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普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嵊州普安寺 |
中文名稱;嵊州普安寺 地理位置;浙江省嵊州市 著名景點;寶掌泉、白雲亭、洗缽池 地位;歷史悠久的浙東古剎及佛教聖地 建於;南朝宋元嘉二年(425) |
嵊州普安寺位於距浙江省嵊州市市區東8公里的白雲山北麓,離黃澤鎮西2公里的湖塘沿村南端。該寺建於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初稱白雲庵,後稱白雲寺。後唐清泰二年(963)重建,改普安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浙東古剎及佛教聖地[1]
地理環境
普安寺建造在白雲山坳腹地,坐南朝北,地域寬廣,氣勢磅礴,蔚然壯觀。早年,寺院的四周竹米瀟瀟,古木參天,百鳥啁啾,漳流北淌,故有"鐘聲繚繞白雲里,梵宇嵯峨碧漢間"的美譽。至今,寺南兩株古柏枝繁葉茂,挺拔蒼翠的古楓樹覆蓋着寺旁的小道。普安寺留下古時眾多文人墨客的詩篇,明代魏文傳游《普安寺詩》曰:"步入詔提取次游,無邊風景快迎眸。白雲低護經壇冷,綠樹陰龍寶地幽。夜靜榻留明月秋,雨余泉帶落花流。滿懷塵慮消磨盡,何必乘槎到九洲。"
歷代祖師
據宋《剡錄》和道光《嵊縣誌》記載:普安寺的開山法祖寶掌千歲和尚,是古印度中部地區人。魏晉年間,寶掌和尚從印度向東雲遊,先進入四川,到峨眉山禮拜普賢菩薩,曾經在一個叫"大慈"的地方停留住下。後來抵達建鄴(今南京),正好遇見也在建鄴的印度高僧達摩,盡得達摩傳授的禪宗要旨。梁武帝稱讚寶掌和尚出家修行的時間長,將他迎接到皇室內供養。宋元嘉二年,他攜貝葉經來剡東,時值夏秋之際,夜宿白雲山下,見山上靈光迸發,閃亮異常,就在白雲山上插草為標,結茅為廬,住了下來。當時正是農民翻曬早稻穀的季節,由於小白龍在白雲山上作怪,時常一陣太陽一陣雨,可歸倉的稻穀難以曬燥。寶掌和尚得知後念了聲"阿彌陀佛",騰空而起來到白龍潭邊,盤地打坐,念起了大悲咒,施法降龍,小白龍被吞入潭中。寶掌和尚又念念有詞,從別處搬來石塊和泥土,將白龍潭埋填覆蓋。從此白龍潭只剩下外山面的一道石坎,白雲潭的水也在下端百米長的山坎中滲透而出,終年不枯,灌溉山下的農田。人們為感激寶掌千歲法師,就在白雲山中捐助建造了白雲寺。
雲寺首於唐會昌年間廢。重建者為德韶國師(891-972),處州龍泉人。後唐清泰二年(936)入剡後,受吳越王錢弘佐召見,問及有關佛經精髓,德韶和尚對答如流,宏論精闢,深得賞識,被封為德韶國師,詔賜白雲寺為普安寺。
德韶國師重建的普安寺的主要建築有:前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客廳、寮房、膳房等一百餘間。寺院依山而建,氣宇昂然。還有千古流傳的寶掌泉、白雲亭、洗缽池等勝景。寶掌泉其水甘洌瑩潔,異於眾泉,北澗湍流,繞白雲亭流入洗缽池。
珍貴文物
寺內珍藏的寶掌千歲的貝葉經是鎮寺之寶。貝葉經是用鐵筆在貝多羅樹葉上用梵文所刻寫的佛教經文,因為它把經文保存於用貝葉製作而成的經本里而得名。由於貝葉經留於後人甚少,勘稱稀世之寶。法國的漢文學者馬伯樂於1914年來嵊考古時,見過普安寺的貝葉經。並在當年《法蘭西遠東學院報》上發表了《浙江考古隊簡要報告》,介紹了普安寺的貝葉經:"寺藏貝葉經計二十五翻,色黃,長尺,廣二寸,貫以線,兩面寫,時光潤可愛,字梵文。"可惜在民國期間,蔣介石的娘舅王賢矩借走,不知去向。最近嵊州市佛教常務理事--葉宏燦居士有緣從藏傳佛教上師堪布多傑處求得千年貝葉經兩卷,獻給千年古寺,使得古寺重添光輝。
普安寺大規模的建築是清咸豐辛酉年(1861),但在太平天國時所毀。寺中的僧人惟性法師攜貝葉經到天台山國清寺避難,事後,又攜貝葉經回到普安寺。這次兵劫唯大殿、東西遊廊、祖堂尚存外,其他均被燒毀。僧了參法師利用寺院所得的租谷捐款,分別修復了天王殿及側廊、後齋堂等,後漸年修繕。解放時,普安寺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客廳、寮房、膳房等近百間房屋。
光緒年間,普安寺有寺田400多畝,分布在嵊縣各地。光緒三年(1878),當時嵊縣為了辦新學堂,要在普安寺割田一百畝。普安寺住持告狀到紹興府台,紹興府判定不得割田。判決書的原文用樟木樹板刻成匾額,2004年被志成和尚藏在小屋中失火燒毀。
抗日戰爭時期;普安寺成了難民避難聽,收留各地的難民。當時普安寺上萬斤糧食,為救濟難民燒粥吃完。後得以民眾相助,僧人才渡過難關。
十年浩劫
解放後,普安寺有僧人16人,住持和尚法欽於1950年出走,去向不明。1955年打算在普安寺籌辦嵊縣蠶種場,要拆去和占用寺院的房屋,有善男信女寫信去給上海法藏寺的法定法師,法定法師轉告中國佛教學會秘書長趙朴初,才得以制止。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普安寺成為嵊縣城東農中所在地;1965年又有人擅自拆毀普安寺方丈室5間、前庭和後庭寮房樓屋8間、平房7間、移作他用;文革開始後的1966年7月20日,寺內的釋迦牟尼、十八羅漢、觀音、以及天王殿的彌爾佛、韋馱、四大天王等50多尊佛像當作破"四舊"而毀掉,被毀的還有100多塊匾額。一隻800多斤的銅鑄大鐘和一隻大鼓也不知去向;1971年改建為明溪中學,後為豬場。十年浩劫千年古寺被毀於一旦。
改革開放
1994年,經民宗部門批准為宗教開放場所,寺舊有僧人釋戒生、釋善成、釋志成、釋善連等。其中釋志成於2006年圓寂。目前寺內尚存殘碑:一為明弘十六年(1503)之《重建僧塔》碑;二為清代《重興普安禪寺記》碑,可惜字跡模糊、難辯年月;三為清乾隆拾伍年(1751)拾壹月之《寺田碑記》。[2]
2012年10月7日上午,浙江省嵊州普安寺內彩旗飄揚,鐘磬和鳴,普安寺重修落成典禮在天王殿前廣場隆重舉行。紹興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黃文剛宣布普安寺重修落成。嵊州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王燦林蒞典致賀,嵊州市民宗局局長金興安、黃澤鎮黨委書記王建勇蒞典並講話,黃澤鎮鎮長李劍光主持典禮。省佛協副秘書長、紹興市佛協會長、爐峰禪寺方丈淨芳大和尚代表省、市佛教協會致賀辭。中佛協常務理事、省佛協會長怡藏大和尚,紹興市佛協副會長、新昌大佛寺方丈傳實大和尚,紹興市佛協副秘書長、嵊州市佛協會長月空法師,嵊州市佛協副會長理照法師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大德、信眾5000餘人共赴盛典。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普安禪寺 ,美篇 2019-02-24
- ↑ 晨光愛心團隊走進一一千年古剎普安寺義工 , 美篇 20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