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就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就業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就業

契約關係: 僱傭

社會命名: 就業率

就業的含義是指在法定年齡內的勞動者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進行的務工勞動

就業界定:一是就業條件,指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二是工資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工資;三是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

2021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559億元,增加20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1]

詞語

基本含義

就業的含義是指在法定年齡內的勞動者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進行的務工勞動。

就業界定:一是就業條件,指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二是工資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工資;三是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

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在行政法規規定的範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為群眾提供工作崗位,增加就業。

通過鼓勵富裕階層,能人,大學生創業,振奮企業家精神,為人民群眾提供工作崗位以實現就業。國家對各類企業實行在資金、貨源、場地、原輔材料、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和照顧的政策。

相同含義

契約關係:僱傭(大陸常用語:就業)

其中一方為僱傭者,另一方為被僱傭者。通過雙方契約約定,"被僱傭者"為"僱傭者"(僱主)工作,並由僱傭者提供報酬。

新概念

企業界學術界提出了"可就業性"新概念。

具體說來,勞動者隨時有"下崗"另謀職業或改變工作崗位的可能,但每個人必須提高自己的"可就業性",意味着人人都要爭取掌握兩項或兩項以上的專業和技能。

失業人員提高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是就業的關鍵。

由於對領取失業救濟金有規定期限,所以失業者有儘快找到工作的強烈願望真是一個頭疼的話題。

相關培訓

含義

就業培訓通常是由資深HR專家或者擁有豐富求職工作經驗和職業發展規劃經驗的資深職場人士進行求職就業方面指導。隨着高校擴招工作的開展,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了48%;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2005年,全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2010年大學畢業生達到630餘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2010年待就業畢業生超過700萬。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把解決就業問題當成一個首要任務來抓,北京天津上海等23個省(區、市)在2009年陸續出台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政府文件。

"就業培訓面向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所有求職者,旨在幫助他們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提高求職面試技巧及就業能力。"國內某就業培訓指導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專業的就業培訓機構應該專注於職涯規劃、求職面試以及職前培訓,有效緩解國內高校對大學畢業生進行的就業培訓指導不足的現狀。同時我認為高等教育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培訓,更好的讓大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社會最迫切的需求進行結合。大學生面臨的不再是先擇業再就業還是先就業再擇業的選擇,而是如何擇業如何就業。作為擇業和就業的關鍵內容,職業生涯規劃和面試技巧等在網絡里比比皆是,但是充斥着大量粗製濫造的面試技巧分享,常常造成誤導。面試求職不僅是技巧,更是一門系統的學科,是一門知識,系統的進行學習不僅可以讓你在面試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性,更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措施

國內職業培訓市場大部分是針對英語、IT等熱門行業進行的指導培訓,專注於就業指導培訓的機構並不多見。為了讓畢業生能讀懂用好國家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由教育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編寫的《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手冊已經下發到全國每所普通高校。按照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把推動地方政府大力促進畢業生就業作為2012年工作的重點,通過組織工作督察、以多種方式提要求、編發簡報促交流等方式,積極推動各地出台地方性政策措施,促進保障大學生就業。

2012年11月12日,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四場記者會,介紹中國民生領域工作情況。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開始顯現,2012年1-9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城鎮新增就業增幅從4月份以來有所下降,崗位需求有所減少,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有所增加。

要實現求職者的高質量就業,我們要採取以下更加有力的舉措。

第一,要推動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和產業的升級換代。

第二,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到中小企業就業。

第三,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多年的實踐證明,中小企業是解決中國就業的主渠道。

第四,大規模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我們對農民工培訓實施"168"計劃,一年培訓600萬人,給予每人800塊錢的培訓補貼。大學生到企業、到科研項目見習,也給予當地最低工資80%左右的生活費補貼。

第五,解決工、農、商、學、兵的就業、創業問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