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義相對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屬性(曲率),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從廣義相對論得到的部分預言和經典物理中的對應預言非常不同,尤其是有關時間流易、空間幾何、自由落體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等問題,例如引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引力紅移引力時間延遲效應。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至今為止已經通過了所有觀測和實驗的驗證——廣義相對論雖然並非當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論,但卻是能夠與實驗數據相符合的最簡潔的理論。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至今未能解決。最為基礎的即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的定律應如何統一以形成完備並且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應用。比如它預言了某些大質量恆星終結後,會形成時空極度扭曲以至於所有物質(包括光)都無法逸出的區域,黑洞。有證據表明恆星質量黑洞以及超大質量黑洞是某些天體例如活動星系核和微類星體發射高強度輻射的直接成因。光線引力場中的偏折會形成引力透鏡現象,這使得人們可能觀察到處於遙遠位置的同一個天體形成的多個像。廣義相對論還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已經由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2015年9月直接觀測到[1]。此外,廣義相對論還是現代宇宙學中的膨脹宇宙模型的理論基礎。

歷史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後,他開始着眼於如何將引力納入狹義相對論框架的思考。以一個處在自由落體狀態的觀察者的理想實驗為出發點,他從1907年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對引力的相對性理論的探索。在歷經多次彎路和錯誤之後,他於1915年11月在普魯士科學院上作了發言,其內容正是著名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這個方程描述了處於時空中的物質是如何影響其周圍的時空幾何,並成為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核心。

廣義相對論被視為一種古怪的異論,但由於它和狹義相對論相融,並能夠解釋很多牛頓引力無法解釋的現象,因此它很明顯優於牛頓理論。愛因斯坦本人在1915年證明了廣義相對論能夠解釋水星軌道的反常近日點進動現象[2],其過程不需要任何附加參數(所謂「敷衍因子」)。另一個著名的實驗驗證是由亞瑟·愛丁頓爵士率領的探險隊在非洲普林西比島觀測到的日食時的光線太陽引力場中的偏折,其偏折角度和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全相符(是牛頓理論預言的偏折角的兩倍),這一發現隨後為全球報紙所競相報導,一時間使愛因斯坦的理論名聲赫赫。但是直到1960年至1975年間,廣義相對論才真正進入了理論物理和天體物理主流研究的視野,這一時期被人們稱作廣義相對論的黃金時代。物理學家逐漸理解了黑洞的概念,並能夠通過天體物理學的性質從類星體中識別黑洞。在太陽系內能夠進行的更精確的廣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進一步展示了廣義相對論非凡的預言能力,而相對論宇宙學的預言也同樣經受住了實驗觀測的檢驗。

視頻

廣義相對論 相關視頻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簡單明了!快速明白廣義相對論的世界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