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飛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飛蝨
原圖鏈接

斑飛蝨 (Smaller brown planthopper),學名: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為臺灣自1980年代後因勵行稻田轉作而崛起之水稻重要害蟲。該蟲原主要發生於臺中彰化栽植冬季小麥之附近地區。[1]

型態外觀

(飛蝨科)體長4mm,雄蟲前胸背板淡黃褐色,中胸小盾板黑褐色,腹面黑色,雌蟲體表底色黃褐色,頭部至胸背板有一條白色的縱紋,觸角鞭節前段灰白色,各節間具纖毛,後段如絲線,絲線基部有一個膨大的球狀體,前胸背板兩邊各有2條黑色的縱紋,腹背黃黑相間,翅膀透明,翅脈黑褐色,翅外緣的脈端具黑斑,各腳白色透明,後足節端部內外側各有一大一小的棘突。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寄主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發現停棲光亮的牆上。[2]

寄主

寄主植物除水稻外尚有大麥小麥燕麥、玉米、栗、高粱甘蔗稗草、看麥娘、李氏禾、狗尾草雙穗雀稗蟋蟀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植物。

生活習性

年發生八至十一世代,每期作遭受三至四世代危害,其族群密度均於水稻乳熟期間達到最高峰。卵產於葉片中脈或葉鞘上部組織內,若蟲及成蟲在稻株上半部或穗部吸取稻汁。本蟲可傳播水稻縞葉枯病,在該病發生地區應特別注意秧田及本田初期防除。[3]


參考來源

  1. 斑飛蝨 (PDF).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 (中文). 
  2. 斑飛蝨. 嘎嘎昆蟲網 (中文). 
  3. 斑飛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