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守護(徐月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來自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守護》是中國當代作家徐月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來自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守護
很多時候,沉默並不是無動於衷。面對當下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各國都在引起恐慌的新型冠狀病毒,想想處身於這場災難中心湖北省武漢市,心中特別疼痛!網絡每天都在更新相關信息,作為基層守護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切身感受着鎮村幹部與廣大村民同呼吸共命運,共度這場災難的堅定信念。深切感受着他們對於武漢同胞的揪心牽掛。
初四早上八點半,按照鎮黨委鎮政府安排,出門戴口罩,統一去鎮機關測量體溫,自備午飯去我們的片區—軍屯村,督察布控。檢查勸導過往車輛和行人不要外出。本來,領導出於對我的特別關心,可以不去,他們再調換別人(因為我十年前患過鼻咽癌)。我感覺身體沒問題!這次不去,對不起良心的拷問。更主要原因是我對於湖北,對於武漢有着千絲萬縷的情感牽絆。
時至今日依然不敢忘懷,儘管我沒有去過湖北,偶爾一次與武漢擦肩而過,也是三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在部隊當兵,南疆告急,我所在的部隊,從山東濰坊一路奔赴南疆戰場,匆匆路過武漢。誠然,因為武漢有我很多戰友,讓我念念不忘。湖北省,更有我很多文友。在我十年前的那次人生變故中,我也是離家千里在蘇州治病。永遠難忘家在襄陽的雨竹好友,給我寄來一大包山中的野生香菇,讓我補養身體。我的武漢好友,一個遠在美國打拚的飄逸,一次次電話漂洋過海安慰我,多次要給我寄錢,在我再三拒絕後,又通過我的一個高中同學的QQ聯繫他的通信地址,轉交給我寄來的美國花旗參補品,還有湖北咸寧、孝感等地的好友,她們紛紛給予關愛。如今,遙望災難中心的她們,在我逐一詢問安好的情況下,剛剛有點釋然,卻又放不下更多的武漢同胞。於這樣一個非常時期,唯一能做的,就是憑藉一顆感恩的心,祈禱湖北,祈禱武漢。做好當下的自己,就是最好的關心。
新年剛過,機關所有人員全部上崗,之前各村已經戒嚴。騎上電瓶車,匆匆趕往軍屯村的路上,往日繁華熱鬧的百年老街道,由南往北,看不到幾個行人,街道清冷,門店緊閉。那一刻感覺特別孤獨!我不想過多的抒情,不然我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這可是鄉下大年初四早上啊!愛人去超市上班,孩子們宅在家裡,午飯我在村里吃大碗面。此刻的農村,無論村口還是街道,早已部署千千萬萬個身處一線的基層幹部。不敢多想,非常壓抑!一股又一股的酸楚直衝腦門。我們的武漢,我們的湖北,我們親愛的祖國!
去軍屯村必須通過王小布村。到了王小布村頭第一個檢查站,幾個臂戴紅袖章的陌生中年男人站在路口,面對我一個戴着防寒帽子眼鏡口罩耳套這樣一個包裹嚴嚴實實的過路人,當我提出想通過該村前往軍屯村的要求,被異口同聲的拒絕!我來之前就聽說昨晚,我們的鎮黨委書記鎮長一起乘車路過該村督察布控情況,也是被這個檢查站勸阻不予通過。為此,相關會議上,書記特別表揚該村的做法。今早被我遇見,誠然不慍不怒。待我耐心的拿出督察證給他們查看的時候,正好過來一名村幹部,一番寒暄方才通過。可想而知其他無關人員,如何過關了。特別理解他們守護這片鄉土的執着,理解他們對於故土鄉愁的呵護。畢竟腳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祖祖輩輩留下的歸宿地,就是將來,無論他們的後輩身居何處,總有一處叫做故鄉的地方,才是他們的精神寄託。
好歹總算通過第一關,向北前行不到五分鐘,遇到第二個檢查站,幾個村幹部都在,短暫的交流問好,軍屯村,已經目及親近。村口檢查站,安置在該村村東頭的路口,往東一公里,連接黃顧路,又稱267省道,往北連接埠後村,往南穿過王小布直至鎮駐地。這個四岔路口,真可謂是交通咽喉處。片區領導和一個同事早就先期到達。這個擁有2400多口人的村莊,黨員64人,11個村民小組。平時外出務工人員特別多。二十多年前,就是方圓百里聞名的「搓背村」。農忙結束之後,這個村的男男女女,只要身體健康沒問題,幾乎都是外出周邊城市,從事搓背行業掙錢。幸好春節前在外打工回家的人群中,沒有遠在湖北武漢的,所以大家一時的恐懼心理並不強烈。甚至於那麼遙遠,很多人依然抱着僥倖心理。剛開始出出進進依然頻繁。尤其是該村衛生室,平時給周邊村民看病,絕大多數都是藥到病除,群眾反應不錯。這次全民戰「疫」,附近村莊的老百姓,遇有頭疼傷寒,還是首選軍屯村。
如何面對這場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一時恐慌,想必大家都能理解。迫於形勢壓力,也是該村按照上級領導集中資源,扎口管理的原則,我們在督察的路口,堅決拒絕外村前往該村看病人員通行,統一前往鎮區衛生院。網上曾經一些偏激行為,面對湖北省和武漢市同胞的種種拒絕,懇切希望彼此諒解。畢竟非常時期。試想,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就是自己骨血親人都要隔離,特別心疼又特別無奈!
聽說今天我的家鄉,東海縣前往武漢市的醫療隊再次出發。我在農村第一線,看不到她們遠征武漢的場面,我能感受她們的親人,對於這次出征的揪心疼痛,感受她們的同事,一再揮手告別的無限眷戀,內心的酸楚再次湧起!打開手機,我最不能錯過的是我的武漢好友,詩人早布布的朋友圈,一張圖片讓我再次感動。也是一個環衛工匿名捐款,在他把一沓厚厚的鈔票匆忙留在東港派出所值班民警的窗口,一張便箋,幾個錯別字,那麼樸實,那麼親切。抑制不住的衝動,瞬間觸發我寫下這樣的詩句:
我心疼我的祖國
擷取靠近心靈的一點良心
蘸着寫詩
這樣更加接近
接近露珠的純度
並以露珠的虔誠來跪拜面前的鄉土
特別想哭
我心疼於武漢的災難
我心疼我的祖國
我心疼那些死在這場災難中的無辜生命
我心疼我的同事各自守候着督察的路口
其實我更心疼自己僥倖的活着
多次的衝動想寫詩歌
可我就是找不到角度
因為身份卑微只能匍匐在地
恰好今天一個環衛工
和我站在同樣的高度
我不忍細看那雙粗糙的手
更不忍心把便箋錯別字去揣摩
只想對視這樣一顆卑微的心
如何把一疊厚厚的捐款
盛開成貼近雲端的玉蘭花
環顧左右,總是第一時間親眼目睹這些身處一線的父老鄉親,他們目光里的堅毅,他們骨血里對於這片鄉土的摯愛!今天中午,該村一個年輕的個體戶王東,在自己經營奶業小有成就的當下,聽說我們每天守護在該村督察布控的路口,口罩嚴重短缺,正巧他家之前一直儲備很多口罩,毫不猶豫地捐出一大包,看着他的來去匆匆,特別想說感謝的話,卻又感覺太輕太輕。因為本身,他不圖這個,惟願小村平安,惟願我們這些外村人平安。也是這個村的一個江蘇海事學院大二學生薑玉璽,因為疫情阻隔,學校暫時推遲開學,一直宅在家裡的他,聽說我們每天守護這個村莊的路口,他就自告奮勇要求加入。當他站在我的身邊,天氣那麼寒冷的我,瞬間特別溫暖,那麼欣慰的為他寫詩:
萬眾一心的祖國
守護村頭的寒風
需要網絡賒來逆向的畫面
支撐衰老的身軀
不至於感冒發燒
更不想被隔離隊伍
今天特別寒冷
幸虧依靠「逆向」取暖
我的身邊
站着二十歲的青春
我的年齡突然逆向
同時逆向的還有胸腔的血
我多難的祖國啊
如果不是這場災難
我不會認識他
江蘇海事學院的大二學生
因為疫情阻隔
學校暫時推遲開學
聽說我們每天守護村頭
他就自告奮勇要求加入
臂戴紅袖章的身軀
多像當年穿越硝煙的我
鎮長看到朋友圈
專門來到村頭問他的名字
軍屯村大學生薑玉璽
他就站在我的身邊
一腔烹煮的熱血
多像我此刻
萬眾一心的祖國
這個村的老支書陳運奉,當年我從部隊返鄉,走上地方工作崗位,就認識他。幾十年下來,歲月改變了他的衰老,如今七十多歲年紀,本該頤養天年,他卻自告奮勇要求參加督察布控隊伍。初心不改當年,離開支部書記的位置也有二十多年了,由於他在村里德高望重的威信,耳聞個別村民出行不便的怨言,甚至今天上午,我們就遇到兩個村民,不給他們出村就開始狂怒和謾罵,老支書總是苦口婆心的勸說解釋。像他這樣的老黨員很多很多,王祥師,陳勝利,陳紹蘭……很多人連續寒冷中的守護,累了,病了。支部書記王從井的兒子王榮翔來了,這個剛從部隊退役的軍人,就並肩站在他的父親身邊。抗擊疫情不缺席,退役軍人顯本色。剛才,本鎮退役軍人掌孝光,親自駕駛載滿愛心的蔬菜和日用品,前往連雲港第三人民醫院,捐獻給那裡被隔離的疑似人員。
人們難免要問,村民全部宅在家裡,遇到緊急情況怎麼辦?我們的做法是,組織定點定時蔬菜日用品採購車,第一時間在村廣播裡告知採購人員的電話號碼,根據群眾需要,及時送達指點地點。
疫情嚴峻,責任重於泰山。我們白塔埠鎮,號稱江蘇交通第一鎮,在這片鎮域面積1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天空飛翔的飛機每天降落我鎮白塔埠機場,有國道和省道交叉縱橫境內,有東隴海鐵路連雲港東方橋頭堡穿鎮西去,更有星羅密布的河流四通八達。一個六萬多人口的鄉鎮啊,壓力可想而知。以黨委書記孫振強,鎮長喬光耀為首的班子成員,帶領機關所有人員,從初三開始,就全身心投入這場來勢兇猛的全民戰疫,當我看到鎮長多次出現在面前的背影,又是情不自禁:
這個45歲疲憊的背影
時常在寒夜
突然來到設卡的村頭
天黑了
村靜了
夜就那麼醒着
瞪大眼睛看着他
鄉愁在夢里陪伴宅在鄉土的鄉人
鄉人也在遠方陪着鄉愁聊着夢裡的囈語
出出進進來來往往
南北東西的路口
這裡是江蘇交通第一鎮的白塔埠鎮
生命高於一切
疫情重於泰山
一千條出行不便的理由
變成一萬個埋怨的謾罵
喘不過氣的恐懼
六萬多生命的鄉鎮啊
至今零感染
什麼都值了
寒風中
他和他們多麼想念自己的家人
可又不敢輕易回家
在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無處不在的當下
害怕把病毒帶回家
望着曾經挺直的脊樑
手機偷偷拍下
一個45歲疲憊逆向的背影
背影里有我,有你,有他
酸楚再次封堵我的淚腺[1]
作者簡介
徐月祥,網名老酒。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連雲港市散文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