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胡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胡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柴胡

【生境分布】

生於向陽山坡路邊、岸旁及草叢中。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和華中各省區。紅柴胡生於乾燥的草原、向陽山坡、灌木林邊緣。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廣西、江蘇、安徽、山東等省區。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前者主產於北部地區,質地較硬,習稱北柴胡、硬柴胡。後者在南方亦產,質地較軟,習稱南柴胡、軟柴胡。

==【藥材歷史考證】==、 柴胡原名茈胡。其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云:「茈是古柴字。」《本草圖經》曰:「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緊。……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並附有「江寧府柴胡」、「丹州柴胡」、「襄州柴胡」圖。

李時珍日:「銀州即今延安府神木縣,五原城是其廢跡。所產柴胡長尺余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產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銀州,即今陝西省米脂縣、佳縣一帶。根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應為傘形科柴胡屬(Bupleurum)植物。其中產於「銀州者」,為現今銀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根赤色」者,為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Willd.,而《本草圖經》所附「江寧府柴胡」,則為柴胡的幼苗。

【植物形態鑑定】

1.柴胡:多年生草本,高50~85cm。主根粗大,棕褐色,質堅硬。莖單一或數莖叢生,實心,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7cm,寬6~8mm,頂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早枯落;莖中部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2cm,寬6~18mm,有時達30mm,頂端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葉脈7~9條,表面鮮綠色,常有白霜;莖頂部葉同形,但更小。

復傘形花序;總苞片2~3,或無;傘輻3~8,不等長,長1~3cm;小總苞片5,披針形,長3~3.5mm,寬0.6~1mm,頂端銳尖.3脈,向葉背突出;小傘梗5~10;花直徑1.2~1.8mm,鮮黃色。分生果廣橢圓形,棕色,兩側略扁,長約3mm,寬約2mm,每棱槽油管3~4。花期9月,果期10月。

2.紅柴胡與柴胡主要區別特徵:主根表面深紅棕色,支根稀少。植株高30~60cm。莖基部有多數毛刷狀的葉鞘殘留纖維。葉線形,長6~16cm,寬2~7mm,葉緣白色,骨質。小總苞片線狀披針形。分生果每棱槽油管5~6。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鑑定】

1.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3~8m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2.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藥材顯微鑑定】

根橫切面:

1.柴胡木栓細胞7~8列。皮層狹窄,有7~11個油室,徑向40~80μm,切向48~68μm,周圍分泌細胞6~8個。韌皮部有油室,直徑約27μm。形成層環狀,木質部大,約占4/5,直徑較大的導管多切向排列,木纖維群排列成數個斷續環狀。

2.狹葉柴胡木栓細胞6~10列。皮層狹窄,有油室8~12個,徑向50~60μm,切向70~102μm,周圍分泌細胞8~10個。韌皮部油室多,徑向17~27μm,切向24~80μm,含黃色油狀物。木質部導管多徑向排列,木纖維群較少,散在,老根中有時成斷續環狀。[1]

【藥材理化鑑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生持久性泡沫。

2.取柴胡根用水浸軟,作橫切片,滴加無水乙醇和硫酸等量混合的溶液1滴,初顯黃綠色或綠色,5~10分鐘後由藍綠色變為藍色,持續1小時以上,最後變污藍色而消失。(檢查柴胡皂苷)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用力振搖,放置30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甲醇溶液(1:30)0.5ml,混勻,加磷酸2ml,置水浴溫熱,溶液顯淡紅色或淡紅紫色。(檢查柴胡皂苷)

4.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溫浸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ml,作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c、d標準品,以甲醇溶解成Iml各含5mg的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30:10:1)展開,展距lOcm,取出晾乾,噴以50%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磷酸試液,100℃加熱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再噴蒸餾水則斑點顏色消失。

【商品規格】

1.南柴胡

統貨:乾貨。呈圓錐形,上粗下細,順直或彎曲,多分枝。頭部膨大,呈疙瘩狀,殘莖不超過lcm。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有縱皺紋。質硬而韌。斷面黃白色,顯纖維性。微有香氣,味微苦辛。無鬚毛、雜質、蟲蛀、霉變。

2.北柴胡

統貨:乾貨。類圓錐形,多少分枝,略彎曲。頭部膨大,有殘留苗莖。表面土棕色或紅棕色,有縱皺紋及鬚根痕。質較軟。斷面淡棕色。微有香氣,味微苦辛。大小不分。殘留苗莖不超過1.5cm。無鬚根、雜質、蟲蛀、霉變。

【採集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

【飲片炮製】

1.柴胡: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見附錄)炒干。

【性能功用】

苦,微寒。歸肝經膽經疏散風熱,舒肝,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內服:3~9g,水煎服。本品有升發之性,故陰虛陽亢者不宜用。

【附註】

1.置通風乾燥處貯藏,防蛀。

2.除以上正品柴胡外,各地混作柴胡藥用的傘形科柴胡屬( Bupleurum)植物品種非常多,其中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主態等征:植株高可達140cm。葉片大型,橢圓形或匙狀橢圓形,長10~18cm,寬2.5~4. 5cm,基部心形或具葉耳,上部葉較小;總苞片緊貼傘梗或反折,傘梗細,果熟期伸長至8~15mm。其藥材性狀鑑別特徵:呈圓柱形;頂端殘留莖基1~2個,下部多支根。表面棕黃色,具密集的節和節間。質堅硬,不易折斷。

主根不明顯,支根3~5;表面棕褐色,具縱細紋。有特異濃厚香氣。其藥材根莖(直徑5mm)橫切面顯微鑑別特徵:木栓層為3~5列木栓細胞。皮層明顯、狹窄;韌皮部外側有15~30個橢圓形油管,斷續排列成環。木質部極發達,木纖維群緊密排列成2~4環。髓部中空,近木質部處有油管8~12個。其藥材根(直徑3mm)橫切面顯微鑑別特徵:木栓層為5~10列木栓細胞。皮層具油管8~12個,長橢圓形;韌皮部油管較少。木質部極發達,木纖維群緊密排列成2~4環,射線細胞壁木化。本品經藥理試驗證明,有較大毒性,不可作為柴胡藥用。應注意鑑別。

3.春柴胡為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帶根幼嫩全草。又稱竹葉柴胡、芽胡、小柴胡、韭葉柴胡。產於並習用於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區。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硬莖未抽出前採挖或拔取。其藥材性狀鑑別特徵:全草通常長20~30cm。

多為基生葉,柴胡葉片呈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2cm,寬5~16mm,先端長浙尖,中部寬,具5~9條平行脈;紅柴胡主要區別為葉片線形或狹線形,寬2~6mm。二者根的性狀特徵詳見正品柴胡藥材性狀項下所述。據最近研究結果,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根中的皂苷含量為柴胡莖、葉的5.8倍;根中的揮髮油含量為柴胡莖、葉的3.3倍。由此可見,柴胡應以根入藥。[2]

參考資料