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巴拿馬文件(英語:Panama Papers)是巴拿馬的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在2016年遭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揭露的一批機密文件,包含了該律師事務所自1970年代開始所列有關21.4萬家離岸金融公司的詳細資料共1150萬筆,揭露了各國政治人物,權貴財閥們刻意隱藏,未經曝光的海外資產。經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全面分析,該公司有近三分之一的業務是來自其位於香港及中國大陸的辦公室,使得中國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市場,而其香港辦公室是業務最忙的辦公室。國際調查記者同盟負責中國項目的記者期望巴拿馬文件可為中國反腐工作提供重要線索。
英國廣播公司稱,文件內容牽涉到全球72名前任或現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其家人,其中包括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已因為此事件觸發全國強烈抗議,狼狽辭職之冰島總理西格蒙杜爾·古恩勞格松、時任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之父伊恩·唐納德·金馬倫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阿都拉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姐夫鄧家貴等人士。ICIJ同時承認,設立離岸公司不代表當事人一定有透過離岸公司進行不法活動;南德日報分析,對於一般法制不全,貪腐嚴重的國家而言,開設離岸公司很自然成為政客商家們的避稅避查手段 - 許多中國企業都喜歡利用離岸業務將總公司地址註冊在海外。文章報道又稱其中至少有8名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及其親屬的名字。這些人的家屬都是政治局在任或前任常委委員,是中國權力最大的機構。該報報道稱這些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及其親屬開設離岸企業的目的可能是隱瞞自己的財富,或者是能夠隱姓埋名地在中國展開投資。[1]。
文件由一匿名者於2015年提供給南德意志報。報方將文件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分享,後者動用了全世界來自72個國家與地區的116個媒體組織,以一年的時間整理這些文件,並於2016年4月3日公布初步結果。完整清單已於同年五月初通過專門網站公布。
背景
2014年底一位匿名的告密者用加密的網路聊天連絡上一名南德意志報的記者巴先·歐伯馬爾(Bastian Obermayer)。南德意志報先前曾於另一起莫薩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的文件洩漏案件中向德國政府舉報不法。該告密者稱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堅持使用加密通訊,並且拒絕和任何人會面。在歐伯馬爾與告密者交涉的過程中,他們不時更換加密的管道,並使用密語來確認雙方的身份,在每次和告密者通訊完後,歐伯馬爾也都立刻刪除所有的通訊紀錄。在看了一部份的文件後,報社連絡了曾經處理離岸解密等文件洩漏新聞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
這次洩漏的文件總共有2.6TB,是史上最大的洩密案,相較之下2010年的維基解密中資料只有1.73GB。歐伯馬爾對於文件如何從告密者轉交至他手上的過程語多保留,這麼大的文件無法用電子郵件傳送、但以匿名的方式郵寄加密的硬碟非常容易。在取得文件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建立了一個需要二步驟驗證的網路資料庫。網址用加密的電子郵件寄給了全球各大報社中參與本次報導的記者。網站上還附有即時通訊功能,讓記者可以互相幫忙,協助解讀不同語言的文件,有些地區的記者也辦了會面。在一年多的整理過程中,有些外人得知了這個案件,但資料庫本身並未外流。因為文件中的許多人並不是公眾人物,而且也不一定涉及違法,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的主席表示他們不打算像維基解密那樣不負責任地把所有的文件公開,而會示範如何進行負責任的新聞報導。
在2016年4月3日新聞向大眾公開的前一週,歐伯馬爾銷毀了所有用來和告密者溝通的硬碟和電話。他至今不知道告密者的真實身分。
參考文獻
- ↑ 德語媒體:巴拿馬文件之「薄谷開來篇」. Deutsche Welle. 2016-04-08 [2017-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6)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