仙雲縹緲、玉宇瓊樓,但哪有這人間景色五彩繽紛、頗接地氣。比起取經路上西域的千山萬水、奇色異景,這裡不但毫不遜色,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悟空下落到孔山丘陵的一處腳下,用金箍棒敲了敲地面,「神通」開啟,土地神即刻而至,慌忙對悟空叩首作揖道:「不知大聖到此,罪過罪過!」

悟空抓抓耳,說道:「在此值守,你真乃好福氣!這叫什麼地方?」

土地神道:「大聖有所不知,這裡曾是夏朝兩代君王之故都濟源也。」

悟空道:「這裡還是濟源?這個縣域不小哇!我看見了散落在大地上的一些廟觀樓宇,好似瑤池裡的景象,都是作甚?細細講來!」

土地神道:「這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道教佛教共生共榮,有眾多的仁人志士和名勝古蹟。如軒轅黃帝祭天的第一洞天天壇閣,有道教三宮的陽台宮、紫微宮、清虛宮,有祭祀天下四瀆之首的濟瀆廟,有陳母教子的佛舍延慶寺舍利塔,有古軹國的祖廟佛教寺院大明寺,有韓愈所寫《送李願歸盤谷序》的盤古寺,有以荊木作棟樑的賀蘭棲真修道的奉仙觀,還有麻姑廟、迎恩宮、靈都觀、長春觀、商山寺等等。這裡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漢書載:'其俗樸野易治。』元志載:'風土得四方之正,是以習俗好,尚奢儉適中。興淳儉之化,息奢儉之習。力耕稼而鄙販鬻,尚儉約而多壽考。』白居易曾作詩道:'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悟空連連擺手道:「罷罷罷,老孫不懂這些詞句,記不得許多,也管不了許多,足矣,足矣!嗯,一個縣域的宮宇瓊樓竟比天庭的還多,看來這裡的民眾都是天庭之善德子民。怪不得,怪不得,這裡有如此盛景,真乃盛華寶地也!」隨揮揮手,土地神隱去。

看客可能會疑竇頓生,孫悟空乃屬唐代人物,為何土地神會引用元書之說?殊不知悟空已成神仙,天上方一日,人間已百年。何況,神仙可瞻前顧後洞穿日月三千年。故仙界之事不可以人間邏輯推斷是也。

且說悟空騰空一小步,又來到王屋山與王母洞比鄰的大聖廟前。廟宇紅柱黃瓦,榭廊飛檐,好生氣派!廟內廟外,香客芸芸,匍匐跪拜。他雖然身着天庭官服,但難以掩蓋其天造地設的猴臉。害怕嚇着香客,悟空便隱身走進廟內。只見自己的貼金塑像立於正中,金雞獨立,一腿微曲,左手高持金箍棒,右手眉梢反搭涼棚,兩眼金光炯炯,通過門框遙望百里群山。一張八仙翹頭長几擺在廟堂正中,上面瓜果肉食等供品琳琅滿目。紅燭灼灼,香煙裊裊,滿堂香客三跪九拜,口中念念有詞,祈禱大聖為百姓掃邪除惡保平安。悟空心中大喜,暗中對眾香客頻頻施禮致謝,默默許諾一定不負百姓之祈願。他走出廟門,雅興頓生,遂在大聖廟和王母洞之間的岩壁上,用金箍棒作筆,龍飛鳳舞地寫下「門含滾滾千峰景,眸看茫茫萬代春」兩行鎏金大字。悟空原本就是生來無師自通地識字,曾能閱讀並理解「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對聯,加之在天京為官多年,文字能力又提高不少。逢此激情之時,他未加思索便隨手寫下這副即景對句。眾香客於無影之處忽然看到岩壁上呲呲地閃着金光,即現出一溜大字,皆驚得呆若木雞。悟空呵呵大笑,騰空而去,留下一束光痕。眾香客回過神來,方順着光痕仰頭看到升騰到雲頭的悟空,便呼啦啦匍匐於地,齊聲頌讚大聖顯靈。從此,大聖廟更為名聲大振,香客和遊客如雲。

02

向好速遷濟水地 離鄉急別花果山

返天途中,悟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沒想到這一次到人間的小調研,卻促成了他心中一個大打算。回到天庭,他的猴急脾氣又上來,未去寢宮歇息,便將金箍棒微縮藏於耳中,直奔天朝參見玉皇。

禮畢,玉皇道:「愛卿風塵僕僕赴塵世調研回來,不等明日早朝就單獨來見天朕,有何要事相奏?」

悟空道:「聖皇英明!臣到濟瀆之源走了一番,那裡山河壯麗,水茂糧豐,景象不可三言兩語述盡,容臣日後慢慢稟報。今臣先奏請一私事,請聖皇容稟。臣祖籍於黃海之濱的雲台山,那裡雖然有花果山水簾洞,大海漂渺,景色秀麗,但每年夏季不時有海妖作怪,狂風暴雨,惡浪滔天。臣上無父母,下無家眷,只有一眾徒子徒孫,與臣也是骨肉相連。臣曾與海龍王幾經協商,要求其嚴格治下,雖也稍有改觀,可也有些許不法之徒,時有興風作浪。龍王與臣也鞭長莫及,眾子孫不免常有災難。今臣調研濟源,見其地處中原,得天獨厚,山河秀美,大地祥瑞,既不缺海水之滋潤,又不乏天屏之保障,真乃神州福地也。臣思考再三,欲將家族眾徒搬遷至王屋山,一絕子孫之後患,二絕微臣之後憂,以更好地為天庭效力。」

玉皇微微啟笑:「你這猴王真乃已修成正果,不但沒了野性,而且懂得了神情世故和人情世故。朕對濟水之源也時有耳聞,每年臘月二十三各處灶王來天庭參加年會,從濟源的灶王口中聽到過不少那裡民眾的德善之事。那是個風水寶地,其人口都是蒙朕之天意從山西洪洞調遷而去的。朕曾感愚公移山之誠,命夸娥氏二子去那裡助他負走二山。將來朕還計劃給那裡更多的庇護,以後會更加大有所為。愛卿不愧有火眼金睛,挑了快好地方。光門耀祖庇蔭家族,乃天經地義。准奏!近期天朝也無甚事,愛卿即可去辦理為要!」

悟空眨眨眼睛撓撓耳後,不無怯意地問道:「聖皇能不能把對濟源未來的打算給透漏點,好讓臣作為見面禮給當地人說說,讓他們高興高興?」

玉帝微微一笑擺擺手:「天機豈能輕易泄露!」悟空便作謝拜別。

曾桀驁不羈的悟空現在已經頗具自知之明,擔心這副猴相直接面見地方官仍有不雅。何況,他取經路上跟唐僧也學到了不少辦事程序。作了神仙后,參加了天庭仙官進修班,取得了在職文憑,對人間政務程序法度及繁文縟節,比在取經路上又精通了許多。現在要把家族搬到人家地界,不能再象對待妖怪那樣以一根金箍棒掄來舞去了事,須得到地方官員的批准。於是,他草草寫了搬家申請,載明理由和必要性云云,一個跟頭又來到距濟源縣邑不遠的孔山腳下叫鳳凰嘴的地方,喚出土地神,勞他前往濟源縣衙代勞一番。土地神豈敢不尊大聖指令,急速來到縣衙,向縣太爺講明原委。當時,愚公雖然已搬走了兩座大山,但仍諸山層層,地廣人稀,大聖家族來此居住,豈有不准之理。縣太爺令師爺擬好公文,交給土地神並托他致言大聖表示歡迎等諸多好話。

大聖拿了公文,一個跟頭又來到渤海邊的花果山上。由於連年乾旱,水簾洞的洞口早沒了瀑簾,成了淅淅瀝瀝的水滴。值班猴王看到大王歸來,激動地嗷嗷狂叫,呼喚老幼眾猴齊聚到洞內大石廳里,向大王山呼參拜,噓寒問暖。狂歡畢,悟空向大家分析了久居花果山的弊端,介紹了中原王屋山的概況,講出將家搬到那裡的想法,得到了眾猴的歡呼和擁護,各個抓耳撓腮,激動不已。悟空草擬了一份搬遷辭別文書,讓花果山山神轉交海州府衙,說明家族搬遷之原由。未待海州公文回復,急性的悟空便下令即刻啟程。

悟空用金箍棒朝空畫了個大圈,然後將金箍棒伸長百丈,向天庭攪動,給玉皇傳遞請求信息。玉皇會意,即令王母知會值星官釋放一大團濃濃的白雲落將下來,化作一艘碩大的雲船。眾獼猴既沒有行李細軟,也沒有親朋好友,他們可以隨時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遷徙。悟空招呼眾猴扶老攜幼,數千隻獼猴須臾便紛紛上船。悟空以金箍棒作漿,一點山崖,雲船便騰空而起,向距離一千四百里華夏腹地的中原地帶疾駛而去。

眾獼猴在花果山雖然攀峰戲崖,爬高上低,但哪裡上過雲天。它們在雲船上歡呼雀躍,好不快活。

悟空一個跟頭即是十萬八千里,能繞地球轉一圈,還因為在空中飛奔擴大了地球的周長。今天因為是載着數千隻家族的雲船,飛速緩慢,成了悟空生命中最慢的一次飛行。他與全部家族成員聚在一起,看着大家的激情,想着真乃應了人間那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俚語,感到自己不但幫唐僧取經成了正果,而且也讓自己的整個家族擇地而居從而改變命運。這兩件事無論在神界、人界、猴界,皆可載於史冊,名垂千古。加之去西天取經回來不久即入天庭為官,久不與眾猴相處,悟空不免心花怒放,與大家一起嬉戲起來。

在嬉鬧之餘,眾猴俯視着沿途地面的山川湖河,不免大開眼界,嘖嘖稱奇。悟空觸景生情,想起了取經路上多次去找觀音菩薩一同駕雲去救師父的往事。想到當時用盡心計保唐僧救唐僧,想到與兩個同行的師弟相互調侃逗趣,想到三打白骨精,想到與多個妖怪鬥智鬥勇…… 眨眼間,這些都成了過眼雲煙,悟空不禁嗟嘆不已。特別是他又想到了之後的一段塵事,導致多年沒有再與師父師弟們見過面,內心不禁生出了一絲淡淡的悽然感。

原來,取經回來後,師徒四人便分了手,各奔東西,過了一段凡世間的自由日子。期間,唐僧給悟空寫了一封信,說他為了安度一生,便入鄉隨俗,已與女兒國國王成親。其中還提了一句「白骨精說你是個標準的男子漢,你也可以成個家了」,勾起了悟空的一樁心思。悟空曾三打白骨精,視她為仇敵。但內心深處卻被她的美貌、聰明、機智和堅韌所打動,以致後來多年難以忘懷。三打白骨精乃其職責所在,他當時不會因徇私情而瀆職。現在他已成為自由人,如果能與白骨精結合一起生活,並成立個武習班,他教武術,她教幻術,不但可維持生計,而且可培養後生人才。當年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之事被吳承恩寫成《西遊記》,從萬曆年間一直流傳至今數百年,婦孺皆知。如果再有個其他什麼承恩,將我老孫與白骨精喜結連理並培育桃李的事也記載下來,豈不仍為絕世佳話?

一腔情愫難以自抑,悟空原想去找尋白骨精說明心事,求她原諒,既往不咎,共同攜手創業。但擅長打鬥的孫悟空也是個紅臉漢,怎好意思當面言說。於是,悟空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托人轉交給了白骨精。

白骨精的回信,表達了對悟空的好感和英雄情結,但卻明示:「你嫉惡如仇,從善如流,正直剛毅,不畏邪惡,確實是個真正的男子漢和大君子。其實,當年你三次欲置我於死地,我不但不恨你,而且佩服你、敬重你。可是,恕我直言,這無關愛情。相比而言,我還是喜歡唐僧,他溫良恭儉讓,是我此生之偶像。當年你認出我是妖精,唐僧何曾不知我是妖精,不過他假裝糊塗而已。我當年想擁有他,因你而未能得逞。現在你們完成使命分開,我不相信他仍不食人間煙火,本想再以真情去感化他。誰知唐僧雖愛慕我的美貌,卻落入俗套,虛榮心極強,嫌我沒有權勢家庭背景,竟然選擇女兒國王成了親。我滿腔羨慕嫉妒恨,下決心此生不再結識男人。不料女兒國王因忙於國政,並且對唐僧取經回來後沒有家業事業心存鄙視,感情漸生裂痕,這些年來對他越來越冷落。唐僧遇見我時曾多次訴說心中苦悶,我對他以感情撫慰,於是我倆現已成為情人關係,也算了卻了我的夙願。儘管唐僧有點不諳世事,自身清貧,在吃着女兒國王的軟飯,但現在對我卻是真心一片。不管我倆是否將來能正式成婚,都無所謂。即使女兒國王將來與他離婚讓他一貧如洗,我也不改初衷。清貧算什麼?除了愛與被愛什麼都有,也不算富有;除了愛與被愛什麼都沒有,也不為貧窮。擁有唐僧,我此生足矣!故請你諒解,我不能遂你所願。那位美麗機靈的玉兔精現在仍為單身,若你願意,我倒可撮合一下。」

03

悟空誤判王屋山 縣令誠留眾獼猴

在悟空閉眼回憶往事和感嘆時,忽然醒悟過來,連忙打開火眼金睛隔過層層雲霧往地面望去,只見群山如巨龍般蜿蜒盤旋,綿延不斷,橫亘天地,壯麗無比。浮在白雲中的疊翠峰巒,又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中之綠島,氣勢恢宏,深邃神秘,引人入勝。感嘆中的悟空剎那間又激動起來,興奮地說:「小的們,這裡如此壯美,應該是王屋山到了。」遂將雲船降落下來。

眾獼猴下得雲船,紛紛登上山頂俯瞰四周,只見群山環繞,雲霧氤氳,仿佛來到了凡塵之外。峰巒疊嶂,巍峨聳立,猶如天地之柱。山谷間林木蔥蘢,花草繁茂,鬱鬱蒼蒼,百鳥啾啾。一條溪河從山上而下,跌宕成瀑,聚水為湖,蜿蜒曲折,伸向遠方,宛若銀線穿梭於青山綠水之間。溪水潺潺,清波漣漣,五色卵石鋪滿了清澈如玉的河底。眾獼猴感到這裡既是人間仙境,又是絕美畫卷。他們先是跳岩攀枝,採摘樹上和灌木中的無名野果,品嘗這從沒有吃過的美味佳肴,然後興高采烈地奔跳到湖邊河畔,涉水而飲,然後紛紛嗷嗷齊呼,嘖嘖稱讚。你道為何?原來它們的花果山因臨近大海,海水的鹽分不免滲入了山上的泉水中,喝起來略帶鹹味。這裡的純山水林泉,清冽甘甜,宛若瓊漿玉液,怎能不讓它們歡呼!

且說悟空卻沒有這番閒情逸緻,他在山間轉來轉去,尋找他的大聖廟,以作猴群的指揮部。可不僅沒有找到,而且連相毗鄰的王母洞也沒看見。他來到一個絕壁前面,只見一塊巨石上寫着「桃都峰」三個大字。王屋山老孫去過啊,怎麼沒聽過這山名?於是他飛躍起身,四處巡看,只見峰壑之間散落着多處古樸蒼勁的石雕大字:臥虎嶺、金雞頂、閻王鼻、箭過嶺、羿山峰、青龍嶺、白虎嶺…… 到處都是岩壁如削,怪石若獸,林木繁茂,溪水淙淙,真乃鬼斧神工也!這些景象與王屋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獨特的風貌。他忽然靈機一動,哎呀,不好,錯了,錯了!這裡不是王屋山,由於剛才在雲船上回想往事時分心,將此處誤判成了王屋山。一心不能二用,真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

它急忙轉身欲去召喚眾獼猴,忽然看見從山口進來一溜牛驢,背上都馱着布袋。他詫異地站下,不解地相看。原來是太行神看到龐大的猴群到來,不知何故,感到事態重大,顧不上問詢,就急忙遁地來到縣衙相報。縣令一聽,知道是大聖家族到來,但不知為何沒去王屋山。他急令這裡的鄉紳們去歡迎。鄉紳們獻計,咱這裡盛產花生,若帶些花生去迎接大聖和群猴,豈不更顯咱地方之盛情?於是縣令批准動員山口、賀坡、官莊等幾個村的百姓馬上籌集到了這些花生,集中了數十個牛驢馱運而來。

帶隊的縣令從馬上跳下來,給悟空跪拜於地,深深一躬,熱情寒暄。悟空慌忙以袖掩面,不敢直對眾人。縣令知其意,忙道:「大聖不必掩蓋真顏,我們大都知道《西遊記》里你的貴相,深覺你的可愛,今日一見,更感可敬。」悟空這才素麵直對大家,指着身馱布袋的牛驢問道:「此乃何意?」縣令說明了情況,道:「鄉親們一點心意,不成敬意!」悟空雖然對讓鄉民們送花生有些不忍和不願,卻也盛情難卻,遂將眾猴召集起來,對鄉民們再三致謝。

鄉民們將布袋裡的花生鋪撒於地,眾彌猴蜂擁而上,盡享美餐。它們在花果山哪裡食用過這些香甜可口之美食,那種興奮激動之情可想而知,不再贅述。可惜它們天生不會笑,不然每個猴臉都會笑靨如花。

悟空與太行神、縣令和幾位鄉紳圍石而坐,互相說些噓寒問暖的客套話語。待眾獼猴吃飽喝足,悟空方道:「承蒙地方官員百姓和太行神的熱情款待,老孫感謝不盡。由於老孫誤判,錯把貴山當作王屋山,給諸位帶來麻煩。我等在此小憩一下,還要趕往王屋山,請諸位回去,免得再被打擾!」

太行神、鄉紳等一聽,驚詫道:「什麼?還要走?既然來到敝地,即為千年緣分,豈能再走?!何況敝地山水也不亞於王屋山,難道就不能讓眾仙猴容身嗎?」

悟空道:「非也,不是這裡不好,而是我的申請批文就是王屋山,何況那裡已建了老孫的大聖廟,我也不能又見異思遷啊!」

縣令說道:「既然鄉紳們挽留,大聖不必多慮,批文我改了就是。這裡是秦時隔山引水以枋木為閘的枋口堰所在地,是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故史稱敝地為'枋口』。此處距王屋山一百多裡間,太行起伏蜿蜒,沁河口、疙瘩坡、盤谷嶺、聖祖峰、漭河口、小北頂等像一個個碩大的珍珠鑲嵌其間,處處青山綠水,皆為下官轄區。下官就把這百里名山全劃給你為領地,此處作為你的大本營基地,以後家族繁衍擴大,任意居住,大聖可以自由來往。這裡金雞峰下的香岩寺,四面環山,狀若伏虎,龍吟溪畔,風鳴雲頭,是個覺悟聖道的禪院。貴家族與此為鄰,也有利於眾仙猴的修養教化。我可將其重新修繕,再建一間客事廳,大聖來時可在此處休憩和議事。這樣,對大聖來說,小縣域裡西有大聖廟,東有香岩寺,豈不更善哉?」

太行神起身一揖道:「大聖千萬走不得,小神值守在此,以後盡力服務。剛才我已從上而下通過各路神仙,將你搬家來枋口的信息上報於天庭,下達於東海。天庭要神和東海龍王等都要親自來賀。」

此時,眾獼猴圍將上來,聽到在議論駐地安居之事,便以各種方式蜂擁爭相表示:「大王,這裡甚好,我們願以此為家!」

悟空想了想,地方盛情難卻,眾猴心意難違,我又不能在凡間長住,既然兩相情願,何不順水推舟?何況此處離王屋山大聖廟也不過是我的一躍之距,將來把家族分為幾處,這太行王屋二山就成了我的獼猴王國,也是美事一樁。想到此,悟空給大家一揖道:「多謝各位的美意,恭敬不如從命,我答應便罷!現在時分已不早,還請各位回去安歇!」

縣令道:「山上沒有仙邸,大聖不如到小衙的官驛對湊一下如何?」

悟空道:「老孫乃猴子出身,荒山野嶺樹上岩下,皆能棲身。隨師父取經路上,方住過一些民舍客棧,但也經常餐風露宿。到天庭後,那些廳堂樓閣,還頗感不適。我自有住處,請縣太爺無需費心!」縣令拜別。

太行神向悟空道:「眾仙猴初來乍到,我幫助安頓一下。」悟空連連擺手:「眾猴放蕩狂野,久經春秋風雨,以岩為房,以穴為家,這裡岩殼洞穴甚多,它們自會料理,勿勞,勿勞!」遂讓太行神遁去。

夕陽西下,晚霞籠罩着突然增加了無數生氣的枋口群山。歸巢的山鳥看到滿山的猴群,不知有何變故,驚異的啾啾聲組成了峰壑間的自然交響曲。悟空巡來跑去,將鄰近的山勢地形又考察了一遍。暮色初臨,悟空召集眾獼猴,講了一些猴規戒律和注意事項,作了部署,對以前的管理編製作了調整,要求各級頭領要負起責任,確保新住地平安和諧。眾獼猴愉快地作鳥獸散,帶着家小三五成群去找尋合適的住所。

悟空騰空而起,奔王屋山大聖廟棲息,一夜無話不提。

04

枋口更名五龍口 太行設立獼猴區

天邊剛泛起魚鱗般曙光,枋口太行山便在朦朧中甦醒。朝霞灑在山巔,給惺忪的山林鍍上了片片金色。山澗的林木在晨風中輕輕搖曳,攪碎了陣陣山鳥之晨歌。峰壑之間,薄霧繚繞,仿佛一層輕紗,將遠山近水籠罩在一片神秘之中。

眾獼猴走出了它們夜棲之地。雖然它們一些猴因搬新家激動而夜裡失眠,但個個仍精神抖擻。此刻,錯落有致的岩石上和鬱鬱蔥蔥的林木中,到處都有它們跳躍嬉戲的身影。它們時而攀爬打鬧,時而駐足遠望,欣賞着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天然新畫卷。歡快的猴叫聲與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落,為寧靜的山澗早晨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且說太行神清晨醒來,忽然以「神通」功能感知到有要神進入了轄區,慌忙破石而出,只見一個龐然大物走進山口。他身披熠熠鱗甲,閃耀着深邃的藍光;長須飄飄,如同一尊戰神斗將;兩眼炯炯發光,仿佛兩個小探照燈,洞穿雲霧;手持三叉戟,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太行神認出來是東海龍王駕到。這東海龍王駐守海底,不但是海洋的主宰,而且揮舞三叉戟即可掀起狂風巨浪、暴雨山洪,還掌管着神州人間的雨量旱澇。雖然施雨總量由天庭欽定,但作為具體水政實施者,有着極大的裁量權。他可以讓一地風調雨順,也可以讓一地旱澇成災,實乃不可小覷的大神物!太行神哪敢怠慢,慌忙匍匐跪拜道:「大神神速蒞臨小地,也不預先通報,好讓小神報地方官員和神仙遠迎!」

龍王道:「我作為大聖之友神,把我的鎮海銀針都送他防身,在他家族喬遷之時豈能不來相賀?貴神昨報大聖已搬家至貴地,我便立即動身,順着濟瀆入海口逆流潛水而來,又換潛沁河水道速速趕來,生怕耽誤了大聖的好時辰。」龍王的聲音深沉而威嚴,若海浪怕打礁石之迴響。

太行神忙道:「無妨,無妨。大聖昨夜宿王屋山還未來,容我通報。請大神先歇息片刻。」遂用「神通」功能通知王屋山神,轉告悟空海龍王已蒞臨,又立刻通知城隍廟值班佛,通知縣令速來。

須臾,悟空駕雲而至。縣官帶領師爺等數人也騎快馬疾馳進山,一干人等見了龍王慌忙三跪九叩,執手敬語。禮畢,幾位人神一同席地而坐,議起事來。

太行神道:「大聖、龍王、縣太爺容小神先稟報個信息。昨晚天庭值星官向小神傳達玉帝御旨:「大聖家族喬遷你地,一定要好生安置。在天庭眾神仙中,人間尚留有家族的唯有悟空。朕決定舉辦一個人神共慶的慶典,以促天地之和諧。天庭將派遣一個由太上道君、觀音菩薩、雷公電母、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組成的天使團前來祝賀,並通知黃河、濟瀆、洛水、沁水、太行、王屋、中條等河神山神參加,特別是要讓佛界的唐僧、沙僧、豬八戒以及現已脫胎換骨改惡歸良的白骨精、蜘蛛精、玉兔精等來此一聚……」

未等太行神說完,悟空便跳將起來道:「不可,不可,萬萬不可!我個小神搬家,哪裡需要驚天動地,興師動眾,還開什麼慶典會,勞民傷財!老孫不辦,也不讓誰來祝賀!」

看官不解,悟空與唐僧等四人西天取經十四年,跋涉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經受九九八十一難,結下了何等友誼?這麼多年不見,為何悟空現在不盼望與他們見面呢?

原來是悟空又想起來那段塵事。接到白骨精的回信後,悟空沮喪了一陣。之後不久,便被封為神仙,於是方禪定塵心,但不免內心深處卻存下一絲芥蒂,多年不想再見唐僧,也就不便與沙僧和八戒相見,更不想再見白骨精等。現在玉帝竟然還要通知這些人等在此見面,豈不多有尷尬!這些心中之言怎能說出,只有顧左右而言它。

聽到悟空推脫之言,太行神道:「恕小神直言,大聖言之差亦!玉皇旨意,一言九鼎,豈容更改?!」

悟空忿然起身道:「我去面奏玉帝收回旨意!」

龍王慌忙站起,拉悟空重新落座:「大聖,請稍安勿躁!去不得,去不得!玉皇破天荒地在人間安排盛典,其意不僅是為了大聖,而且也是為了天地人神共和。遵旨舉辦盛典,既不違天條,又符合人意,絕無僅有,何樂而不為?玉皇這番美意抗不得吆!」

縣令起身向悟空躬身拜揖道:「大聖,我濟邑雖乃小地,但也屬華夏之中勝地。太行屏於北,王屋距於西,黃河流其南,濟水源於中。軒轅黃帝在此祭天,大禹在此定二山、導二川,後裔在此射日,女媧在此補天。文人墨客紛至沓來,高道名僧活動頻繁。大聖家族來此定居,也使小地更加蓬蓽生輝,莫非大聖顧慮知者繁多,輿論譁然,談論大聖是屈居小地嗎?」

悟空思索片刻,連連擺手:「非也,非也!這是我再三探察所定,何談屈居?罷,罷,罷,就依各位盛情,按玉帝的旨意辦!」

其實,悟空對那段塵事心裡雖有芥蒂,但現已成仙,畢竟有了大格局。他想:過去之事,各有因緣,往事不再,已成浮雲。還是友情為重,趁此機會與故人互相見面敘舊,也不失為美事一樁。

大家鬆了口氣,連連相贊。

龍王起身道:「聽縣令一席話,此地確為寶地一處。大聖將家族喬遷於此,真乃慧眼識珠。貴家族在花果山時,因大聖西天取經十多年,之後又進了天庭,我疏於關照。這裡乃濟瀆之源,濟瀆又系大海水源之一,沒有天下的江河湖泊,哪來我的海洋?水流千遭歸大海,流來流去歸回來。河匯大海海化雨,天下水係為一家,我過去也沒有對濟源在雨水調度上有過關照,任憑自然旱澇。現在,大聖家族落居此寶地,太行王屋就成了聖山,我決定:調遣青、赤、黃、白、黑五龍來駐守這裡的東西南北中,一是保大聖家族不受狼蟲虎豹黑惡勢力之侵害,二是使這裡的天地環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我要趁這次之便,會會濟源的黃河、濟水、沁河以及所有大小河流湖泊之水神,讓他們更好地造福於百姓大眾。還煩請太行神予以通融為盼!」

悟空、縣令、師爺、太行神一聽,一起鼓掌歡迎並躬身給龍王施禮相謝。

縣令動容道:「自古以來,濟源百姓飽受旱澇災害,民不聊生。從秦朝以來的一千多年間,歷朝歷代在此對枋口堰進行修葺和改建,先後修了五條水渠,雖起到了一定的灌溉作用,但並未徹底杜絕旱澇災害。今龍王為縣民送來如此福祉,下官無以為報,我決定將此地的'枋口』之名改為'五龍口』,以讓世代百姓緬懷龍王之恩德。將太行山濟源界段以及王屋山全部劃為大聖家族屬地,將此處命名為'華夏獼猴區』,請師爺將此記錄於史冊。同時本縣負責籌辦大聖家族喬遷慶典,師爺回去立即擇吉日、擬方案,找幾個柿檳等村的上等石匠來此鐫刻五龍口界碑和獼猴區石牌。請太行神知會本縣各地的山、土、水神,大聖可與龍王在這兩天去遊覽調研濟源的山水湖泊為盼。」

悟空大喜,站起身道:「承蒙大家的厚愛,老孫沒齒難忘。地上有凡人,天上有神仙。凡人沒有上過天,神仙沒有居人間。人神兩界唯我老孫既行於天又走於地,也算看透了這天上人間。其實,太古神造人,現在人造神。神管天,人管地,天地若合一,人神則一統,人即神,神即人。我們在其中者知道分為君臣上下三六九等,而浩瀚太空之上蒼視我們這小小寰球,如同我們視螻蟻,哪有什麼人神及其高低貴賤等級之分!《周易.說卦》載:'天地人三才之道。』《道德經》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天地人神皆為一家,這個小寰球就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天和,四季明;地和,五穀生;人和,千般好;家和,萬事興;天地人神和,自然社會寧。玉帝於此地舉行人神攜手盛典,其意義已超脫了慶賀我的搬家內涵。其宗旨可能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大典,倡導人間公平,天下太平!首先,公平是基礎,平等是核心!人人平等,人神平等!這就是帝王的博大布局所在。在此,老孫趁機提醒縣太爺注意:以後對我的家族眾猴,不要因我在天庭為官而給予任何特殊待遇,要與你的子民一樣,遵紀守法,照章行事,有錯必罰,有罪必究!切記!」

這時早圍過來不少獼猴,都在側耳細聽。聽畢,掌聲四起。幾位人神一起站起,不約而同地為大聖高風亮節的言論而拍手叫好。然後幾位人神疊掌簽約,共識落定。

一場驚天動地人神佛獸四界同場的慶典,即將於五龍口拉開帷幕。眾獼猴皆大歡喜,紛紛載歌載舞。幾位協商決策的人神更為激動異常,爭相吟詩表達感言。有詩為證:

悟空

西域取經歷萬難,

功成名就作神仙

當官勿忘眾鄉老,

情眷太行王屋山。

龍王

久在海宮未入凡,

而今反省黎民難。

作官不為民謀事,

枉掌職權愧對天。

縣令

金箍棒下風雲變,

筋斗雲中天地寬。

建猴區駐五龍,

澤惠濟源千百年。

太行神

山青河晏濟瀆源,

雨順風調百姓安。

大聖家族遷寶地,

小神臉上樂開顏。

師爺

時空釀就三杯酒,

日月煮成一碗茶。

筆墨戲侃天地事,

滋開看客心中花。[1]

作者簡介

常玉國,退休閒翁,濟源市作協會員,偶以鍵盤代紙筆而自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