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彬橋鄉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地處龍州縣西南部,東鄰龍州鎮,南靠上龍鄉,西與越南接壤,北連下凍鎮。彬橋鄉行政區域面積12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彬橋鄉戶籍人口19992人。
唐武德四年(621年),屬龍羈縻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下龍土司。1950年,屬龍津縣。1952年,屬麗江縣。1953年,屬龍津縣下凍區。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彬橋、平而2鄉。1958年9月,彬橋、平而2鄉併入五星公社。1965年,撤區建社,設立彬橋公社。1984年,改彬橋鄉。截至2020年6月,彬橋鄉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彬橋街。
2018年,彬橋鄉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歷史沿革
唐武德四年(621年),屬龍羈縻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下龍土司。
1950年,屬龍津縣。
1952年,屬麗江縣。
1953年,屬龍津縣下凍區。
1958年2月,撤區並鄉,設彬橋、平而2鄉。
1958年9月,彬橋、平而2鄉併入五星公社。
1965年,撤區建社,設立彬橋公社。
1984年,改彬橋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彬橋鄉轄彬橋、紅嶺、清明、也苗、念讀、垌旦、彬迎、青山、俸村、繞秀、安鎮、安民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4個村民小組。
截止至2020年6月,彬橋鄉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彬橋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彬橋鄉地處龍州縣西南部,東鄰龍州鎮,南靠上龍鄉,西與越南接壤,北連下凍鎮。 彬橋鄉行政區域面積1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彬橋鄉地處山區,境內山巒多屬土山,大青山橫跨西南國境,主峰海拔1045.9米,是龍州最高山脈。南、北、中部多低丘平地,水口、平而兩河沿南、北鄉界流入縣城,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氣候
彬橋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降雨量為1373.2毫米。
水文
彬橋鄉境內南、北、中部多低丘平地,水口、平而兩河沿南、北界流入縣城。
自然災害
彬橋鄉主要是冰雹、乾旱、大風、低溫、洪澇等。水災最嚴重一次是1986年7月23日。彬橋沿河村屯均被淹沒,道路通訊全部中斷,受災面積達19768畝,損失嚴重。
人口
2011年末,彬橋鄉轄區總人口2063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89人,城鎮化率9.16%。另有流動人口210人。總人口中,男性10602人,占51.39%;女性10030人,占48.61%;14歲以下2146人,占10.4%;15~64歲16031人,占77.7%;65歲以上2455人,占11.9%。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占99.4%,漢族124人,占0.6%。2011年,人口出生率9.45‰,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2.95‰。
截至2018年末,彬橋鄉戶籍人口19992人。[3]
經濟
2011年末,彬橋鄉耕地面積2.7萬畝,人均1.33畝,以種植水稻、甘蔗、玉米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21921萬元,比上年增長38.3%。完成種植甘蔗面積44370畝,比上年擴種2145畝,2010~2011年榨季人廠原料蔗達22.7萬噸。2011年,糧食種植面積14085畝,產量達3921噸,其中水稻2369噸,玉米1556噸。在大青山種烏龍茶1000畝,並建設烏龍茶加工廠;引進廣西蠶業技術,建立桑蠶養殖示範基地;在沿河發展網廂養魚和養龜鱉養殖,現有龜鱉2000多隻,網箱養魚540箱,產量達380噸;積極發展林地土雞養殖,專業戶有3戶,土雞年出欄達2萬多隻。2011年,全鄉養豬7844頭,馬101匹,牛9787頭,羊1238隻。農民人均純收天達466元,比上年增長11.3%。
2018年,彬橋鄉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彬橋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12個。教育2011年末,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25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8所,在校生852人,專任教師96人;中學1所,在校生116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2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彬橋鄉有各級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1個;有床位1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5.8張;固定資產總值9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名,其中執業醫師4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98人次。12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3%。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彬橋鄉有全鄉有籃球場12個。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彬橋鄉為68戶五保戶提供供養金4.896萬元,口糧11220千克,為20戶特困戶提供口糧3300千克;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3戶14人,支出2.8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91戶1364人,支出89.91萬元。發放邊境0~3千米範圍內邊民生活補助639戶2465人,支出23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3人,發放撫恤費54.5萬元;全鄉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043人,參保率達58.32%。全鄉有1家敬老院,3個五保村,入住率達80%。[4]
所獲榮譽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