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頭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頭寸是中國專有文化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頭寸是金融行業常用到的一個詞,在金融、證券、股票、期貨交易中經常用到,也稱為「頭襯」,就是款項的意思,指投資者擁有或借用的資金數量,是金融界的流行用語。

來源

股市當中的一些術語都是國外的舶來詞,但是頭寸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關於頭寸的來源,有兩種說法比較有代表性:

1、早期在民間,某些富人都為富不仁,看不起窮人,窮人有事相求於他的時候,都是一副趾高氣揚、飛揚跋扈的態度,拉着長臉,看都不看。

人,這樣的表情和形態看起來好像頭比平常要大,而窮人一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樣子,看起來頭都要小一點,所以久而久之就用頭寸來形容人的富裕和金錢的程度。

2、在民國時期,中國的流通貨幣是銀元,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現大洋」、「袁大頭」,因為攜帶和清點的不便,所以在銀行取錢或買東西時,喜歡用紙包着十塊銀元,這十塊銀元厚度剛好是一寸,所以「頭寸」一詞來源於中國,銀行里用於日常支付的「袁大頭」,十個袁大頭摞起來剛好是一寸,因此也被稱為頭寸。

分類

頭寸分為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

多頭頭寸,在股票市場當中是指股民對大盤或股票後期走勢看好,已經買入股票的持股待漲,空倉的股民積極買入股票,期待後市股票上漲帶來盈利。

空頭頭寸是指股民對大盤或股票後期行情看空,持股的紛紛拋出,以免因股票下跌被套牢,空倉的股民停止操作,觀望為主。

這樣的說法同樣在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都有出現。

運用

如今這個詞語經常被銀行使用,比如:

銀行將當日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於支出款項的情況,稱為是「多頭寸」;如果付出款項大於收入款項,就成為「缺頭寸」;到處想方設法調進款項的行為稱為「調頭寸」;如果資金需求量大於閒置量時就稱為「頭寸緊」。

頭寸一詞,在證券、股票、期貨交易中也經常用到。

比如期貨交易中,在建倉時期,買入期貨合約後所持有的頭寸叫多頭頭寸,賣出期貨合約後所持有的頭寸叫空頭頭寸。商品未平倉多頭合約與未平倉空頭合約之間的差額就做淨頭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