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台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郭台銘 | |
---|---|
人物介紹
郭台銘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是台灣企業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1年,台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當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6年4月2日,郭台銘與夏普公司正式簽訂收購協議,富士康將收購夏普公司66%的股份。2018年2月郭台銘參投全球首個數字貨幣商業銀行。2018年9月,郭台銘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
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北縣板橋市,祖籍山西晉城;
1966年,進入中國台灣地區「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1971年,畢業進入當時中國台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
1974年,出資10萬新台幣,在中國台灣台北市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
1982年,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1600萬元;
1985年,成立鴻海美國分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台灣以外市場,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1988年,在深圳成立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
1991年,鴻海集團在台交所上市;
2000年,富士康開始代工蘋果iMac計算機;
2001年,蘋果iPod由富士康代工,獲得市場好評;
2002年,鴻海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450億元(台幣),高居中國台灣民營製造業第一;
2007年,富士康生產第一代iPhone;
2008年,宣布將捐出個人9成約400多億人民幣財產用於公益;
2009年7月,在美國涉嫌38億美元逃稅被美國國稅局控告,賠償90萬美元;
2019年4月17日,宣布參加2020年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
2019年6月21日,在鴻海集團股東會開場致詞中表示,將淡出鴻海經營,日常營運將交由經營委員會9人小組,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
人物傳奇故事經歷
1974年,24歲的郭台銘用母親籌集的十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合夥創辦了「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製品。公司後因經營不善而陷入困頓,朋友撤股後郭台銘實現獨資。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公司就轉為生產黑白電視機按鈕,逐漸有了起色。1975年,公司更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視機高壓陽極帽組件。
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
但此後家電業勢頭漸衰,鴻海的生意也大受打擊。經過市場調查,郭台銘了解到電子遊戲機及計算機是未來的成長主流,計算機連接器很有市場需求。鴻海開始從「製造導向」時代,走向「市場導向」時代。
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占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
郭台銘說自己生涯最重要的轉折點是:「我30歲的生日是在日本松下過的。我去跟他們談合作。那天,日本人把我灌醉。第二天醒來,我躺在床上想,日本有這麼好的零組件供應,是因為日本有很好的母體工業,帶動日本零組件的發展。而我那時在台灣地區做零件,但台灣地區卻沒有母體工業,且台灣廠商也沒有扶植台灣零組件廠的打算。於是,我就下定決心不跟台灣廠商做生意,要與國外大廠做生意。」
郭台銘認為,把製造的一端外包給最有效率的電子專業製造服務,掌握產業分工的新趨勢,幫助大廠在全球出貨。
1985年,郭台銘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作為鴻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灣以外的代工訂單。同年,公司首度入榜台灣製造業1000大公司。1991年,鴻海在台灣上市。此後,郭台銘以富士康為平台,歷經數十年經營,構建起龐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國」。
與全球品牌一起賽跑
1988年,郭台銘赴深圳考察投資環境,並在深圳寶安區建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1993年,鴻海繼續擴張深圳生產基地,並在蘇州崑山建廠。1996年,開始建設深圳龍華科技園。
1995年,鴻海公司營業額突破新台幣100億元,名列台灣製造業1000大企業第65位。許多世界級PC大廠成為集團重要客戶。
2000年,郭台銘首次提出要將「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作為集團的未來定位和發展方向。2001年, 鴻海成為台灣民營製造業第一名的企業。2002年,鴻海精密躍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此後多年保持出口第一的位置。
2004年,鴻海成為全球第一大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廠。2005年,鴻海首度躋身《財富》全球500強,居第371位,並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代工廠。
郭台銘在富士康的發展歷程中逐步確立了「紮根中國,運籌全球」的發展戰略。位於深圳市寶安區龍華的占地約1平方英里的龍華科技園區,被視為其企業帝國的核心,有員工27萬人。在幾十座廠房中,蘋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個人電腦、摩托羅拉的移動電話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在龍華基地,職工宿舍、消防隊、醫院、游泳池、餐館、銀行、雜貨店和網吧一應俱全,10處大型員工食堂每天提供15萬份以上的午餐,用工高峰時每天招聘的新員工多達3000人。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
作為電子製造業的「隱形冠軍」,鴻海的客戶幾乎囊括IT產業所有著名品牌。這家亞洲科技巨頭提供智能手機和顯示面板等各種產品的組裝服務,客戶包括蘋果(Apple)、思科(Cisco)、戴爾(Dell)以及索尼(Sony)。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蘋果公司。
鴻海一進入個人電腦領域,就把客戶鎖定為戴爾、康柏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台銘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
憑藉大產能、低成本、高技術的競爭力,郭台銘陸續從LG集團搶走蘋果訂單,成為思科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拿下索尼Play Station遊戲機訂單,英特爾奔騰四連接器訂單。不可思議的是,2003年,鴻海還同時拿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訂單。
1998年,庫克開始擔任蘋果公司的運營主管,庫克發現當時蘋果公司成本控制得並不好,開始考慮雇用外部製造商。2000年,鴻海接手生產iMac,因為鴻海在大陸投資興辦的富士康當時已經擁有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心急火燎的蘋果公司來到中國,詢問一直為蘋果生產成型部件的富士康是否能製作基本的金屬板,富士康則表示會研究產品,保證滿足所有規格。於是,Mac mini開始在富士康生產,iPod mini和其他產品也緊隨其後。富士康在蘋果產品的製造環節取得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現在,富士康有多達50萬的員工手工組裝iPhone和iPad。
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台銘為鴻海制定的策略是——專注製造而不去打造自主品牌,也因此,全球最挑剔的企業都放心地將生產訂單交給了鴻海。
雙面郭台銘
郭台銘祖籍山西,他很喜歡同是山西人的關公。關公非常講義氣,郭台銘覺得信任從某些角度來講,也是義氣。郭台銘最敬佩景仰的企業家是王永慶。有一次郭台銘帶着兒子去見王永慶,王永慶只送他兒子兩個字:「信用」,就是扎紮實實做事,講得出來就要做到,不要好逸惡勞。
郭台銘是個利用一切時間工作的搏命三郎,生活上也沒啥特別講究。 郭經常對人說,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他每天的工作時間至少是11個小時。 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
郭台銘和他的富士康,在管理風格上,有着明顯的日式特點,即: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 業界盛傳,郭台銘喜歡用沒有退路的人。在他看來,一個人沒有了退路,就會賣命似地全力以赴。
2010年,富士康「跳樓」時間一度讓郭台銘成為眾矢之的。但郭台銘說他的字典里沒有「管理」這兩個字。他認為,有責任的人是不用管理的,沒責任的人管理也沒用。郭台銘也不認為有競爭對手。他說,有些公司以購併增加營業額,但是鴻海的購併是以技術互補為主,不是為了營業額。郭台銘認為,鴻海的「對手」只是代工組裝,沒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但鴻海有全球的供應鏈。郭台銘認為,成功有三部曲,第一是有好的策略,第二是一定要有決心,第三是方法可以改變。
郭台銘非常節儉。他說,父親是公務人員,給他很好的身教,教他安貧樂道。她最快樂的事,就是媽媽親自下碗面給他吃。他是山西人,吃碗麵、水餃、包子,就很舒服,一點都不覺得不好。他希望鴻海給社會的印象是苦幹實幹、按部就班、誠誠實實、正派經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辛苦一點,但是很踏實。
郭台銘的危機感
在郭台銘自己看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很成功,已經到了頂峰的時候,那麼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發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路。」
2008年在鴻海系遇到金融危機和經濟下行的挑戰之後,郭台銘再次返身,從計劃退休的計劃中二度出山,再次以每天工作15小時的勤奮、58歲的高齡繼續為鴻海站崗。
2013年,蘋果拉入台灣另一大代工廠和碩(Pegatron)生產iPhone,兩家代工廠商因此發生了競爭。近年來,蘋果產品的銷售增長出現趨緩的勢頭,這也促使郭台銘決定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從單一的製造業企業向研發和製造兼有的複合型企業轉變。
近一兩年來,郭台銘跟他的鴻海略顯被動。2016年增長乏力,以致出現上市19年以來首度負增長,比2009年遭遇金融危機衝擊後還略顯難堪。這背後,是它的代工版圖面臨巨大的結構調整。
2016年,郭台銘收購了日本老牌電子企業夏普(Sharp),從此這家百年日企正式歸入他麾下。隨後,郭台銘展開了一系列行動,並將此視為獲得先進技術並走向全球的契機。
雖然是製造業的「代工大王」,但郭台銘對互聯網、對新技術所帶來的產業機會,一直保持高度關注,郭台銘還有新的夢想。「在E-commerce、雲端、移動互聯網。每個都是富士康的強項,我們只是沒有品牌而已。」
這幾年,郭台銘宣布投入1000萬美元設立上海安心購,重啟IT渠道擴張計劃,並通過旗下廣宇轉投資賽博數碼布局內地零售渠道市場,另外,郭台銘還投資了1億元台幣與訊聯共同成立康聯生醫科技公司,延伸到了醫療與健康科學領域。
包括去年收購的夏普,郭台銘也表示將鎖定夏普在生命科學領域深耕數十年的人才、技術、設備、專利,拓展生命科學、健康環境、影像醫學三大面向。
這是郭台銘主掌的變革動向,就是朝行業互聯網、物聯網邁進。而它選擇的健康醫療,既是國計民生無法脫離的剛性部分,也是現實產業中利潤非常高的領域。
對鴻海來說,這一步不但跳出了面板產業局限於家電與手機等狹隘用途,開始走向更廣泛的無所不在的顯示時代,朝工業互聯網領域邁進,更是意味着它基於製造業的平台化戰略得以深化。
這能讓它走出過度側重PC、手機及其他消費類電子代工的風險。要知道,蘋果雖依舊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但手機出貨整體增長乏力,尤其核心重鎮大中華區開始明顯萎縮。
應該說,郭台銘的危機感應該是非常強烈的。最近三年,郭台銘頻繁出現在許多物聯網、雲計算的重點行業會議上。「現在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過去網絡在中國是機會主義者的天堂,將來應該是實力主義者的機會。下一波真正走向劇烈的競爭,誰能勝出,其實還未定。」郭台銘說。
從製造電視機零件的中小企業起家,到七千億台幣營收的全球化製造業帝國,從電腦配件到手機等硬件,郭台銘治下的鴻海系幾乎縱貫全球IT製造的全產業鏈,已經成為台灣科技業的窗口。郭台銘心中沒有「品牌夢」,鴻海卻能和全球知名品牌一起賽跑。
2016年鴻海經歷了IPO後歷史上第一個衰退年,2017年將是鴻海發展史上的關鍵樞紐。過去,鴻海基於製造業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已經具備強大的平台匯聚能力,如今已經67歲的郭台銘還將繼續帶領鴻海迎接更大的挑戰,參與到未來更激烈的競爭中去,相信郭台銘和他的鴻海有實力實現它的新願景。[2]
憑藉鴻海集團的巨大成功,在2019年3月福布斯發布的富豪榜上,郭台銘也以63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第257位,位列台灣地區第一,再次成為台灣地區首富。
告別鴻海後,郭台銘將重新上路:他於今年4月宣布參選2020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從鴻海退位也是無奈之舉。
所以,在郭台銘今日溫情脈脈的離職感言中,也充滿了為初選造勢的味道:「我第一個20年,是為了錢、為了家人;第二個20年是為理想,我懂經濟,和世界企業家交朋友;現在這個20年,我要轉換跑道,不再為自己,而是為(中國台灣地區)人民。」
鴻海抑或富士康一直被認為是全球製造業最重要的一環,郭台銘則被稱「全球最大工廠的廠長」,亨利·福特曾有名言「沒有人能管理100萬人」,而富士康帳下有120萬員工。如今,老「廠長」辭任,繼任者最大的任務就是帶着鴻海向「工業互聯網」轉型,撕去「代工王者」的標籤。
董事長與鴻海的轉型
6月21日鴻海集團股東會剛一開始,郭台銘在致辭中就決定脫身,他表示今天因為有其他要事要請假,因此不會親自主持股東會,等股東會結束後會回來發表感言。
對郭台銘而言,眼下參與的選戰至關重要,即將退位的他不便回答關於公司經營的具體問題,更何況,眼下在鴻海集團以及富士康的處境並不十分樂觀。
2016年6月時,面對股東時郭台銘曾信心滿滿地保證,「股價不到200元(新台幣),絕不會退休」。但三年過後,期間雖有起伏,但在台交所上市的鴻海股價,在6月21日的收盤價僅為76.8元新台幣,距離200元新台幣的目標甚遠。
有股東對鴻海的股價水平提出質疑,對此,鴻海副總裁兼FG次集團總經理、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回應稱「經營團隊來看,我們是被低估,我們也是很委屈的」,「股價低估了,沒有反映我們真正的價值」。
在過去多年間,鴻海和富士康都被認為是代工廠的代名詞。郭台銘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嘗試撕去這一標籤,減少公司對蘋果和其他智能手機等組裝業務的依賴,帶領鴻海向高科技全面轉型。
2018年6月的股東會上,因為營收僅增長8%,未達到向股東承諾的10%,郭台銘就曾當眾鞠躬致歉。不過他隨即強調,對於鴻海未來的發展百分百有信心,鴻海已經開始向「工業互聯網」轉型,「未來5年對公司轉型非常重要,保證5年內絕對不會退休」。
不過,從新當選的董事候選人名單不難發現,鴻海仍在加速轉型的路上:新董事長劉揚偉在鴻海內部主要負責芯片業務,5G、電動汽車(EV)以及工業物聯網(IAI)等業務。
在展望未來面對的挑戰時,劉揚偉闡釋鴻海將會向雲(雲計算)、移(移動)、物(物聯網)、大(大數據)、智(人工智能)、網(工業互聯網),此外再加上機器人。
相關資料
相關視頻
郭台銘全力支持華為!富士康這一舉動,讓美猝不及防!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和員工講的三段話,透露了老闆與員工的真正區別
- ↑ 郭台銘退休,120萬員工的鴻海「巨輪調頭」,搜狐,2019-06-21
- ↑ 四度蟬聯富豪榜,台灣科技界「梟雄」,他是「代工之王」郭台銘,財經早餐,20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