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科特·莫里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1968年5月13日 - ),出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澳大利亞保守派政治家的領導人-自由黨黨魁。

現任澳大利亞總理。[1]

早期生活

莫里森在悉尼海濱東郊的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局長和無黨籍誰在地方議會服務16年,以及一個任期為韋弗利的市長。

莫里森的政治生涯始於9歲,分發「如何投票」宣傳單以支持他的父親。

莫里森在他的童年時期也曾參與電視廣告。

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州大學。並獲得經濟學和地理學雙學位。

畢業後,他開始組織澳大利亞財產委員會。

1996-1998年,莫里森(Morrison)從事旅遊業工作,後成為澳大利亞旅遊業委員會總經理。

1998年,莫里森和他的妻子珍妮(他在青年時代就通過教堂相識並在21歲時結婚)移居新西蘭。

1998-2000年,成為了新西蘭旅遊與體育部辦公室主任,為此他成功的「純新西蘭」旅遊活動。

政治生涯

2000–2004年,回到澳大利亞,莫里森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並成為新南威爾士州自由黨的國家主任。

2001年和2003年,他帶領該黨參加了的聯邦大選的州競選活動。儘管他無法讓自由黨在新南威爾士州重新掌權,但他幫助該黨重新煥發了活力,在2001年從工黨在聯邦眾議院中奪得三個席位。做出了貢獻。

2004年,莫里森被任命為新成立的澳大利亞旅遊局的首席執行官,該局致力於吸引外國遊客到澳大利亞。

2006年,莫里森(Morrison)主持了一次成功卻頗具爭議的廣告宣傳,該廣告宣傳的主題是穿著比基尼的即將成名的模特勞拉·賓格(Lara Bingle)在電視廣告中提出的問題「你到底在哪裡?」

英國廣播廣告清除中心(British Broadcast Advertising Clearance Center)禁止在傳統媒體中使用該詞,因為該詞使用了bloody(血腥)一詞,但該禁令只能使好奇的英國人搜尋該廣告的互聯網版本。

莫里森還與澳大利亞旅遊局董事會和旅遊大臣弗蘭·貝利(Fran Bailey)搭檔,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對該組織的管理缺乏透明度。

2006年,他通過「同意的離職」離開了該職位,據報導,這給莫里森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升任總理

2007年,莫里森轉向選舉,爭取任自由黨悉尼南郊庫克區的眾議院安全席位候選人。莫里森在選舉中被擊敗,但是當他的勝利對手被迫下台時,莫里森被選為團結候選人。然後,他贏得大選。

莫里森在致眾議院的演說中,自許為溫和派,以喚起 19世紀英國廢奴主義者威廉·威爾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的記憶,慶祝南非民權領袖的人權貢獻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和U2歌手波諾(Bono),並向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和澳大利亞原住民表示正式道歉。

2008年,自由黨領導人特恩布爾任命他為住房和地方政府的影子發言人。

2009年,特恩布爾作為黨的領導人失去民心,莫里森贏得影子移民部長的職位。

2011年,莫里森對政府嚴厲批評,要求政府支付親屬支付在聖誕島附近沉沒的船隻沉沒中喪生的尋求庇護者葬禮的費用。對此表示讚賞。 一些著名的自由黨領袖對此表示歡迎,但是雖然莫里森為回應的時間做出道歉,但他並沒有退縮。

2013年,當選的雅培政府的移民和邊境控制部長,莫里森(Morrison)負責 主權邊界行動(Operation Sovereign Borders)是一項由軍方領導的努力,目的是通過將載有尋求庇護者的小船放回印度尼西亞水域或將其運送到瑙魯和馬努斯島的拘留中心來製止移民。儘管該政策遭到人權組織的批評,但成功遏制了非法移民的潮流。[2]

莫里森以捍衛澳大利亞邊境為榮,但他也辯稱這種嚴厲的做法是合理的,他主張通過阻止剝削性走私者將他們暴露於危險的旅程來保護尋求庇護者。

2014年12月,莫里森(Morrison)獲得了社會服務部長的職位。

2015年9月,莫里森的領導力挑戰支持特恩布爾,在此期間,這位前領導人從雅培手中重新獲得了對黨的控制。在特恩布爾(Turnbull)的支持下,為莫里森(Morrison)提供了強有力的司庫職位。以此身份,他既監督了澳大利亞強勁的經濟,也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忠於他的宗教和社會保守主義。

2017年12月,莫里森是同性婚姻的主要反對者,卻在眾議院投票中棄權,導致合法化。

2018年,內政部長彼得·達頓(Peter Dutton)對莫里森領導該黨的領導提出了挑戰時,莫里森仍然忠於特恩布爾。特恩布爾在他的領導層中倖存一票,但該黨的右翼很快就能夠迫使他辭職。但是,當黨轉向莫里森作為妥協選擇並選舉他為領導人時,達頓卻沒有取代特恩布爾所需要的支持。

2018年8月24日,莫里森成為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3]

爭議

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2月23日,莫里森擔任澳大利亞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期間,推動高爭議難民政策,由澳大利亞軍方執行「邊境主權保護行動」,出動澳大利亞海軍攔阻偷渡船隻,把難民遣返轉運國家,或轉送到設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諾魯的境外收留中心。莫里森甚至錄影昭告在收容所的難民,「你若選擇不回家,那你就得在這裡耗到天長地久。」一番話遭人權組織譴責撻伐。

2018年12月15日,莫里森在雪梨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對於莫里森的發言,澳大利亞的「聲援巴勒斯坦網路」主席布朗寧發布聲明表示,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也會削弱澳大利亞與區域合作夥伴的貿易和安全關係,使得澳大利亞的國際聲譽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並破壞未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達成公平協議的可能。 此舉也引來以穆斯林為主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批評,阿拉伯國家亦擔心會在西亞地區挑起不必要的紛爭。[4]

2019年12月底,正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山火險情肆虐蔓延之際,身為總理的莫里森卻被曝出置災情於不顧,與家人一起乘飛機赴夏威夷度假。消息傳出後引發澳大利亞社會特別是受災地區的強烈不滿,令莫里森政府面臨巨大輿論危機。隨後莫里森坦承了出國度假的事實,向人民表達了深重歉意,並即刻結束度假返回國內指導救災工作。[5]

視頻

澳大利亞總理宣布成立情報小組打擊外國勢力干預。2019年12月2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