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回音(南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鄉回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回音》中國當代作家南苡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回音

聽說每一個出過門的人,心底才能浮現出故鄉的輪廓,每一個出過遠門的人,故鄉在心底才能升起,在無盡的旅程中才愈有分量。

回過頭去看,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人,心上大都隱藏着一個屬於自己的故鄉。

魯迅先生曾寫到自己的故鄉是百草園,是三味書屋,是那個刺猹的月下少年所處的瓜地,這些地方是容納和珍藏他童年的江南水鄉——紹興。沈從文先生筆下的小溪、白塔、青石道、吊腳樓、翠翠,是在離湘西邊境不遠的一個叫茶峒的古鎮,那裡依山傍水,古渡擺舟,這樣的質樸與寧靜是一個叫邊城的地方——茶峒。冰心先生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引,拉扯着閩江流淌的姿態。她的老家是風光旖旎的南國——福州。那裡山青水綠,花開四季,有吃不盡的枇杷,荔枝,龍眼,福桔, 扯不斷的點點人情與滴滴世故。

每一個長年在外的人,都在繪製故鄉。那些村莊聚集的熱鬧,通透於街道,田野。房屋斑駁的牆體上,是時光給予的肯定。屋頂瓦縫間泛黃的青苔,沾染着炊煙與寒風交織的語言。枯黃的樹幹上,一根根玉米棒子疊壘的玉米塔,在陽光下,單獨看,矗立於院子,有些突兀。三五成群後,像一個小的玉米塔林,黃橙橙的添了幾份冬日的煙火氣。

村西頭的孔老三照舊每天起的很早,頭戴火車頭帽子,一身軍綠色棉大衣,腳上失去光澤的黃色牛皮鞋,雙手筒在袖子裡。在村莊的街道走一圈,用他那延綿不斷的咳嗽聲叫醒村莊,叫醒每一個熟睡的人。

冬日村莊,清晨的溫度都在零度以下,屋檐下的麻雀嘰嘰喳喳拉開第一道曙光。暖陽從村東頭的麥田走過,翻過各家各戶院子的牆,爬上窗戶,透過玻璃爬進屋子,爬進燒了一夜的炕頭,停靠在印有紅花的大棉被上。冬天裡的農活所剩無幾,人們自然就會怠慢時間,怠慢這個寒冷的季節,遲遲不肯早起。

雪裡蕻是冬日裡必不可少的就飯菜。地里翠綠的雪裡蕻,一棵棵被父親挖了回來,在院子牆角放置一兩天,接下來就是母親的工作。醃製雪裡蕻方法非常簡單,用一個口徑三十公分左右,一米高的大缸,把去了黃葉洗淨晾乾的雪裡蕻一棵一棵碼進乾淨無水的缸里,碼一層灑一層粗鹽。母親再用粗糙的手壓壓,到最後壓上我們家如京東大鼓一般的石頭。(那塊石頭,其他時間,就靠在西牆角閒置着。)包上厚的塑料紙,蓋一個廢棄的鍋蓋,等上十天半個月,就可以食用了。這是故鄉人冬天第一餐的菜,包穀珍配着熱油潑過的雪裡蕻鹹菜,吃一口,別提有多舒服了。

冬日時常吃罷早飯,父親就會帶着鋸子剪子,去修剪果樹。種植的果樹跟人一樣,是需要正確引導的,定期祛除多餘的,壞掉的枝幹,再給傷口上塗抹癒合的藥劑。

冬季的地里荒涼如斯,偶爾會聽到野雞的叫聲,野兔的蹤跡已經消失殆盡。在地里勞作的父親仿佛是這個冬天臨時派上場的替補護園人,掌控着這一時期的一方土地。

傍晚,夕陽下沉,村外的寒風不走正路,走在無人的地間,它們好像在傳遞雪要到來的訊息。此刻,另一股晚點的風沿着村莊的街道也在發出同樣的指令,那刀子般削骨的風聲沿路來來回回,不絕於耳。凜冽的冬風敲打着屋門,順勢爬上屋檐,飛向無拘無束的遠方。

暮色四合,夜愈來愈近。鵝毛般的雪倏忽間在窗外紛紛揚揚灑落下來,看來這是一場大雪。故鄉的雪,瀰漫於村莊。在村莊的出口,隱約可見遠方的遊子,陸陸續續地歸來。更能模糊看到,一個個身穿棉袍,故去的人,徘徊於村莊之外,飄零的大雪之間。

村莊的冬夜,沉寂在無聲的風雪中。屋內的爐火持續着舒適的溫度。漫漫長夜,故鄉在大雪中老去,營造故鄉的人正在別處老去。 [1]

作者簡介

南苡,本名陳遲,90後,陝西禮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