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柘木白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柘木白皮

中文學名:柘木

拉丁學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別 稱:柘桑 黃金木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金縷梅亞綱

目:蕁麻目

科:桑科

屬:柘屬

種:柘木

柘木白皮,為桑科植物柘樹除去栓皮的樹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Bu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剝取根皮和樹皮,刮去栓皮,鮮用或曬乾。[1]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小枝暗綠褐色,具堅硬棘刺,刺長5-35mm。

單葉互生;葉柄長0.5-2cm;托葉側生,分離;葉片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下面主脈略有毛,余均光滑無毛;

基出脈3條,側脈4-5對。花單性,雌雄異株;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具短梗,單個或成對着生於葉腋;雄花花被片4,長圓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線狀。

聚花果球形,肉質,直徑約2.5cm,橘紅色或橙黃色,表面呈微皺縮,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裡。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500m的陽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綠和溪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根皮為扭曲的捲筒狀,外表面淡黃白色,偶有殘留來除淨的橙黃色栓皮,內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樹皮為扭曲的條片,常縱向裂開,露出纖維,全體淡黃白色,體輕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

根皮含柘樹咕噸酮(cudraxanthone)A、B、C[1.2]、D[2]、H、I、J、K[3],柘樹二氫黃酮(cudraflavanone)A[4,3],柘樹黃酮(cudraflavone)A、B、C、D[5,6],環桂木生黃素(cycloarto-carpesin),楊屬甙(populnin),槲皮黃甙(quercimeritrin)[7]。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2]

柘木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補腎固精;利濕解毒;止血;化瘀。

主腎虛耳鳴;腰膝冷痛;遺精;帶下;黃疸;瘡癤;嘔血;咯血;崩漏;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煮汁釀酒,主風虛耳聾,勞損虛羸,瘦,腰腎冷,夢交泄精。

2.《本草匯言》:養腎固精。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涼血,舒筋活絡。

臨床應用

1.治腰痛:楊樹根皮(鮮)四兩。酒炒後,水煎服。

2.治咯血,嘔血:柘樹根皮(去粗皮)一至二兩。炒焦,水煎,沖白糖,一日三次分服。

3.治跌打損傷:柘樹根皮三至五錢。黃酒適量,煎服,連服二至三劑,重傷者連服五至七劑。或用根皮搗爛加酒外敷傷處。(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矮人陀 ,寶芝林中藥網
  2. 柘木白皮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