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瑪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瑪派


寧瑪派
原圖鏈接

寧瑪派(紅教)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相對於以後的其他三大傳承(白教-噶舉派, 花教-薩迦派,黃教-格魯派),它是舊派。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

寧瑪派主要傳承為:敏卓林寺、噶陀寺、多吉札寺、白玉寺、雪謙寺、卓千寺等六大寺系,除此之外有兩支主要傳承:龍欽寧提傳承和敦珠新伏藏傳承,敦珠傳承仍屬噶陀寺系傳承,而龍欽寧提傳承則是獨立於六大寺系之外的多智欽寺。[1]

基本信息

中文名:藏傳佛教寧瑪派

又 名:舊宗派、紅教

著名法典:蓮師傳記、伏藏法門

神話傳說:《格薩爾王》

形成時間:公元11世紀

寧瑪派蓮花生創始人
原圖鏈接  

簡介

寧瑪,藏語意為古、舊。因該派遵循前弘期所傳之密宗,故名。又該派僧人戴紅色僧帽,俗稱紅教。

形成

佛教在西藏前弘期、後弘期所傳的顯教經論,並無區別。只是密宗的傳承有所不同。相傳最初傳密宗入吐蕃的有三人,即遍照護蓮花生無垢友,前二人為吉禪獅子直傳弟子,後者為其再傳弟子。當他們在吐蕃傳教時,漢地禪宗也傳入吐蕃,並曾占有較大優勢。因此,前弘期所傳的密宗中,受禪宗的影響較深,近世意大利學者杜齊也認為二者可能同源。9世紀朗達瑪禁佛後,苯教盛行,佛教不能公開存在,但密宗仍得由家庭世代相傳,且與苯教互相影響,因而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後弘期各新派所傳密宗有明顯區別。該派在後弘期初較為分散,無固定寺院及嚴格的僧伽組織。

寧瑪派的出現大約在10-11世紀時期即後宏初,創始人釋迦迥乃,他首先整理舊密宗典籍,建烏巴龍寺,找聚門徒,公開傳播,構成素氏一大傳承系統。除此外,尚有絨宋、若氏及後來的龍欽寧的傳承系統。這些傳承系統都市弘揚前宏期的經典要法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宗派,歷史學家便稱他們這一派為前譯密咒派,簡稱「舊派」。

傳承

舊派的傳承總分為兩大傳承系統,有直接傳授經典的,稱為經典傳承;有發掘埋藏的經典而傳播的,則稱為伏藏傳承。

1、經典傳承

一、《幻變經》傳承。三素爾為主要代表人物。其後的重要人物有拉傑·傑敦賈那、傑敦覺松、希波等;

二、《集經》傳承。此傳承至釋迦迥乃時,與幻變經傳承相合;三為大圓滿教授傳承。其中又分心部、界部、教授部。心部有前後二譯,前譯五部,後譯十三部,共十八部。界部之界,梵語為馱都,共分九義:見、行、曼荼羅、灌頂、三昧耶、修、事業、地道、果。教授部傳承有甚深大圓滿心要(心要義近精義及空行心要傳承二種。大圓滿心要傳承主隆欽饒絳巴·楚臣羅迫,造《七室藏論》,為寧瑪派根本要典。他曾在不丹建寺,不丹、尼泊爾等地寧瑪派教法,異源於此人。

三、《心品》傳承。屬「伏藏」,即由蓮花傳多吉杜炯。

2、伏藏傳承

伏藏曾行於印度,藏傳佛教各宗派皆有,但寧瑪派更為重視。相傳蓮花生等曾將佛教經典及密法埋藏于山岩石窟中,至朗達到禁佛時,佛教徒也將佛教典籍埋藏,後弘期中發掘出來而重新流傳於世。伏藏最重要者為《大圓滿》。

教 義

寧瑪派的教法全部包括在九乘三部里,九乘包括顯三乘、外密三乘和內密三乘,三部指內密三乘中的最後一乘,包括心部、界部和要門部,即大圓滿。

大圓滿是寧瑪派的特法,主張頓悟一心,即悟此現前本體清淨,本性光明的這個心。心不只是空寂而且具有光明,明而又空。心體空是空,心性光明是有,心無體故非有,心有光明的性能和作用,是非無。這種非空非有不落於空的一邊,也不落於有的一邊,是遠離兩邊的中觀正見。

寧瑪派說眾生心體本淨,眾生是佛,佛與眾生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覺無二無別。(格魯派不承認眾生是佛,說眾生心有染污,離垢清淨始有成佛的可能。)

在起修方面,寧瑪派主張頓悟,只要頓悟一心,自性元成,一切具足,不假修造。(格魯派反對本具之說,認為成佛要培積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長時間修行,由種種因緣聚合方能證得。)

傳 播

該派後世不如其他各派興盛,與西藏曆屆地方政權關係也不甚密切,但仍延續不斷。14世紀傳至不丹,後傳至尼泊爾。20世紀中傳至印度,在大吉嶺建寺,1973年在比利時建寺,以後又在希臘、法國等地建寺,開始流傳於歐洲。近年美國也有寧瑪派活佛建立寺院、影印藏文大藏經、出版教義著作。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2]

寧瑪派的傳承祖師

蓮花生大師是印度僧人。8世紀後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藏傳佛教尊稱他為洛本仁波且(軌範師寶)、古如仁波且(師尊寶)、烏金仁波且(烏仗那寶)。

公元八世紀,蓮花生入藏,幫助西藏正式建立了佛教傳播的基礎,因此受到藏族人民的受戴,尊奉他為藏密的開基祖,是寧瑪派的傳承祖師。

一、人物簡介

蓮花生是印藏傳佛教史上的一位神奇人物,是在藏傳佛教初興時期來藏弘法的一位印度密教大師。蓮花生生活在8世紀,是古印度烏仗那國(今屬巴基斯坦)人。他人長磊赴孟加拉地方從巴爾哈蒂論師出家,號釋迦師子,跟從高師學習眾多顯密經典。

他曾在鬼氣森林的墳地里刻苦修煉,獲得得多種密宗神通成就,因而名聞四方。吐蕃土赤松德贊當政埋藏,特邀他來吐蕃傳教。由於赤松德贊的崇拜和扶持,蓮花生得以大力弘傳密法,與另一位印度化驗室大師寂護共同創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桑耶寺至今憶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堪稱西藏寺院的鼻祖。桑耶寺建成後,西藏才有了歷史上的第一批出家人。蓮花生降伏本教,培養僧才,得其大成就者包括藏王在內有二十五人。西藏僧俗將他與靜命、赤松德贊三人合尊為"師君三尊"。他還把一些重要顯密經典譯為藏文。他所傳密法,為後世寧瑪派所繼承,寧瑪派僧人將其尊為"釋迦牟尼第二"。後世以蓮花生入藏弘密作為密教傳入的開始。

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烏仗那王族。一說系烏仗那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剛乘始祖,著有《秘密集會》)之子。初名蓮花光明,後通曉聲明及各種明處,得名蓮花金剛。旋又依真言阿闍黎寂色學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號為蓮花生。其後又從瑜伽師樂天及瑜伽母樂持學無上部法。他曾週遊印度、廣訪密法大師,成為佛吉祥智的四個證得現法涅盤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為燃燈賢、極寂友、王種羅睺羅)。他又從吉禪師子學法。據智慧海王所著《蓮花生傳》載,他從吉祥師子學大圓滿法以後,曾到中國的五台山學習天文歷數。他的上師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禮五台,他的同學無垢友也到過漢地。所以蓮花生一派傳授的教法有很濃厚的漢地禪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贊即位後,由寂護舉薦入藏傳法。他入藏的時間,近代學者多方考證,結論不一。據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於750年由印度啟行至尼泊爾,752年至拉薩,秋季開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組織翻譯。約於804年離藏,在印度的達羅毗荼傳法建寺達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終。由於他對藏傳佛教所作的巨大貢獻,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養造就人才很多,傳說其中得到密宗悉地(成就)的,有贊普和臣民25人,如虛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寧波、智童、柱德積等人均為當時有名的譯師。

二、相關傳說

從前,在印度有一個名叫奧金的小國,有位富有而慈悲的國王名叫印第菩提,他為了子民的福祉,不但將自己的財富,甚至自己的雙目都慷慨地布施。當他的獨子不幸去世後,他感到十分悲痛;而禍不單行,國家又遭逢連年旱災和饑荒,其時國庫空虛,人民只有吃那些未成熟的稻析花卉為生。國王除了傾囊布施外,更向神聖的佛陀禱告。

佛心化現,蓮花降生

觀音菩薩在極樂世界看見此種情景,便懇請阿彌陀佛救度此等眾生。阿彌陀佛的舌頭立時射出一道紅光往丹那湖中的一蓮花,蓮花立時綻開,從彌陀心中再射出一直立金剛杵內有一個施字,立於蓮花上,在彩虹光芒中化為一個八歲小童端坐於蓮花上,四周繞着空行母。如是,由最具慈悲的佛心所化生之蓮花生大士,便降臨這世間救度眾生。印度菩提國王當時非常頹喪,於絕望的邊緣他決定冒險前往深海,向海龍王祈求一顆願望寶石,幾經艱苦,他終於成功地到達龍宮,海龍王送了他很多寶石,阿述他女神更贈他一顆奪目的"願望寶石"。

國王小心翼翼地端着這吉祥寶石,用布包起來,放進懷裡。歸途中,他許了一個善願,一剎那間,他瞎了的左眼便重見光明。當國王經過丹那湖的時候,看見一道五色彩虹高懸天際,更見一巨蓮上端坐着一個散發金光的小孩,他還以為自己在造夢,便問那小孩究竟是何人,來自何處。

小孩答道:"我無父無母,是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的化身,我的使命是來普渡眾生、弘揚金剛乘教義的。"國王聽後,視力完全恢復,他很高興地封他為"太子"及王位繼承人,取名為蓮花生。此後,奧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施計出離,屍林修行

蓮花生長大後,印第菩提國王為他迎娶漂亮的善普那公主為妻,並封他為國王,稱為為貝瑪嘉波(Padma Gyalpo),更把那顆願望寶石送了給他,並對他說:"它可實現你任何願望。"但王子拒絕說:"我所見到的都是願望寶石。"於是他請父王張開手,隨即出現另一顆"願望寶石"。

蓮花生大士擁有世間的權力和物質受用,但他了解世間的虛妄和煩惱,更欲放棄王位離眾,便對父王說:"世間生命短暫,輪迴不息,生離死別是不可避免的,我等應精進修行,以求解脫。"不久,蓮花生大士被指控殺死一位大巨的妻子及其兒子而負罪,被判流放他鄉,從而得離開皇宮,開始過着瑜珈士的生活。

寧瑪派蓮花生祖師
原圖鏈接

蓮花生大士在印度八個著名墓地專心一意的修行,其中在菩提伽耶附近的檀香木墳場,大士以屍體為座,進入甚深三摩地。修行五年當中,空行母常來為他灌頂及說法,大士以祭品為食,裹屍布為衣,在每處墓地他都跟隨忿怒本尊和大成就者修法,同時,更超越空間到各處尋求深奧的教義。經過不斷精進修持,他終於克服了所有逆境,而得諸成就,取名為忿怒金剛。

在彭馬華苑的地方,大士學會了無數治病的方法,在瓦高拿的地方,大士遇到了一位白髮長者,並隨他學習語言和文字。大士跟他學會了梵文、天文的聖語,析其它三百六十種語言和六十四種文字。後來他又學會雕刻藝術和各種工藝,又為藝術界的精工者。

三、蓮師八變

蓮花生大士為了普度眾生,具有八種變相,此又稱蓮師八變。

(一)、海生金剛(Guru Orgyen Dorje Chang):最初,阿彌陀佛心間的"舍"字,投射到鄔金達那夠夏大海的蓮花上,蓮蕊中誕生了一位八歲童子。鄔金國王恩札布德膝下無子,因其樂善好施,不時供養三寶,故國庫空虛,於是到大海里取寶。在回程途中,大臣紫那木扎首先見到蓮師,接着國王也見到了,對其生起極大信心,迎請到宮中作為太子,賜名"海生金剛"。

(二)、忿怒金剛(Guru Dorje Drolo):蓮師降伏了奸臣之子,國王將其流放到屍陀林。他在不同的屍陀林中,為有緣的人與非人宣說了種種殊勝法門;對無緣的對佛法有邪知邪見的鬼神,以忿怒金剛的形象全部降伏。

(三)、釋迦獅子(Guru Shakya Sengeyi):在印度金剛座,蓮師示現種種神通,說自己是自生之佛陀。很多人不信,並加以誹謗。為把這些眾生引入解脫道,他在扎巴哈日上師座下示現出家,此時被稱為釋迦獅子

(四)、愛慧蓮師(Guru Loden Chokse):蓮師於西日桑哈、桑吉桑瓦(佛密)等諸多上師面前,得受了以大圓滿為主的眾多顯密教授。他聽聞任何一部經典和續部,都能了如指掌、通達無礙,故叫做羅丹確哲,漢譯為"愛慧"。

(五)、班瑪托創匝(Guru Padmasambhava):蓮 師在薩霍國示現種種神變,國王不承認他的成就相,命人堆積木柴焚燒他。結果烈火變成了湖,木柴變成了蓮花,蓮師端坐在蓮花上,頸上掛着骨鬘以作莊嚴,沒有受到絲毫損傷,此時叫班瑪托創匝。托創匝即顱鬘妙力之義,指蓮師用骷髏鬘裝飾身體。

(六)、蓮花王(Guru Pema Gyalpo):薩霍國王和大臣們對蓮師生起極大信心,請他擔任國師十三年,並從國庫里取出珍貴的衣飾、蓮花帽等作供養。蓮師戴着蓮花帽,這時叫班瑪加波,即蓮花王。

(七)、日光蓮師(Guru Nyima Oser):在格拉佐屍陀林,蓮師示現種種禁行,給空行母們傳授密續法門。並降伏了一些鬼神,對其宣說諸多妙法,在日光上顯示各種神變,故叫革日寧瑪沃熱,即日光蓮師

(八)、獅吼蓮師(Guru Senge Dradog):在印度金剛座,蓮師於辯論中擊敗了五百邪見外道,並依靠咒術的威力降伏了他們,使外道們屈服並皈入佛門,此時叫革日桑給扎周,即獅吼蓮師

四、在佛教中的地位

蓮花生大士,原為印度的僧人,與寂護大師同於那爛陀寺學習,以神通聞名。應藏王赤松德贊邀請,前往西藏弘法,並調伏了黑教,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統佛教。他適時的引入部份西藏原有信仰與傳統,加入印度佛教之中,是藏傳佛教得以建立的大功臣之一。西藏的桑耶寺也與他有關。

在達朗巴滅佛之後,固守傳統的寧瑪派,尊奉蓮花生大師為根本上師,所傳授的咒語與伏藏相傳都是由他所教授。並認為蓮花生大士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釋迦牟尼如來等身口意三密之金剛化現,親身示現不生不滅之真諦。因為寧瑪派的傳布,蓮花生大師開始充滿許多神奇的色彩,在藏傳佛教信仰極為崇高,藏人尊稱為第二佛。[3]

類別

第一類

稱阿巴,專靠念經念咒在社會上活動,不注重學習佛經,也無佛教理論。

第二類

有經典,也有師徒或父子間傳授。我們主要介紹第二類。

形成時間

嚴格意義上的寧瑪派,是11世紀時「大素爾」索爾波且·釋迦迥乃(1002--1062)、「小素爾」索爾窮·喜饒扎巴(1014-1074)、卓浦巴(本名釋迦僧格,1074一1134)三素爾建立寺廟並有較大規模的活動時才形成的。到16、17世紀才有較具規模的寺院,後來在第五世達賴喇嘛支持下得到較大發展。著名的寺廟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慶等寺。寧瑪派14世紀就已傳播到不丹、尼泊爾。在近現代,印度、比利時、希臘、法國、美國等都建有寧瑪派寺廟,並不斷出版有關教義著作。

傳承文化

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即不見史載,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秘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

主要教法

九乘三部。九乘即聲聞、獨覺、菩薩等顯教三乘,事續、行續、瑜伽續等外密三乘,摩訶瑜伽(大瑜伽)、阿魯瑜伽(隨類瑜伽)、阿底瑜伽(最極瑜伽)等內無上三乘。其中的阿底瑜伽即「大圓滿法」。寧瑪派最為注重修習心部的大圓滿法,主張人心本自清淨,三身圓滿,不假造作,本自現成。修習的關鍵僅是消業淨習,即可契證本性,圓滿佛事。[4]

歷史傳承

綜述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寧瑪派取名為古派或舊派,主要是它繼承了從「前弘期」流傳下來的密教思想以及相關儀軌,俗稱「紅教」或「紅帽派」,這是依據寧瑪派僧侶頭戴紅色僧帽而命名的俗名,此稱呼不太妥切。寧瑪派認為,該宗派的教法儀軌等均傳承於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師。因此,寧瑪派便成為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派別。

發展前期

寧瑪派作為一支獨立的宗派,也是在「後弘期」中形成的,因為在「前弘期」時沒有宗派之分。由於早期的寧瑪派採取師徒和父子相傳的傳教形式,既沒有形成統一的系統教義,也沒有固定的權威性寺院,而且其僧侶組織比較鬆散。雖然寧瑪派的教義及其傳承比較龐雜,但一般可歸納到三種傳承,即遠者經典傳承,近者伏藏傳承,以及甚深淨境傳承。

寧瑪派法王
原圖鏈接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在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初期階段,有三位寧瑪派大師對寧瑪派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三位大師史稱「三索」,即索波切·釋迦瓊乃(1002——1062年)、索璃·喜饒札巴、索·釋迦桑格(1014——1074年)。索波切·釋迦瓊乃從小親近當時的許多密宗大師,廣泛學習寧瑪派教法,逐步學到了各種流行於當時的密法。

比如,索波切·釋迦瓊乃從娘·耶協瓊乃大師前完整地學到了《幻變經》密法,托噶·南喀拉大師又給他傳授了《集經》密法。可見,索波切·釋迦瓊乃基本上繼承了「前弘期」傳承下來的遠傳經典派的全部教法。後來索波切·釋迦瓊乃還特意向大譯師卓彌·釋迦耶希(993——1075年)敬獻一百兩黃金,獲得道果法的圓滿傳授。通過廣泛求教學習和自身的刻苦鑽研,索波切·釋迦瓊乃很快成長為當時的一名精通寧瑪派教法並具有淵博宗教知識的著名大師,特別是他創建鄔巴隆寺,為寧瑪派開闢了一個統一的宗教活動中心。從此索波切·釋迦瓊乃就在該寺開展一系列促進寧瑪派教法儀軌得以進一步完善、發展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宗教活動,使寧瑪派結束以往的的分散格局或無組織狀態,開始走向擁有完整教法儀軌和寺院組織的正規宗派行列。

中期發展

索波切·釋迦瓊乃去世之後,索瓊·喜饒札巴成為惟一的繼承人。他在管理鄔巴隆寺、卓浦寺和札嘉沃修行地三處寧瑪派的活動中心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寺院宗教活動開始走向正規化。比如,他規定每天早晨在鄔巴隆寺舉行宗教活動,正午在卓浦寺舉行宗教活動,傍晚在札嘉沃修行地舉行宗教活動。同時,為了擴大宗教活動規模,索瓊·喜饒札巴親自主持建造了一座九個柱子的豪華佛殿,取名為空行神殿,裡面塑有42尊佛像及護法神,並在兩面牆壁分別繪有廣略壇城圖案。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幾座小殿。此外,索瓊·喜饒札巴在佛教顯宗理論特別在因明學上有一定的造諧,並具有很強的辯論能力。因而他又成為當時其它新興宗派僧侶在辯經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經過多次辯經,索瓊·喜饒札巴所向無敵,在當時的佛教界贏得崇高榮譽,後來許多辯經對手都一一成為他的弟子。由於當時寧瑪派僧侶大都為居士,他們主要注重於密法的修煉,而不十分關心對顯宗理論的學習。在這種寧瑪派在顯宗理論的辯經方面沒有更多人才的情況下,索瓊·喜饒札巴便成為一枝獨秀,他為寧瑪派在當時其它宗派中樹立良好形象作出了巨大貢獻。

索·釋迦桑格,又名秘密怙主·卓浦巴或拉傑欽波·卓浦巴,是索瓊·喜饒札巴的兒子,於1074年也是他父親去世的那年出生。根據有關藏文資料,索瓊·喜饒札巴大師有三位兒子和數名女兒,而且都是修習寧瑪派教法的僧尼,後來唯獨最小的兒子索·釋迦桑格便獲得大成就而成為父親的接班人。索·釋迦桑格主要靠他的母親和舅舅撫養成長,十五歲前在家中一邊學習文化、一邊練就管理家務的本領,因為當時索·釋迦桑格家已是一戶資財極為豐富的富裕大家,需要有人管理。從十五歲開始至十九歲,索·釋迦桑格外出廣拜名師,系統學習佛教理論,特別學到了《集經》《幻變》和《心品》等寧瑪派遠傳經典部的全部教法,成為繼承和發揚這一傳承的著名人物。總之,索·釋迦桑格將卓浦寺作為自己常住的主寺,進行了大規模地修復和擴建,並在該寺每年舉行四次大型宗教活動,即春、夏、秋、冬四季法會,為寧瑪派寺院朝着正規化發展作出貢獻。索·釋迦桑格於1134年安詳地離開了這個充滿歡樂和痛苦的人世間,享年60歲,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圓滿完成了一位宗教職業者肩負的任務或應盡的職責。

經過三位大師的不斷努力,寧瑪派已成為一個有固定寺院、有系統經典、有僧侶組織的完全獨立的宗派,並在當時享有聲譽。這一傳承屬於寧瑪派中的經典傳承,也是寧瑪派中最正統、最權威的傳承,在藏族地區一直流傳至今。

另外,還有一位為寧瑪派的發展作出特殊貢獻的人物,這就是寧瑪派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隆欽饒降巴。他生於1308年,本名叫智美奧色,十二歲出家,在當時的諸多大師前修學寧瑪派以及其它宗派的密法;同時,又在桑浦寺學習《茲氏五論》和《法稱七因明》等顯宗經論。因此,隆欽饒降巴成為當時藏傳佛教界顯、密兼通的著名人物。他的著述頗豐,其中最著名的有「寧提」法類三十五種,即喇嘛漾提等,以及七大藏論,即《勝乘藏》《實相藏》《要門藏》《宗派藏》《如意藏》《句義藏》《法界藏》。這些論著主要闡揚了大圓滿法的教義。隆欽饒降巴在晚年還宣講寧瑪派的又一深奧大法,即「空行寧提」,為這一密法的傳播作出貢獻。他於1363年去世,享年56歲。

降欽饒降巴在他的短暫一生中,不僅豐富和發展了寧瑪派的教理教法,而且為寧瑪派培養了諸多高僧大德,為擴大寧瑪派的勢力作出了傑出貢獻。隆欽饒降巴到過不丹,並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叫塔爾巴林的寧瑪派寺院,後來寧瑪派又從不丹傳到尼泊爾。因此,近代許多不丹和尼泊爾的寧瑪派僧人常到康區的佐欽寺學習寧瑪派的教法。

固始汗時期

公元17世紀固始汗時期,寧瑪派在西藏地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五世達賴不僅扶持原有寧瑪派寺院,使多吉札寺、敏珠林寺等擴大其勢力,而且親自創建一座寧瑪派新寺,即尊勝洲寺,在該寺專門傳授寧瑪派教法,還把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在山南洛扎建立的拉隆寺改為寧瑪派寺院。另外,自固始汗時期以來,西藏地方政府,每遇戰亂、災害、瘟疫等,都要從桑耶寺請寧瑪派僧人進行占卜、作法禳解,從而提高了寧瑪派在社會上的地位。

寺院介紹

教派綜述

在中國的整個藏族地區共有753座寧瑪派寺院,從數量上看,它僅次于格魯派寺院,而大大超過其它教派的寺院,在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位居第二。作為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宗派,寧瑪派在藏族地區有着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

寧瑪派護法
原圖鏈接

除了眾所周知的西藏自治區境內的桑耶寺等寧瑪派寺院是早在公元8世紀創建之外,在其它藏族地區也有不少歷史久遠的寧瑪派寺院。比如,藏傳佛教「前弘期」內產生的藏族第一批出家僧侶中的比盧遮那大師早在公元8世紀就到今四川阿壩藏族地區傳教布道,在那裡他一邊翻譯佛經、講授教法、坐禪修定,一邊招收徒弟、建立寺廟、弘傳佛法。正因為有了如此的歷史背景,今日阿壩藏族地區的寧瑪派極為興隆。在這一地區寧瑪派寺院的數量遠遠超過其它藏傳佛教宗派的寺院,這種現象在其他藏族地區是絕對沒有出現過的,說明寧瑪派在阿壩藏族地區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是有着一定的宗派勢力。 另外,寧瑪派的前身即吐蕃佛教在公元8世紀也陸續傳入今雲南迪慶藏族地區。這一地區寧瑪派寺院在數量上雖然位居第三,但時間最久。

青海寺院

吐蕃佛教於公元9世紀中傳入今青海藏族地區。公元841年吐蕃贊普朗達瑪發動滅法運動時,三位藏族僧人(藏·饒賽、約·格瓊、瑪·釋迦牟尼)為了使吐蕃佛教不受滅絕之災,攜帶大量佛教律藏經典逃至今青海東部的藏族地區,並在今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縣以及海東地區的循化、化隆、互助、樂都、西寧等地傳教,培養佛教門徒,並建立了一些寺廟等宗教活動中心,如丹斗寺、白馬寺等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寧瑪派寺院不僅遍及青海省的整個藏族地區,而且數量較多,僅次于格魯派寺院。

西藏寺院

從寧瑪派寺院的整個分布情況來看:西藏自治區境內有344座;四川省甘孜及阿壩兩地有262座;青海省的藏族地區有135座;甘肅省的藏族地區有8座;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有4座。從這些數字中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西藏和四川是中國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比較集中的兩大地區。從時間上看,寧瑪派寺院除了極個別是在「後弘期」內逐漸建立起來的。因而寧瑪派寺院在其創建過程中也曾受到藏傳佛教其它宗教寺院的影響。 不少寧瑪派寺院無論在建築規模上,還是在組織戒律上都可以與其它宗派的寺院,甚至與格魯派的寺院相媲美。比如,四川甘孜地區的噶托寺、佐勤寺、白玉寺,協慶寺,以及西藏山南地區的桑耶寺、敏珠林寺、多傑札寺等均屬於此類寺院。

四川寺院

位於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噶陀寺是一座歷史比較悠久的寺院,這座寺院是由寧瑪派歷史上號稱「三索」中的卓浦巴大師的一位再傳弟子嘎當巴·德協(1127——?)高僧於13世紀中葉主持創建的。藏傳佛教的祖師蓮花生大士曾與其弟子在該地修行並親自開光加持十三次,被稱為「第三大金剛座」,也被稱作寧瑪派的發源地,現今國內外很多寧瑪派的高僧大德都屬於噶陀的法脈。該寺最興隆時占地約1平方公里,設有經堂48座、辯經堂42座、坐經堂5座、僧舍513套。尤其有三座著名的佛殿,第一殿置有從印度運來、高9.4米之銅塔;第二殿供奉高8米的釋迦佛銅像;第三殿為密宗殿。寺院還擁有印經房11間,當時裡面保存藏、梵文經書達9000餘種。在教法傳承方面,以傳授屬於西藏敏珠林一派的「南傳」教法儀軌,同時兼習寧瑪派中的遠傳經典派的教法體系,寺院主持以轉世活佛的方式來接任相承。總之,噶托寺已是一座設施齊全、結構完備、規模較大的正規寧瑪派寺院。解放前,噶陀寺一直受到德格土司的支持和供養,因而得到不斷地發展壯大,在藏區享有較高的聲譽,歷來前往該寺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後也未倖免,遭受到了破壞。經多位高僧大德發心修復、建造,現已逐漸煥發出昔日的輝煌,香火十分興隆。自2007年開始,噶陀寺在直美信雄仁波切主持下,開始建造噶陀「十明佛學院」,建成後將成為目前為止最大的佛學院。

1675年,一位名叫仁增貢桑喜饒的高僧在今四川甘孜白玉縣城附近創建了又一座著名的寧瑪派寺院,即白玉寺。該寺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同藏傳佛教帕主噶舉的瑪倉巴支派在教法儀軌上有一定的聯繫,故在佛教顯密教法的傳授以及修習等方面與寧瑪派其它寺院有所差別。比如,白玉寺的寺主雖然也是以活佛轉世的方式來選定擔任,但是歷輩轉世活佛,即噶瑪洋賽活佛都要前去噶瑪噶舉寺院德格八蚌寺,在司徒活佛座前受戒。需要說明的是,八蚌寺為德格土司的家廟,在德格土司的轄區有着特殊的地位。不難看出,在白玉寺內出現噶舉派和寧瑪派在教法儀軌方面相結合的現象,有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白玉寺歷來一直以寧瑪派寺院的身份自居,它有眾多的寧瑪派屬寺。根據有關資料,白玉寺在四川的阿謦 和甘孜地區,西藏昌都的江達一帶,青海的果洛等藏區擁有一百多座寧瑪派屬寺。這說明白玉寺在整個藏族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宗派勢力。

主要法典

1684年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1617——1682)命其弟子寧瑪派高僧白瑪仁增大師(1625——1697)前往康區傳教,在康區又得到林蔥和德格兩大土司的鼎力支持,於1685的在德格東北不遠處建立佐勤寺,第一代活佛,自此轉世相承。後來佐勤寺得到從清朝中央政府到地方勢力以及周邊國家不同程度的支持,其發展之規模、速度等各個方面皆超過噶托寺和白玉寺,成為西康地區最著名的寧瑪派寺院。根據四川省檔案館藏檔案,「清雍正九年(1713年)果親王來康時,特贈鍍金佛像100餘尊。第三代任寶卿系達賴姨表兄弟,得西藏資助創設講經院。不丹國不僅派僧人前來學經,而且禮聘該寺大喇嘛擔任師。

第五代任寶卿獲不丹國的損獻,開辦高級部講經院,免費為深造者提供食宿。竹慶寺因有種種特殊援助,發展神速,成為四川藏區寧瑪派之三大主寺一」。這便是佐勤寺之所以如此興隆長盛的主要客觀因素,在主觀方面佐勤寺也做了不少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工作。比如,佐勤寺在教學方面,參照格魯派在系統學習佛教顯宗理論所取得的成功經驗,開設了必修的十三部顯教經論課程,它們分別是《俱舍論》、《因明論》、《部律論》、《攝大乘論》、《辨中邊論》、 《辨法法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入行論》、《根本智論》、《回諍論》、《無常觀論》、《解脫道論》。這十三部經論相當格魯派寺院裡學習的五部大論,同時進修隆欽饒降巴等寧瑪派著名學者的論著。

因此,佐勤寺逐漸變為甘孜、阿壩地區乃至整個藏族地區系統學習寧瑪派教法的中心寺院,甚至成為一座深造佛教知識、研習藏族傳統文化的最高學府。解放前,佐勤寺常住寺僧一般在五六百人左右,而且「它的聲望似乎也超過了前藏的多吉扎寺和敏珠林寺。各地寧瑪派僧人也常到這個寺院求學,不丹和尼泊爾的的寧瑪派僧人也往往來這裡求學的。」可以說,佐勤寺不僅在中國藏族聚居地區贏得很高聲譽,而且在周邊國家享有崇高的威望。佐勤寺僅在中國藏族聚居地區就擁有一百多座寧瑪派屬寺,這些寺院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壩、甘孜二地,以及青海玉樹等地區。

主要道場

協慶寺

協慶寺位於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縣內,是密宗寧瑪派(紅教)六大道場之一(六大道場: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協慶寺竹慶寺、噶陀寺、白玉寺)。全稱「協慶丹尼達吉林寺 」,協慶寺約在1731年建成,協慶寺現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竹慶鄉,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顯密經論並舉,是注重寧瑪派大圓滿法實修的道場之一,至今法脈傳承從未間斷,該寺迄今為止,已有眾多大圓滿成就者。早在公元1685年,執教政於一體的五世達賴喇嘛,曾封大成就者夏朗冉江巴丹畢加參執掌朵康地區的政教大權。夏朗冉江巴尊者在大圓滿定中獲得蓮師之授記,要他在一座形如獅子的山上建寺廟。故尊者於公元1698年在一處叫「崗龍山」的地方建成了最早的協慶寺,取名為「協慶鄔金曲宗」。尊者主持寺廟中一切弘法利生之事務,從而成為第一世協慶夏朗冉江巴丹畢加參仁波切。

西藏自治區作為藏傳佛教的發源地和活動中心,這裡不同宗派的眾多寺院在整個藏族地區享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寧瑪派也不例外,如多傑札寺和敏珠林寺,不僅在西藏自治區境內而且在中國的整個藏族地區也有着很強的影響力。

多傑札寺

多傑札寺位於今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貢噶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北岸的一座山崖腳下,規模不大,遠處望去,寺院與山崖非常協調,極為壯觀。該寺最初由一位名叫扎西多傑的後藏沒落貴族於公元16世紀末葉創建,據說寺院背面的山崖中曾出現過一個自然形成的質地為綠松石的金剛杵,因而寺院取名為多傑札寺,「多傑札」是藏語音譯,意為「金剛崖」。多傑札寺自創建以來,特別是在17世紀得到五世達賴的大力扶持,有了長足發展,最盛時住寺僧侶竟達二千多人,這在寧瑪派寺院中為數不多,說明多傑札寺曾在歷史上有過興隆長盛的時期。

該寺在『文革』中遭受了破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會以後,國家撥專款進行了維修。現任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多吉扎·江白洛桑活佛,亦常去該寺主持佛事活動,寺廟的管理工作也做得較好。多傑札寺有29名出家僧侶,其中只有二名老僧,分別是77歲和71歲,其餘都是年輕僧侶,最大的30歲,最小的只有16歲。可見,多傑札寺的僧侶結構為年輕型,而且僧侶中除了一人來自日喀則仁布縣外,均為本地山南地區貢噶縣人。

該寺有嚴密的管理機構,即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簡稱寺管會,由一名主任、兩名副主任、三名委員組成,並有具體的分工。因而無論是寺院的經濟管理、宗教活動,工作安排皆井然有序。在教法傳承上,多傑札寺經寧瑪派「北傳」支系的祖寺自居,在整個藏族地區擁有許多屬寺,大都又在四川藏族地區。尤其是多傑札寺與四川甘孜德格縣境內的著名寺院佐勤寺之間保持着密切的關係。因為這兩座寺院同屬寧瑪派「北傳」支系,在教法義理、宗教儀軌等方面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多傑札寺在教法儀軌的應用特別在佛學知識的掌握等方面遠遠落在佐勤寺之後,因而多傑札寺時常從佐勤寺聘請高僧前來擔任親教師、以此來提高多傑札寺全體僧侶的宗教文化水準。總之,多傑札寺作為西藏自治區境內最有盛名的兩座(另一座為敏珠林寺)寧瑪派寺院之一,不僅在西藏地區的信教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而且在整個藏族地區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此值得說明的是,多傑札寺的寺主歷來是通過活佛轉世的方式來繼位,其活佛尊號為「仁增欽摩·多傑札」。該寺寺主活佛已轉世至第十世,即上述仁增欽摩·多傑札江白洛桑活佛,其全名為「仁增欽摩·多傑札·江白洛桑晉美南卓嘉措」現任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這從一個側面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政府對多傑札寺的關心和厚望。

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位於今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札囊縣札切鄉境內,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兩大寧瑪派主寺之一,以繼承和發揚光大寧瑪派「南傳」支系的教法而聞名於整個藏族地區。敏珠林寺是曾經擔任過第五世達賴喇嘛經師的著名伏藏大師德達林巴,於1676年倡導建立起來的一座具有鮮明特色的寧瑪派寺院。

該寺院除了弘傳寧瑪派「南傳」支系的教法儀軌之外,主要研習藏族十明學科而著稱於世。而十明學科概括藏族整個傳統文化體系,是由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象學、工藝學【工巧明】、醫學【醫方明】、聲律學【聲明】、邏輯學【因明】和佛學【內明】共十個不同的學科組成。值得提出的,敏珠林寺是在寧瑪派重宗教實踐、輕理論學習的宗派氛圍中,獨闢蹊徑,不僅重視對佛教理論知識的全面掌握,而且深入系統地學習和研究藏族傳統文化,即十明學科,並在這一領域取得巨大成績。從而使敏珠林寺在整個藏族地區成為一座獨一無二的、超越宗教文化範圍的全面研習藏族傳統文化的綜合性學府。

解放前,在整個藏族地區慕名前來求學的藏族僧人絡繹不絕,特別是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俗官也常到敏珠林寺學習藏族文化知識。所以,敏珠林寺對繁榮和發展藏族傳統文化所作出的貢獻,遠遠勝於對寧瑪派自身的發展所發揮的作用。比如,敏珠林寺在藏文書法上取得的輝煌成績是人人皆知的。這一書法派別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藏族書法家,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藏族書法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在18、19世紀內出現許多貫通十明學科並在藏族傳統文化上有造詣的寧瑪派高僧,這與敏珠林寺一貫在藏族地區倡導或造就研習藏族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不無關係。由此可見,這種濃厚文化氛圍是敏珠林寺的一大特色。

敏珠林寺共有53名僧人,其中老僧5人,都在45歲至74歲之間;其餘均為新僧,最大的34歲,最小為17歲。在53名僧人中除兩名分別來自措美縣和桑日縣外,皆是本地札囊縣人。寺院管理機構與多傑札寺一樣,設寺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會組成,行使民主管理。敏珠林寺在提倡或發揚學習藏族文化優良傳統方面,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優勢。

桑耶寺

至於桑耶寺。今日由寧瑪派、薩迦派和格魯派三大宗派主持。在寺內設有寧瑪派和薩迦派兩家的護法殿,分別供奉着兩派最神聖的護法神。這表明了寧瑪派和薩迦派同時不僅擁有教派權力,而且擔負着維護桑耶寺的尊嚴和威信不受侵害的使命。然而,桑耶寺在宗教儀式方面則不分主次,無論寧瑪派、薩迦派還是格魯派均享有平等的權力。例如,在桑耶寺內舉辦宗教活動時,主要採納信教群眾(施主)的意見來選定某派的宗教儀軌。可以說,從寺院自身的角度看,桑耶寺沒有鮮明的宗派觀念。

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藏傳佛教寺院。從歷史上看,大昭寺是松贊干布時期興建的第一批寺廟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應該是一座寧瑪派寺院。由於大昭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得到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修繕保護,而且寺內供養着聞名遐邇的釋迦牟尼佛像,它在廣大藏族信教群眾心目中占有神聖的地位。因而大昭寺實際上已成為凌駕於藏傳傳佛教諸多宗派之上的一座聖殿,已經沒有宗派之界線。

需要說明的是,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大昭寺內成功地舉辦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傳昭大法會,即大祈願法會,後來格魯派將舉行這一大型法會的傳統繼承下來,並延續至今。經此為契機,格魯派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大昭寺的日常主管者。雖然大昭寺以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成為格魯派主要管理的一座寺院或聖殿,但就大昭寺本身來說,根本沒有宗派之概念。大昭寺裡面不僅供奉着各宗派的護法神、主尊佛,而且安置着特別是在宗派眾多高僧大德的塑像或壁畫,外面四周還建有各個宗派的殿堂,一年四季香煙不斷。各個宗派在大昭寺內隨時可舉辦自己的宗教儀式或活動,每年均有數以萬計的藏族信教群眾來此朝拜,也吸引着海內外大批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桑耶寺大昭寺昌珠寺,雖然都是融多種宗派為一爐的綜合性寺院,但是在廣大寧瑪派信徒包括歷代高僧大德觀念中,則有一種堅定不移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上述三座寺院始終是寧瑪派的祖寺,在寧瑪派這一宗派領域占有頗為重要的地位。

綜觀中國藏族地區的七百多座寧瑪派寺院,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寧瑪派在中國藏傳佛教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勢力,它在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僅次于格魯派而在廣大藏族信教群眾中特別在藏族民間有着很強的影響力。

相關視頻

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龍羊峽當家寺

密宗寧瑪派上師仁增久美逞列傳承金剛舞預備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