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悲夫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bēi fū,解釋是悲嘆之詞。出自《莊子·讓王》。[1]
解釋
悲嘆之詞。夫,語助。
出處
《莊子·讓王》:「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晉·王羲之 《蘭亭集序》:「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悲夫!」(可譯為:真是可悲啊)
宋·蘇洵 《六國論》: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宋·方岳《沁園春·平仄度此曲》:悲夫一世之人。或放浪形骸遇所欣。雖快然自足,終期於盡,老之將至,後視猶今。
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悲夫!公(袁可立)郎中而霽外,宏摹而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