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子欲討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子欲討齊》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陳成子弒齊簡公,孔子告於魯哀公,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左傳》曰:「孔子請伐齊,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常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伐也。』」說者以為孔子豈較力之強弱,但明其義而已。能順人心而行天討,何患不克?使魯君從之,孔子其使於周,請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勝齊者,孔子之餘事也。予以為魯之不能伐齊,三子之不欲伐齊,周之不能討齊,通國知之矣。孔子為此舉,豈真欲以魯之半,力敵之哉?蓋是時三子無君與陳氏等,孔子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國,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難也。使三子者警,必將曰:魯小於齊,齊臣弒君而欲致討,吾三臣或如是,彼齊、晉大國,肯置而不問乎?惜其君臣皆不識聖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於三子而也于越,此之簡公,僅全其身爾。

譯文

春秋時,齊簡公四年,齊國大臣陳成子弒殺齊簡公,擁立齊平公,自任國相。這時,孔子找到魯國的國君魯哀公,請求討伐陳成子。魯哀公:「這件事你去找『三子』(當時掌握魯國政權的三家貴族,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跟他們說吧。」孔子把他的想法告訴了「三子」,遭到了拒絕。對此事,《 左傳》 的記載是:「孔子請求討伐齊國,魯哀公說:「魯國比齊國弱已是很久的事實了。你說要討伐他,結果會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陳成子(即陳常)殺了他的國君,齊國老百姓不擁護的有一半,現在用魯國的全部力量和齊國的一半力量,共同去討伐,是可以勝利的。」對於這件事,有人評論說:孔子怎麼會去計較實力的大小呢?他重在講仁義,只要從仁義的角度把道理講清楚就夠了,如能順乎民心而代天討伐,還用擔心不會勝利嗎?假如魯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請求,派孔子出使周朝天子,請求周天子,給陳成子定罪、天下共討,問題就解決了。至於說能否勝齊的實際力量,在孔子看來是十分次要的。

我認為,魯國因弱小不能討伐齊國,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人與陳成子一樣居心不良,因而不想伐齊,周天子失去了權威也不能伐齊,這是全國沒人不知的道理。那麼,孔子的這一舉動,難道真的是想以魯國一半去與齊國相拼嗎?不是的。孔子看到,當時魯國的「三子」目無君主與陳成子是一樣的,因此,他的這一作法並不在於去打仗,而在於這樣做,上可以使魯哀公覺悟,下可以警告『三子」,如果魯哀公明白了孔子的本意,就會認真看待三臣謀權,謀圖不軌的事實,設法加以控制,並且起用孔子執掌國政,君臣之間的正常關係也就不難恢復了;假如「三子」因孔子的舉動而受到震警,一定會說:魯國比齊國小,齊國的大臣殺了君主,大家要去討伐;我們三人如去殺君主,像齊、晉這些大國,怎麼會置之不理呢?可惜的是,魯國的君臣都未能明白聖人的這番深意,二年後,孔子死。又過了十一年,魯哀公競在三位大臣的威逼下流亡到越國,與齊簡公相比,只是落個全屍了,被大臣推舞,其結果是一樣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孔子欲討齊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

  1.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2.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