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巨型鲶魚 |
中文學名:巨型鲶魚 拉丁學名:Pangasianodongigas 別 稱:巨無齒、魚芒 二名法:Giant catfish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 綱:新鰭亞綱 Neopterygii 目:鲶形目 Siluriformes 科:鲶科 屬:巨鲶屬 種:巨型鲶魚 分布區域:分布於湄公河 沿岸、東南亞地區 保護級別:國際公約一級保護 長 度:可達3米 平均壽命:30年 |
巨型鲶魚被認為是東南亞最有絕種危險的魚類。平均壽命為30年,一般可達1.3米,最重可達120kg。2005年在泰國捕獲的一條雌性湄公河巨鲶,身長2.7米,重293公斤,成為有明確記錄以來捕獲的最大淡水魚。湄公河流經的泰國與老撾村民都承諾,2005年後不會再捕殺巨鲶,這被稱為近10年來保護湄公巨鲶的最大進展。為了挽救湄公巨鲶,泰國漁業部門在1995年就在大城府附近修建了6個巨鲶養殖基地,已有大約6萬隻人工養殖的巨鲶被陸續放回湄公河。 [1]
巨型鲶魚外形特徵
亞洲的巨型鲶魚可重達600多磅。不過,成年 巨型鲶魚(6張) 前就被人們打撈上來了。它原產於湄公河,現為瀕危物種,人類築壩或者捕撈等活動嚴重影響了這種巨型鲶魚的生存。
記錄中最大的淡水魚是於2005年在泰國北部捕獲的一條湄公河巨型鲶魚,它重293千克,長2.7米。最大尺寸118英寸(300厘米),661.4磅(約合300公斤)背鰭棘2,背鰭條7-8,臀鰭條35,椎骨48,體無紋,前後鼻孔接近,背鰭分支鰭條7,鰓耙弱或無,鰭灰,無黑色,幼體口亞下位,亞成體與成體口下位,幼體鬚髮達,隨生長頜須減弱,幼體有鰓耙和擴大的犬齒,30-50厘米時消失,背鰭腹鰭和胸鰭無延長鰭條,區別於湄公河其他鲶魚在於無齒和幾乎無須和相似種低眼巨鲶的簡易區分方法,身體粗壯。幼體無條紋,眼較大。
2011年11月,有網帖傳揚州市揚廟鎮驚現吃人巨型鲶魚,那些所謂吃人巨型鲶魚的圖片,實際上是06年北海「世界貝類珊瑚館」的幾名技術人員為製作鯨鯊標本在解剖鯨鯊的圖片。 巨型鲶魚(5張)
巨型鲶魚分布範圍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最新報告指出,如果湄公河水力發電大壩計劃進一步實施,湄公河標誌性物種——巨型野生鲶魚的種群數量將瀕臨滅絕。而計劃修建於老撾Sayabouly省的湄公河水力發電大壩位於老撾北部,對僅存下來的巨鲶群將構成威脅。
作為位於湄公河主下游上的首座大壩,在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討論是否批准此項工程前,是否建設Sayabouly大壩已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科學資料表明,為了產卵,巨型鲶魚會從柬埔寨的洞里薩湖出發,沿湄公河北上,抵達泰國和老撾南部地區。任何建於這些河流主幹的水壩都將成為它們前進路線上的阻礙。
巨型鲶魚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紅名單瀕危程度排名:高度瀕危
巨型鲶魚營養價值
巨型鲶肌肉水分含量為:78.63%,肉質較為細嫩;肌肉總灰分含量為:1.17%,鈣含量為:1.24mg/100g,肌肉粗脂肪含量是4.95%,粗蛋白含量是:17.06%,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