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育公孫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孟子教育公孫丑,哲理故事。[1]
故事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魯平公聽說孟子的學生樂正子是個賢德又有才能的人,有意授予他官職,請他幫助治理國家。
孟子聽說後,非常高興。
孟子的另一個學生公孫丑不以為然,認為這事太平常,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他問孟子:「魯平公請樂正子去幫他治理國家,是因為樂正子很堅強嗎?」
孟子說:「不是。」
「那是他很聰明很有主意嗎?」
「也不是。」
「那是他見識廣嗎?」
孟子答道:「也不是。」
「那他憑什麼本領去治理好魯國呢?」
孟子說:「樂正子的最大優點是善於聽取好的意見,並能及時採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
「能夠聽取好的意見就能治理國家嗎?」
孟子看着公孫丑很不服氣的樣子,想好好地教育教育他,說道:「你知道治理國家最為重要的是什麼嗎?最重要的就是善於聽取好的意見,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才不致閉塞,這樣治理天下,是能遊刃有餘的,更何況治理小小的魯國呢?
「如果不善於聽取好的建議,總是排斥他人,自以為是,那就總會說:『呵呵,我早都知道』,這傲慢的聲音和臉色就會把別人拒於千里之外,有才能的人止於千里之外不來,他們的好建議也就聽不到,時間長了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那些阿諛奉承、專好撥弄是非之人就會包圍你。
「同那些挑撥是非、阿諛奉承之徒在一起,要想把國家治理好,能做得到嗎?」
公孫丑聽完後,面帶愧色,再也沒說什麼。
哲理點撥: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提出意見的深度也就不一樣。只有善於採納不同的意見,借鑑別人的智慧,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視頻
孟子公孫丑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