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 - 官職和軍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將軍 - 官職和軍銜 |
基本信息
將軍一般是高級軍事將領的統稱 ,不同朝代、國家其具體指代不同:中國古代常作為高級武官、軍政官員的職位甚至是爵號;近現代,多用於稱呼軍隊中的將級軍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將軍
外文名稱; General
定義; 高級軍事將領
記載; 《墨子·非攻中》
拼音; jiāng jūn
漢語詞語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晉有六將軍。"孫詒讓間詁:"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者也。春秋時通稱軍將為將軍。"
2.戰國時始為武將名。漢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稱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臨時出征的統帥有別加稱號者,如樓船將軍、材官將軍等。魏晉南北朝時,將軍有各種不同的職權和地位,如中軍將軍、龍驤將軍等,多為臨時設置而有實權;如驍騎將軍、游擊將軍等,則僅為稱號。唐十六衛、羽林、龍武衛、神武、神策等軍,均於大將軍下設將軍之官。宋、元、明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明代的總兵官有掛印帶將軍號的。此外,宋、元、明亦稱殿廷武士為將軍。
3.太平天國朝內官職。丞相最高,以次為檢點、指揮、將軍。
4.泛指高級將領,或對軍官之尊稱。《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後漢書·齊武王演傳》:"諸將軍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南朝宋鮑照《代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5.象棋術語。又稱"照將",簡稱"將"。亦用以比喻給人出難題。毛澤東《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我看,這個整改又要來一個鳴放高潮。把大字報一貼,你為什麼不改,將一軍。這個將軍很有作用。"
6.中藥石硫黃,大黃的別名。分別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草部。
7.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古代將軍中國
歷代演變
我國古代的將軍,既是高級武官的職位,也用於高級軍政官員的稱謂,又是軍政官員的名譽職銜,甚至作為爵號使用等等。
作為高級軍事統帥,"將軍"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現了。
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見《國語·晉語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戰國時代始為正式官名,而卿仍稱將軍。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置前後左右將軍。秦因之。
漢初置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位次上卿。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西漢還有"中將軍",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這些將軍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號,參與朝政。另外有樓船將軍、材官將軍、將屯將軍、伏波將軍等雜號將軍,地位次之,統兵征伐時臨時設置,因事立名,事訖而罷。之下還有偏、裨將軍。
魏、晉、南朝、北魏、北齊時期,專職武官將軍有領軍將軍、護軍將軍,及其所領左衛將軍、右衛將軍、驍騎將軍、前軍將軍、後軍將軍、左軍將軍、右軍將軍等,典掌禁軍,各有職司,其餘諸號將軍名為朝中大臣和地方長官的加官,雖然也領軍兵,但不是專職的軍事統帥。其中晉朝有驃騎、車騎、衛將軍,有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不開府者秩二品。三品將軍秩二千石。見《晉書·職官志》。晉諸州刺史多以將軍開府,都督軍事。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極多,權位不一。西魏、北周時期實行府兵制,各級府兵組織的統帥也帶將軍號,如柱國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等。
隋朝十二衛、唐朝十六衛等諸禁衛軍都置大將軍、將軍,分別冠以衛號、軍號,統領府兵、禁軍。
明朝鎮守邊防的將領掛將軍印,如駐守雲南的總兵稱征南將軍,駐守兩廣的總兵稱征蠻將軍,駐守遼東的稱征虜前將軍,駐守宣府的稱鎮朔將軍,駐守甘肅的稱平羌將軍,駐守寧夏的稱征西將軍,駐守交趾的是副將軍,駐守延綏的稱鎮西將軍等。
明清兩代,有戰事出征,置大將軍和將軍,戰爭結束則免。明朝領兵出征的總兵官臨時掛將軍印,如平賊將軍、平胡將軍、平虜將軍、征夷將軍、征虜將軍、討賊將軍、前將軍、副將軍等,事畢納印。清朝臨時派遣的軍事統帥授以靖逆將軍、揚威將軍等,班師撤回時,軍隊各歸原建制,印信繳還。
作為高級軍政官員的將軍,在某些朝代設置。漢朝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除典領軍隊外,也常參政。魏晉南北朝時諸州郡長官加將軍名號,可開軍府,總領轄區內的軍事和民政。清朝駐防各地的軍事長官也稱將軍。見《通典·職官十·武官上·將軍總敘》。
作為名譽職銜,將軍名號的使用尤其廣泛。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多用於諸王、大臣和地方長官的加官榮銜,將軍名號繁多,品秩不等,如建威將軍、建武將軍、振威將軍、振武將軍等等。隋朝初期共設翊軍、翊師、征東、征南、征西、征北、內軍、鎮軍、撫軍等四十三號自正六品至從九品的散號將軍,作為加官。另外還有員外將軍。至隋煬帝時全部罷止。自唐以後,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
唐朝、宋朝時置雲麾將軍、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定遠將軍、寧遠將軍、游騎將軍、游擊將軍等散階名號將軍,自從三品至從五品,用以代表武職官員的品階。唐朝府兵制度消亡後,十六衛將軍成為武官虛銜。宋朝將十六衛將軍置為環衛官,從四品,無定員,無執掌,以宗室、閒散武官為之,也作為武官贈典。金朝、元朝武職散官置有廣威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信武將軍、顯武將軍、宣武將軍、武節將軍、武德將軍、武義將軍、武略將軍,金自正五品至從六品,元自正四品至從五品。明朝置散階武官驃騎將軍、金吾將軍、龍虎將軍等,自正二品至從五品。清朝置建威將軍、振威將軍、武顯將軍、武功將軍,自正一品至從二品,用以封贈武職。
清朝還把將軍作為宗室爵號之一使用。清朝宗室封爵共分十二等,清制規定第九至十二等分別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此外,太平天國軍中職官在指揮以下按炎、水、木、金、土名將軍軍銜,分正副,如炎正將軍、炎副將軍、水正將軍、水副將軍等。出征時總制以下皆聽調遣,初期定員一百人。定都天京後,又增加從一至十的排序,如炎一正將軍、炎一副將軍、炎二正將軍、炎二副將軍等,依次類推。還設有提船將軍、巡守將軍(十八員)、恩賞將軍、職同將軍(無定員)等。
宋朝別稱
宋代吳地衙門隸卒小蒼頭為將軍。見宋洪邁《容齋隨筆七·將軍官稱》。
日本
古時日本幕府時期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形式上由天皇任命,為日本最高權力者。也稱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常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進行對國家統治。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幕府歷史時期。
近現代
將軍:軍隊中最高級階層。軍銜,再細分為準將、少將、中將、上將乃至大將等將級軍官之統稱。
一個時期內出現很多將軍的地方,如享有"中國第一將軍縣"之美譽的紅安縣。[1]
參考文獻
- ↑ 將軍妻子腹痛求醫,華佗讓人用手伸進患者褲內,取出致病的東西, 快資訊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