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換取了什麼?(茅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時間,換取了什麼?》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是在船上或車上,都不關重要;反正是那一類的設備既頗簡陋,乘客又極擁擠,安全也未必有保障的交通工具,你越心急,它越放賴,進一步,退兩步,叫你悶的不知怎樣才好,正是:長途漫漫不曉得何年何月才到得了目的地。
在這樣的交通工具上,人們的嘴巴會不大安份的。三三兩兩,連市面上現今通行的法幣究竟有多少版本,都成為「擺龍門陣"的資源。
一位說他並不覺得已經過了七個年頭了。
「對!"另一位順着他的口氣接着說:「日子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早已滿了七年。"
那一位搖着頭立刻分辯道:「不然!不知不覺只是不知不覺罷了,七年到底是七年;然而我要說的是,這七個年頭在我輩等於沒有。你覺得我這話奇怪麼?別忙,聽我說。你當是一個夢也可以,不過無奈何這是事實。想來你也曾聽得說過:在敵人的炮火下邊,老闆職員工人一起動手,乒乒乓乓拆卸笨重的機器,流彈飛來,前面一個撲倒了,後面補上去照舊干,冷冰冰的機器上浸透了我們的滾熱的血汗。機器上了船了,路遠迢迢,那危險,那辛苦,都不用說,不過我們心裡是快活的。那時候,一天天朝西走,理想就一天天近了,那時候,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確實有價值。機器再裝起來,又開動了,可是原料、技工、零件,一切問題又都來了,不過我們還是滿身有勁,心裡是快樂的。我們流的汗恐怕不會比機器本身輕些,然而這汗有代價:機平生產了,出貨了。……然而現在,想來你也知道,機器又只好閒起來,不但閒起來,拆掉了當廢鐵賣的也有呢!"
他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望着他的同伴苦笑,然後又說:「你瞧,這不是一個圈子又兜到原來的地點?你想想,這不是白辛苦了一場?你說七個年頭過去了,可是這七年工夫在我們不是等於沒有麼?這七年工夫是白過的!白過了七年!要是你認真想起到底過了七年了,那可痛心得很,為什麼七年之中我們一點進步也沒有?"
「哎,好比一場大夢!"那同伴很表同情似的說。
但是回答卻更沉痛些:「無奈這不是夢呀!要是七年前的今天我作了這樣一個夢,醒來後我一定付之一笑,依然精神百倍,計劃怎樣拆,怎麼搬,怎樣再建,無奈這不是夢,這是事實,我們的確滿了七年,只是這七年是白過的,沒有價值!"
那同伴看見對方的牢騷越來越多,便打算轉換話題,不料旁邊一人卻忽然插嘴道:
「白過倒也不算白過。教訓是受到了,而且變化也不少呵!時間是荒廢得可惜,七年工夫還沒上軌道,但是倒也不能算作一個圈子兜回原來的地點,從整個中國看來,變化也不小呢!"
「變化?"那同伴睜眼朝這第三人看了一下,"哦,變化是有的。"他忽然諷刺似的冷笑一下,"對呀,變出了若干暴發戶,發國難財的英雄好漢!上月的物價,和前月不同,和本月也不同,這一點上,確是一天有一天的價值,時間的分量大多數人都覺得到的。"於是他忽然想起來了似的轉臉安慰他的朋友道:「老兄不過是白白過了七年,總還算是無所損益。像兄弟呢,一年一年在降格。我們當個不大不小地主的,真是打腫了臉充胖子罷哩!老兄想來也是明白的。"
「怎麼我好算是無所損益呢?……"
「當然不能,"那第三人又插進來說。"在這時代,站在原地位不動是辦不到的,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還在抗戰。"
一聽這話,那兩位互相對看了一眼,同時喊了一聲「哦";而且那位自稱是"一年一年在降格"的朋友立刻又欣然說道:「所以我始終是樂觀派,所以要說,這七年工夫是挨得有代價的;你瞧,我們挨成了四強之一,而且英美在步步勝利,第二戰場也開闢了,不消半年,希特勒打垮,掉轉身來收拾東洋小鬼,真正易如反掌,我們等着最後勝利罷!"
他的同伴也色然而喜了,然而還是不大鼓舞得起來,他慢吞吞自言自語道:「勝利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我的廠呢?我們的工業呢?」
「等着?"那第三人也笑了笑說,"我們個人儘管各自愛等着就等着罷,愛怎麼等就怎麼等下去,有人等着重溫舊夢,有人等着天上掉下繁榮來,各人都把他的等着放在沒有問題的最後勝利等到了以後。不過,一方面呢,世界不等我們,而另一方面呢,中國本身也不能等着那些一心只想等到了沒有問題的最後勝利到手以後便要如何如何的人們。更不用說,敵人也不肯等着我們的等着的!七年是等着過去了,也許有些人欣欣然自慶他終於等着了他所希望的,然而……"
「然而我並沒有等着呀!"是懊惱而不起的聲音,「我說過,我流的汗有幾千斤重呢,可是我得到了什麼呢?於人無補,於己也無利!"
「你老兄是吃了那一心以等着為得計的人們的虧!"那第三人回答。"不過中國幸而也有不那麼等着的人,所以七年工夫不是白過,中國地面上是發生着變化了,打開地圖一看就可以看見的。"
話的線索暫時中斷。過了一會兒,那最初說話的人又回到那"時間"問題,發怒似的說道:「不論如何,白過了七年工夫總是一個事實。我們從今天氣,不能再讓有一天白白過去,如果再敷敷衍衍,不洗心革面,真是不堪設想的。然而那七個年頭還是白廢的!"
「要是能夠這樣,那麼,七年時間雖然可惜,也還算不是白過的!否則,那就是真真的白過了,倘有上帝的話,上帝也不會同情,更不用說歷史的法則鐵面無情。"
時間,換取了什麼?今天我們必須認真問,認真想一想了。[1]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着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