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箭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勝門箭樓,位於北京市城北垣西側,是北京內城九座城門之一。明正統四年(1439年)建,清康熙年間因地震坍塌而重建。原德勝門由城樓、箭樓和瓮城組成。
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是京師出征時的必經之處,取「得勝」的諧音,以求吉利。在1969年地下鐵道施工時,德勝門附近的城牆被拆除,僅存箭樓和瓮城的部分牆垣。德勝門的箭樓在城樓前沿,建在磚砌的城台上,為城樓的防禦性建築。
2006年5月25日,德勝門箭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沿革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大將軍徐達攻入元大都,遂將大都改稱北平,將北垣西側門「健德門」改為「德勝門」,並在北垣南2500米新築土城垣,作為防止元軍的堡壘。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廢元大都北垣,將新筑北垣加寬加高,開兩門,西側門仍稱為「德勝門」。
明正統元年至四年(1436年~1439年),明統治者在這裡又修建了包括德勝門在內的內城九門的城樓、箭樓、角樓、橋閘,並同其周圍的瓮城一起構成了保護城門的軍事堡壘。此後,德勝門多經修繕。
民國四年(1915年),德勝門瓮城和閘樓被拆除。
民國十年(1921年),德勝門城樓被拆除。
1969年,德勝門城樓兩側的城牆於修地鐵時被拆除,德勝門瓮城南北進深很長,箭樓位置比安定門箭樓偏北約50米,因未阻擋地鐵施工而未被拆除。
1980年,國家對德勝門箭樓進行修繕,並在此成立了德勝門文物保管所。
1993年,在真武廟設立了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德勝門箭樓與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並不完全重合,北京市古代錢幣[2]展覽館主要占據的是真武廟部分,箭樓上除了臨時展廳,還常年進行着德勝門軍事城防文化展。
建築格局
德勝門箭樓雄踞於磚石結構的高大城台之上,城台高12.6米,東西寬約39.5米。箭樓坐南朝北,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平面呈倒「凸」形,前樓與廡座合為一體,3座過梁式門朝南開;北側樓體面闊7間,東西34米,南北12米;南側廡座面闊5間,東西25米,南北7.6米,通進深為19.6米;樓體高19.3米,上下共有4層,並有箭窗射孔82個,其中北側48個、東西兩側各17個。城台上陳列鐵炮數門,台北築有雉堞,俗稱垛口,每座垛口高1.9米、寬1米、厚0.7米;台南為女兒牆,高1米多。 [4]
歷史文化
相關典故
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個城門,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時代,皇帝專門喝玉泉山的泉水,給皇帝運水的水車,從西直門出入,給官廷運煤的煤車出入於阜成門。正陽門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車輦。朝陽門走糧車,東直門通柴車,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刑車,安定門出戰車。出兵打仗得勝還朝,要進德勝門。
名稱由來
有關德勝門名稱的由來網傳有很多種說法,準確可考的情況是,元朝末年,明朝大將軍徐達率軍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今北京城),元朝從此滅亡。當時,元大都城北城牆上有兩座門:東為安貞門,西為健德門。明軍占領北京之後,將元大都的北城牆南移五里,在今德勝門、安定門一線重築新城,並將安貞門的名改為安定門,將健德門改名為德勝門。此次改名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防禦北元勢力的南侵,加強邊防;二是安定民心軍心。取「德勝」之名,即取旗開得勝之意,頌揚朱元璋「興仁義之師」推翻元朝的豐功偉業,並用以啟示後人永遠效仿他「以德治天下」。相關歷史文獻顧炎武《昌平山水記》中記載:「京師九門,其西北曰德勝門,元之健德門也。洪武元年九月,大將軍徐達改今名。
拆改事件
20世紀60年代北京修建地鐵的時候,要將各城門樓、城牆全部拆除,按計劃德勝門箭樓也在拆除之列,但這個明朝遺留下來的軍事建築過于堅固,要拆的話工作量很大,而德勝門箭樓離城樓的距離比其他城門要更遠一些,並不在地鐵隧道施工的正線上,所以就暫時逃過一劫。70年代修二環路的時候又有人提出要拆德勝門箭樓,鄭孝燮先生給當時的國家副主席陳雲寫信力保德勝門箭樓不拆,最後專家們通過論證和座談,成功地保下了德勝門僅存的箭樓。
文物價值
德勝門箭樓既是北京僅存的古老箭樓之一,也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防禦系統的重要依據。
保護措施
1951年,國家撥專款對倖存但已殘破的箭樓進行修繕。
1979年8月21日,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對在1976年地震中遭損壞的箭樓進行了全面的修整。
2006年5月25日,德勝門箭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共計1080處),搜狐,2006年06月08
- ↑ 中國古代錢幣都有哪些?,搜狐,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