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己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客居己鄉》,[匈牙利] 哲爾吉·康拉德 著,徐芳園 譯,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範圍涵蓋黨政、新聞、歷史、文化[1]、哲學、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人民日報出版社依託人民日報社人才、信息、選題資源優勢,堅持出版治國理政圖書,堅持出版文化傳承圖書,堅持出版讀者枕邊圖書。成立50多年來,編輯出版了大量高品位、高格調的優秀作品[2]。
內容簡介
匈牙利作家哲爾吉·康拉德幾乎參與了20世紀東歐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1933年,康拉德出生,待他六歲時,「二戰」爆發。
1944年,德國占領匈牙利,康拉德與姐姐前往布達佩斯投奔親人,第二天,故鄉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送往集中營,他的同學全部被殺。
1956年,蘇聯坦克開進布達佩斯,年輕的康拉德端着機槍在街上四處遊逛。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政治、文學與家庭的回憶錄。前半部分「離去與歸來」講述了「二戰」時期作為一個猶太人可能經歷的愛與背叛,危難與離奇。後半部分「日食時分獨立山丘」則聚焦於中歐知識分子在革命年代的行動,面對審查與監禁時的對抗,以及彼時不得不面對的去國與留駐的選擇。閱讀這些文字,猶如親身穿越了一段動盪激烈的東歐歷史。
作者介紹
哲爾吉·康拉德(George Konrad 1933— )
匈牙利猶太人,小說家,知識分子。
1933年,康拉德出生於匈牙利德布勒森。1944年,德國占領匈牙利,康拉德的同學被盡數送至集中營,無一生還,他與姐姐因前往布達佩斯而逃過一劫。1953年,他進入羅蘭大學學習。
1956年,他參與了匈牙利革命。大學畢業後,他曾從事多種職業:教師、編輯、翻譯、工廠工人、兒童福利督導……兒童福利督導的工作為他的第一部小說《社工》(The Case Worker,1969)提供了基礎,該書被譯為13種語言,歐文·豪評價:「單這一本書便足以奠定康拉德在歐洲文學中的重要地位。」1965年,他進入匈牙利城市科學與規劃研究院,從事城市社會學研究;1973年,在政治警察的命令下,他丟掉了這份工作。1974年,他與前同事合作出版《通往階級權力之路的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 on the Road to Class Power);1977年和1982年分別出版文集《自治的誘惑》(The Temptation of Autonomy)與《反政治》(Antipolitics)。評論者將他的文章與亞當·米奇尼克、米蘭·昆德拉、瓦茨拉夫·哈維爾、切斯瓦夫·米沃什和丹尼洛·契斯相比較。但在1989年之前,他的著作在匈牙利都屬於地下出版物。
1989年開始,他積極參與匈牙利公共生活,是匈牙利民主轉型的一個重要鋪路者,自由民主聯盟的創始人之一。1990年,他當選國際筆會主席。1997—2003年,他兩次當選柏林藝術學院主席;期間獲授亞琛國際查理曼獎(2001)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十字功績勳章(2003)。主要著作另有《城市建設者》(The City Builder,1980)、《失敗者》(The Loser,1983)、《花園中的盛宴》(A Feast in the Garden,1992)。另獲得赫爾德獎(1983)、馬內斯·斯佩貝爾獎(1990)、歌德獎章(2000)、法國榮譽軍團軍官勛位(1996)等榮譽。
參考文獻
- ↑ 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綜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01-07
- ↑ 文學作品怎麼分析?,懂得,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