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市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市南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地處青島市區南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總面積30.01平方千米。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占青島時期(20世紀初),所轄區域卻有悠久歷史。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雄崖所。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市南區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1]

2018年,市南區下轄10個街道,常住人口58.8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3.37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15.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88.25億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市南區地處青島市區南部,西起團島,與黃島區隔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南臨黃海。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東西長12.7千米,南北最寬處4.8千米,總面積30.01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青島地區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由於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布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岩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市區地層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膠南群;缺失整個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羅統萊陽組、下白堊統青山組和上白堊統王氏組;新生界分布廣泛,層位為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區域內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南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市南區區域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由於嶗山地區花崗岩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徵。受斷塊隆起與拗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

氣候

市南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由于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溫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溫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但無嚴寒,持續時間較長。據2002年測定,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為-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水文

市南區的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占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後,其他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區域海岸線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布着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土壤類型

市南區主要屬於暖溫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

市南區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積物。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質地多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過程中,母岩風化後產生的鈣、鎂、鉀、鈉等鹽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鹽基不飽和。在耕作熟化情況下,土壤反應才接近中性,鹽基飽和。

鹽土

市南區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布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10—50克/升,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植被條件

市南區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19世紀末起,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

市南區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布。

闊葉林植被

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市南區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

常綠灌叢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衛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繡線菊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總人口為58.83萬人(常住人口)。

經濟

綜述

2018年,市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3.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3%。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15.12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1088.25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0.4%。年末全區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33262戶,從業人員65440人,註冊資本(金)14.5億元;私營企業47147戶,從業人員145803人,註冊資本(金)2435.15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市南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3.8%,城鎮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92.6%。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83個,新開工項目11個,竣工項目31個;新增固定資產73.33億元。

財稅收支

2018年,市南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2.18億元,剔除政策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後,增長7%;區級稅收收入累計完成83.11億元,增幅2.7%,稅收比重90.2%,居十區市首位,高於全市16.7%。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61.46億元,同比增長13.2%。全年稅務部門實現全口徑稅收收入162.9億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市南區完成工業增加值49.52億元,同比增長1.6%。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96億元(不含供電公司),增長6.7%,產品銷售率為101.2%。

建築業

2018年,市南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06.49億元,增長25.2%;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5.6億元,增長11.7%;實現利稅總額14.12億元,同比下降4.8%。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市南區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23.73億元,增長8.1%。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73.97億元;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34.83億元;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8.52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6.41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52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6.5%;其中,服裝類實現零售額92.62億元,增長9.2%;石油類實現零售額75.46億元,增長1.6%;家用電器類實現零售額32.96億元,增長24.1%。

對外經濟

2018年,市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649.72億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444.74億元,同比增長13.1%;進口204.98億元,同比下降28.3%。主要出口商品為服裝紡織品、鋼材、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等,主要進口商品為鐵礦砂、原油、成品油、煤等大宗資源類商品。

招商引資

2018年,市南區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83個,合同外資7.96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6.16億美元,增長84.8%。全區累計引進50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594個,實際利用內資135億元,增長14.8%。

房地產業

2018年,市南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7.4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4.71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道路總長度257千米,道路總面積430萬平方米。

市南區境內主要高速公路有:青蘭高速公路(G22)、青銀高速公路(G20)、青新高速公路(G2011)、榮烏高速公路(G18)、瀋海高速公路(G15)、青龍高速(在建)等。

膠濟鐵路橫貫市南區境,是連接青島、濟南的運輸大動脈,是中國第一條正式通車運行的鐵路客運專線。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市南區獲國際合作獎1項,省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科技進步獎5項;獲市級科學技術獎勵34項。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2個,爭取市級及以上科技資金4746.9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9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6家,新增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技術合同交易額20億元。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2150件,發明專利授權量892件,有效發明專利3740件。新增山東省名牌產品2家,山東省服務名牌16家,註冊商標總量26741件,持續居全市首位。獲70項國家、行業標準,標準化獎勵資金247.3萬元,主持、參與制定、修訂的國家標準31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省級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1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小學29所,在校學生3.25萬人,增加4.5%,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共有初級中學10所,在校學生0.81萬人,增加3.85%,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文化站10處。建成中國(青島)新媒體基地、新壹百創意文化產業園等7個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企業達到3600家。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7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8所。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393處,其中,醫院27處(三級醫院6處、二級醫院12處、一級醫院7處、專科醫院13處),療養院4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社區衛生管理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門診部37處,診所、衛生所及醫務室275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1處,其他類別衛生機構3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1878人,其中執業醫師4420人,執業助理醫師204人。全區擁有醫療床位7513張,其中醫院床位數6817張。

勞動就業

2018年,市南區新增登記失業人員13767人,市南區註冊單位吸納就業107714人,新增扶持創業人數1700人,失業人員技能培訓1512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市南區共有2270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年末,有各類養老機構22處,床位3241張。

基礎建設

2018年,市南區對老舊居民建築實施節能改造100萬平方米、道路91條、新建、改建公廁50座,市政設施完好率達到98.5%。

環境保護

2018年,市南區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0.028、0.070、0.011、0.034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分別為12.5%、9.1%、26.7%、15.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為0.040毫克/立方米,同比惡化21.2%。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晝間56.4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晝間68.0分貝。共植樹4.1萬餘株,改建綠地12萬平方米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5%,綠地總面積1007.84公頃,綠地率33.5%,綠化覆蓋面積1065.43公頃,公共綠地總面積544.05公頃。

風景名勝

青島革命烈士紀念館

位於市南區太平山東南麓,芝泉路20號。始建於1977年4月,198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建築面積4878平方米,占地面積22169平方米。館內設有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館、業務資料樓和革命烈士群雕塑像。紀念堂主廳正面懸掛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李慰農、郭隆真及各個時期青島犧牲的142位著名烈士遺像,兩壁書寫6000多位革命烈士英名。是青島市革命傳統教育主場地。

駱駝祥子博物館

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20世紀30年代,現代作家老舍在此居住期間創作著名小說《駱駝祥子》。2005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將老舍故居改建為駱駝祥子博物館。2009年開始施工,2010年5月24日建成正式開館,為全國首個以文學名著命名的名人故居博物館。一樓展廳面積132.98平方米,全面展示老舍在青島期間的創作和生活情況。二樓為文藝沙龍,面積105.60平方米。

康有為故居紀念館

位於福山支路5號,建於1989年,原為德國膠澳總督副官、海軍上尉弗萊海爾·利利恩可龍的住宅。占地4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124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民國十二年(1923年)近代思想家康有為購為寓所,取名「天遊園」,1927年病逝於此。198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建立康有為故居紀念館對外開放。1994年因年久失修房屋瀕危關閉。2000年9月30日修復後重新開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