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知凡太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知凡太太》,部分取材於胡杏芬同名散文[1],並在對知情者和當事人詳細採訪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導演:戴宗安 編劇:戴宗安、蘇叔陽。

劇情簡介

1937年夏天,化名為李知凡太太的鄧穎超同志因患肺結核病住進北平西山平民療養院。認識了同病室清高、孤癖的清華女生胡杏芬小姐,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李太太博學、友善、待人熱忱,很快得到了醫護人員和病友們的一致讚譽。李太太對待工役和鄉下人的平等、甚至帶着幾分謙恭的態度,尤其引起了胡小姐的暗暗思索和感佩。多情的李太太對知凡先生的深深思念和對美滿婚姻的滿足與坦誠,也勾起了胡小姐對個人不幸感情生活的回憶……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李太太倡議為坡下駐紮的傷兵募捐慰勞,得到大家一致擁護。男病院的郝君是杏芬在清華的同班同學也參與了這項工作。

成天圍着收音機轉的李太太不顧病體勞累,一小時一次向女病室報告戰局。並能對戰事『料事如神』地加以預測,尤其能為急得落淚的吳太太翻譯電報,人們對此驚嘆不已!「能把電報書背出來的人,我在學校時連聽也沒有聽說過」,「李太太真是學識淵博有能力啊!」杏芬覺得李太太越來越神秘了!

時局逆轉,李太太決定走了。幾乎所有的人都來送行,並且落了淚,杏芬在傷感中拉起李太太的手親吻着……

不久,杏芬與郝君、劉納等人也結伴離開了故都北平,繞海登陸,來到戰時的『陪都』重慶。 此時的李太太已從西安到了戰時的武漢與她在《婦女生活》的新朋老友相聚,並為『搶救難童』和『推動抗日婦女運動』而辛勤操勞[2]

1939年春重慶,在原來是地下工作者的郝君的帶領下,杏芬與她日夜思念的李太太歡聚重逢,『悶葫蘆』終於打開,原來李太太就是大名鼎鼎、魅力十足的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大姐!杏芬對周恩來尤其產生了特別、崇高的敬意!從此杏芬與鄧大姐交往甚密,她將自己寫作的日記和詩歌、散文都交給大姐和周先生請求指教。周恩來也介紹杏芬到「蘇聯駐中國大使館」工作。從此她得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使一個原本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但卻才華橫溢的女大學生,終於看到了一縷陽光……

郝君的突然結婚,使杏芬受到刺激。隨之而來的個人感情生活的再度受挫,使胡杏芬的病情惡化,1940年秋天終於不幸英年早逝。

周恩來和鄧穎超得訊後,親自前往尋找遺物並立碑紀念。1956年周恩來在舞會上,巧遇胡杏芬的侄女,喜出望外,1973年,周恩來已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特別由鄧穎超陪同,登上西山尋找當年「平民療養院」的舊址……

視頻

李知凡太太 相關視頻

《李知凡太太》主創再聚首 黃薇回憶拍攝經歷
蘇叔陽:《中國讀本》的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